讓公共財政陽光普照農村--訪財政部部長金人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1日 18:33 新華網 | ||||||||||
新華社記者 齊中熙 解決“三農”問題是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剛剛閉幕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強調,要真正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不懈地抓緊抓實抓好。財政作為國家重要職能部門,如何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切實將各項財政支農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確保廣大農民得到實惠,記者
問:金部長,您曾說過“要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農村”。請問這主要出于哪些考慮? 答:“要讓公共財政的陽光照耀到廣大農村”,其實質就是將“三農”發展中屬于政府職責的事務逐步納入各級財政支出范圍。九億農民不富,整個國家就不算富裕;九億農民不穩,整個國家就難以穩定;九億農民不能實現小康,全國人民實現小康就是一句空話。要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就一定要認真研究解決“三農”問題,努力加強農業,發展農村,富裕農民。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中還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農業基礎仍較薄弱,農民增收困難。財政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統籌城鄉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要求,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突出位置予以大力支持,并從思想觀念上實現“兩個轉變”。一是由過去的農村支持城市、農業支持工業向城市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轉變。二是要調整公共財政資源的分配格局,逐步實現公共財政覆蓋農村并向農村傾斜,財政要加大對“三農”的投入。 問:“多予、少取、放活”是中央提出的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方針。請問國家財政將采取哪些措施將這一方針貫徹好、落實好? 答:“多予、少取、放活”雖然只有六個字,但內涵豐富,字字千鈞,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方略和決心。財政部門必須從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實落實好這一方針,積極采取有力措施,大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發展,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具體來說:第一“多予”,就是要切實增加“三農”投入。要逐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建立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的機制。包括進一步增加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林業生態建設、農業科技進步、農民培訓、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農業災害救助及扶貧等財政投入;財政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事業支出主要用于農村,國債項目資金使用也要向“三農”傾斜等。同時,要認真落實并進一步完善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糧食良種補貼等政策。第二“少取”,就是要少向農民收取稅費。重點是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取消農業特產稅,逐步降低農業稅稅率,五年內取消農業稅。今后不再設置專門面向農民收取的各種稅費。進一步加大涉農收費監管力度,減輕農民負擔。同時,要認真做好清理化解鄉村債務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和縣鄉財政體制改革等配套改革,鞏固農民減負的基礎。第三“放活”,就是要搞活市場促增收。具體對財政來說,要努力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創造寬松的政策環境。 問:溫家寶總理在今年人代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在五年內取消農業稅。作為國務院農村稅費改革工作小組的牽頭人,請您談談如何確保這一戰略部署的順利實施? 答: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鄭重宣告:五年內取消農業稅。這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加快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的堅定決心,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意義。近年來,國家財政實力不斷壯大,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機制逐步形成,農業稅收入在全國財政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斷下降。同時,通過近幾年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為進一步深化改革積累了經驗。應該說,這些都為取消農業稅創造了條件。當然,也必須看到,取消農業稅事關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基層政府職能轉變和正常運轉,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政策性和技術性都很強,需要精心組織,穩妥推進,真正把好事辦好,真正讓農民群眾得到實惠。一是加強分類指導,幫助各地制定和實施好改革方案。免征農業稅改革試點的省份要為推進配套改革探索經驗,并妥善處理好有關遺留問題。二是各級財政要加大對改革的支持力度。要努力增收節支,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積極籌集資金,加大對基層的轉移支付,確保不因免征或降低農業稅稅率影響基層政權運轉和農村教育等社會事業健康發展。中央財政將對地方取消農業特產稅、免征農業稅和降低農業稅稅率減少的收入給予適當補助,并重點向糧食主產區和中西部地區傾斜。三是認真研究取消農業稅后進一步轉變基層政府職能、改進農村管理、規范農村分配關系等新情況、新問題,并早作相關準備,確保取消農業稅這一重大改革目標順利實現。四是加強政策宣傳培訓,把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統一到中央決策精神上來;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堅決糾正違規行為,把政策好處不折不扣地落實到農民身上。 