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東北稅改實施辦法出臺 > 正文
 

東北稅改緣何推遲?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5日 12:20 瞭望東方周刊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盧波 北京報道

  導讀:在目前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進行增值稅轉型試點,將向市場傳遞一種與緊縮政策相悖的信號,這或許是東北地區增值稅改革試點工作延后的原因。

  6月30日下午,沈陽市國稅局辦公室工作人員向《瞭望東方周刊》證實,他們仍沒有 收到任何有關增值稅轉型試點的正式文件或口頭通知。據了解,其他東北稅務部門也沒有接到有關開展增值稅轉型試點的通知,這意味著增值稅改革試點工作的正式開展時間將繼續押后。

  早在去年年底,國家稅務總局就已宣布增值稅由生產型改為消費型試點工作將在東北地區的8個行業率先推行。但試點工作正式展開的日期,卻一再押后,從原定今年1月1日,再到7月1日,東北增值稅改革試點一再推遲,令觀察人士倍感意外。

  生產型增值稅是指在計算增值稅時,不允許將外購固定資產的價款(包括年度折舊)從商品和勞務的銷售額中抵扣,由于作為增值稅課稅對象的增值額相當于國民生產總值,因此將這種類型的增值稅稱作“生產型增值稅”。

  消費型增值稅是指允許納稅人在計算增值稅額時,從商品和勞務銷售額中扣除當期購進的固定資產總額的一種增值稅。也就是說,廠商的資本投入品不算入產品增加值,這樣,從全社會的角度來看,增值稅相當于只對消費品征稅,其稅基總值與全部消費品總值一致,故稱消費型增值稅。

  調控導致稅改減速

  北京師范大學一位學者表示,原定的稅改有明顯的積極意義,他認為,在東北地區率先開展消費型增值稅試點,節省固定資產投資成本,可引導資金投向。改革開放初期,沿海地區長期受到財稅政策方面的照顧,先行了一步。現在需要國家財政利用轉移支付手段對欠發達地區實行一定的補助。

  據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估測,按2003年的稅基標準,東北地區完成增值稅轉型,總共減收約100億元,按照75%歸中央,25%歸地方的分配原則。中央財政減收75億,另外安排部分對地方財政減收的補償,總體負擔不過90億元。相對于每年2萬多億的稅收,這樣的減收不算什么負擔。這位學者提出,目前國債直接投資對東北支持力度已經減小,適時出臺財政轉移支付政策予以支持,既有必要也有可能。

  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的專家們一致認為,增值稅由生產型改為消費型是十六屆三中全會確定的稅改方向,它的出臺只是遲早問題,這個方向不會改變。只是對于推遲的原因,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指出,這次增值稅改革的直接效果,是降低企業投資成本。由于允許企業抵扣新增機器設備進項稅金,將刺激固定資產投資。在目前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出臺此項政策,將給市場傳遞一種與緊縮政策相悖的信號,這或許是東北地區增值稅改革試點工作延后的原因。

  避免刺激“已經過熱”的經濟,是多數財稅部門研究者對稅改推遲的解釋。今年暮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稅收高層論壇上,前任中國財長項懷誠對增值稅改革有一個發言,他指出,1994年增值稅改革時,沒有一步到位搞消費型增值稅,設計成生產型增值稅,就是為了防止通貨膨脹。而200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加了13615億,是改革開放以來增加最多的一年。2004年第一季度,增幅仍然不減。項懷誠認為,此時出臺消費型增值稅是火上添油。

  盡管有專家表示,像東北這樣限定地區、限定行業的增值稅轉型試點,實際上應該理解為一種轉移支付手段,并不一定具有全國性的信號意義。但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的一些專家提出,消除地區之間稅制、稅率的差異,是下一步稅制改革的方向之一,而增值稅轉型試點可能造成新的地區間稅制不同,財政轉移支付手段有很多,未必非要采取這種方式。增值稅改革試點一旦實施,就應該在短時間內在全國范圍內鋪開。因為實際上國內的外資企業目前已經在執行消費型增值稅,他們購買國內機器設備是可以抵扣稅額的,內資企業卻不能享受這種稅收優惠。

