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調整引資策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9日 06:34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楊中俠 引進外資是中國的基本國策這一方針并沒有改變,問題的關鍵是在當前新形勢下,如何使中國吸收外商投資的政策和實際吸收外資的效果更能有效地統一起來,更能適應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具體思路是:
一、對內外資的待遇問題上,政策的調整已經勢在必行,關鍵是如何進行調整。目前有一種觀點認為,“外資和內資的政策應該一致起來,”但是他們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提的,“不是說把外資的優惠政策拉下來,而是應該把內資的政策拉上去。”同時,現在出臺一些利用外資政策,規定了較詳細的鼓勵和優惠條款,而在對外資要禁止、限制等方面的規定不夠全面,不便于執行操作。還有在制定政策時,除應當明確禁止外商獨資或控股的行業外,還要制定針對國內品牌保護、專利技術保護,防止外資控制壟斷中國市場等相關政策,使之真正能夠起到合理有效利用外資、增強國內企業實力、提升內資企業競爭能力、促進經濟全面發展的作用。 至于取消外資優惠政策會不會影響外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和經營,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國外的經驗表明,外資優惠政策決不是外商直接投資的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如烏拉圭是世界上實行外資優惠政策最多的一個國家,但它對外資的吸引力并不大,美國并沒有對外資實行優惠政策,但它是世界上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實際上,隨著中國加入WTO和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中國之所以能對大量的外商和跨國公司產生這樣巨大的吸引力,最重要的不是外資優惠政策,而是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經濟迅速發展和政局穩定,以及政策的連續性和寬松、穩定、規范的投資環境。 二、保證國家經濟安全的根本出路是發展本國的民族工業,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在科學、合理、高效利用FDI的同時,避免對其過度依賴,一方面繼續積極引進外商投資,另一方面,走自主開發創新之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必須在一些重要技術領域里有自己的東西,要具備自主創新的不竭源泉,對跨國公司轉移先進技術和技術外溢程度,不能過分依靠,戰略性技術必須依靠自己力量進行研發,只有自主研發能力的提高,才能真正抵御危害中國經濟安全的現象發生。 三、加強金融監管,建立應對金融危機防范預警機制。金融開放切要“戒急”,因為隨著2006年的臨近,國際金融機構將大舉進入中國,金融風險的產生條件、形成機制和表現特征將更加復雜,有可能轉變為一種內外互動的高成長性風險。因此,要從國情出發把握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順序和方法。吸取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避免對外開放過早過急,尤其要注意防范國際短期資本的沖擊。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可兌換,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循序漸進。 就中國目前形勢來說,如何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保持資本流入和流出的平衡,并制定和調整相關的資本流出入政策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政策重點應該從鼓勵流入、限制流出轉向流入流出平衡上來,以增強中國資本流動的自我調節能力。目前,已經考慮到的支持企業走出去戰略是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的有效方法,但還缺乏明顯的效果,QDII制度還沒有出臺,企業和金融機構在國際市場進行證券投資風險大,政策也有諸多限制,企業的債券和證券投資受到嚴格管制等,今后應逐步完善。 四、保持國內市場的競爭性,防止外資壟斷。國內外許多案例表明,國內有與之相競爭的企業,跨國公司轉移先進技術及產品的國內價格,都比較符合東道國的利益。因此,應通過各種途徑和措施,在國內形成一批可與跨國公司競爭的大型企業集團。當國內企業暫不具備競爭能力時,一個產品領域至少引進兩家跨國公司投資,形成外商投資企業之間的競爭,還可通過降低同類產品的進口關稅,使跨國公司的產品與進口商品形成競爭。盡快出臺《反壟斷法》以及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同時還要制定商業秘密法、反賄賂法等,使之相互協調配套,對商標法、稅法、價格法等相關法律也要作出修訂,以更適應新形勢對引進外資的新需要,維護真正公正、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五、要嚴格遵守已經制定的各項引資政策,增強監督機制作用,尤其要重點防范地方政府盲目引資行為。對外資違規操作的案例,要加大查處懲罰力度,避免給國家經濟發展造成不良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