問:請問今年各地實行減免農業稅政策的情況如何? 答:今年是減免農業稅改革的第一年。根據中央統一部署,各地迅速行動,積極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減免農業稅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各地減免農業稅的具體情況為:一是除國務院確定吉林、黑龍江兩個糧食主產省為進行免征農業稅改革試點的省份外,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福建5個省份也自主決定免征農業稅,西藏自治區一直實行免征農牧業稅政策。此外,其他省份還有一些縣(市)自主決定免征農業稅。二是河北、內蒙古、遼寧、山東、江蘇、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1個糧食主產省(區)及廣東省降低農業稅稅率3個百分點。三是其余省份降低農業稅稅率1個百分點。 問:請問下一步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 答:剛剛結束的全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會議提出,農村稅費改革下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從今年起全面取消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推進減征、免征農業稅改革試點,5年內全面取消農業稅,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穩步推進各項配套改革,切實防止農民負擔反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當前,農村稅費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攻堅的重點和難點是搞好各項配套改革。要通過轉變鄉鎮政府職能,精簡機構和人員,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確保基層政權有效運轉;要繼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鞏固和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辦學體制,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的經費保障機制,加快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確保農村教育事業健康發展;要推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范圍和結構,建立規范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健全公共財政體制。同時,要按照“制止新債,摸清底數,明確責任,分類處理,逐年消化”的總體思路,妥善化解鄉村債務;區分稅費改革前后不同情況,妥善處理好農業稅費尾欠問題。 問:糧食安全直接關系到國家經濟安全和長治久安,財政部作為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職能部門,將采取哪些政策措施來促進糧食生產? 答:在今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于“三農”支出比2003年增加300億元的基礎上,目前財政部正在抓緊落實一系列增加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計增加糧食生產和農民收入。一是全面推進糧食直補工作。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實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資金總額已達116億元,有6億農民受益。二是積極參與制定稻谷最低收購價方案,明確了主要由中央財政負擔所需開支的原則,以確保把這項政策落到實處,讓種稻農民吃上“定心丸”。三是增加對早稻、中稻和北方粳稻的良種補貼資金,截至目前,已向13個糧食主產省區撥付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良種補貼資金超過12億元。四是明確農業綜合開發資金主要用于糧食主產區的政策,并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資金全部實行無償投入。五是在財政和稅收政策上積極支持穩定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總之,要通過充分發揮財政分配職能,認真落實各項措施,使資金和政策效應真正體現在促進糧食生產上。 問:請您再具體介紹一下糧食直補工作的進展情況。 答:今年,除青海、西藏外,共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實行了糧食直接補貼。其中,13個糧食主產省實際安排直補資金103億元,比國家下達的直補資金額度多3億元。目前絕大部分資金已向農民兌付,河北、遼寧、江西、四川4個糧食主產省已全部完成了直補工作。近期,我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對糧食直補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和專題調研,追蹤問效,及時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方案。 問:解決“三農”問題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請您談談進一步建立完善財政支農長效機制的基本思路。 答:“三農”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面臨的難點和重點問題,需要各方面進行長期的艱苦努力加以解決。今后一段時期,財政部門要研究完善財政支農的長效機制,主要考慮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建立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無論是穩定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還是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加快農村社會發展,都需要有穩定增長的財政資金投入作為重要的物質基礎。財政部門要認真安排并落實好涉及“三農”問題的財政支出預算,切實加強預算執行和監督檢查,確保財政投入及時足額到位。二是完善財政支農方式。要合理調整政策著力點,不斷創造條件,改善環境,注意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不斷增強“三農”自主發展能力。要積極研究并采取貼息、稅收、補助等政策措施,鼓勵、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投入農業農村領域;進一步加強對進城務工農民的培訓,支持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等。三是加強統一立法,規范各級財政的支農行為。一方面要使財政支農政策、制度、管理方式逐步統一,整合各類財政支農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要用法律規范和約束各級財政的支農行為,保證相關政策和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