  所得稅改革或先行

  東北稅改試點推遲,但所得稅改革或許會提速先行。

  專家們認為,統一內外資企業稅負水平,消除區域間稅負差異,為所有企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也是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稅改目標之一。據悉,目前所得稅立法工作正在加緊進行,許多地方財稅部門已經接到了所得稅法征求意見稿。

  財政部專家賈康介紹說,企業所得稅改革有兩個重心:一是減少優惠個案,一是統一內外資企業的所得稅征收辦法。社科院和財政部專家共同起草的所得稅法征求意見稿提出一個新思路,即在稅收優惠方面強調照顧產業,不再強調區域稅率優惠。使國家財稅政策能夠有效地調節產業結構。征求意見稿除了保留一些西部地區的區域性優惠之外,改革開放之初出臺的其他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都在清理廢除之列。

  此外,目前普遍享有所得稅優惠的三資企業,將在這一輪所得稅改革中與內資企業執行33%的統一稅率。一位有過基層工作經驗的稅務專家指出,企業所得稅改革實際上突破了財稅層面,不光具有經濟意義,對規范政府行為也有很大作用。企業所得稅一旦得以通過立法規范,對上而言,地方政府爭政策、爭優惠的行為就沒有意義了;對下而言,稅收優惠就不再是能用以尋租的權力了。

  但據人大法工委專家介紹,所得稅法征求意見稿也征集到各方面的不少意見,中西部地區的的企業提出,相對于東部地區,自己享受到的稅收優惠政策較少,而當地的政策部門更是認為,這種局面將會導致自己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處于不利的境地;東部地區企業亦有自己的苦衷,他們認為,當地雖然稅率上稍有優惠,但是征管非常嚴格,一旦與其他地區采取統一稅率,中部企業有可能利用征管漏洞,他們卻沒有漏洞可鉆,實際上處于不公平境地。

  低稅率、嚴征管

  解決這一矛盾的辦法并非沒有,那就是十六屆三中全會決議中提出的“低稅率、嚴征管”原則。專家分析,之所以提出這個原則,一方面是征管漏洞確實存在,另一方面照章納稅的企業稅負水平比發達國家還要高。

  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許善達在中國稅收2004年年會上透露,發達國家稅賦征收率普遍在85%以上,而中國由于現金交易領域太廣,缺乏記錄,征收率只能勉強達到70%。許善達同時表示,中國企業的增值稅與所得稅名義稅率都與歐、美國相似,但是由于中國實行生產型增值稅,以及比較嚴格的所得稅抵扣政策,企業能夠抵扣的稅額很少,稅負較重。因此稅收“有增有減”的方針,將具體體現在將依法納稅的企業負擔減下來,制止不適當的稅收減讓。許善達說,只提減稅,不提加強征管是不對的。

  以稅制設置來保證征管規范,防止行政因素干擾,為所有境內企業創造一個合理統一的稅制環境,一直是稅收制度設計者考慮的重點。賈康介紹說,1994年稅改最大的推動力,實際上是地方上減免稅嚴重,當時誰都可以減免稅,中央財稅部門不同意減免稅,怎么下紅頭文件也不靈,怎么三令五申也不靈。但增值稅這種機制一推出,問題迎刃而解。原因在于增值稅有一個特點,實行價外稅,發票上注明稅款,只有交了稅款下一環節才可以抵免。本環節減免了稅,下一環節廠家就不再買你的產品,下一環節不能抵免已交的稅款,你沒有交就需要別人給你交。就是這種機制制止了減免稅風氣。

  具體到下一步稅改,統一稅率、減輕內資企業稅負這方面已經確定了幾項措施,增值稅轉為消費型,所得稅允許提高職工工資抵扣額度等具體設計已經出臺;而“嚴征管”方面的設計還有待突破。

  財政部專家認為,逐步取消稅收優惠個案,收回地方政府的稅收減免權,將是這方面的有力措施。加強征管后,地方財政增收的稅收即可用于增值稅和所得稅減讓,減輕中央補貼負擔。但是地方政府強調政策連續性,要求在取消稅收優惠個案時留足緩沖時間。這或許是此輪稅制改革方案一再斟酌的原因之一。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東北稅改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F1中國大獎賽
《2046》公映
法國特技飛行隊訪華
2004中華小姐環球大賽
2005新浪考研大講堂
國慶出游寶典
“十一”繽紛車世界
全國萬家餐館網友熱評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