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刷卡價”說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2日 15:34 新浪財經 | |||||||||
日前深圳的銀商之爭愈演愈烈,似有蔓延之勢,據說有些商店最近推出了“刷卡價”和“現金價”,消費者去一些超市、百貨店購物時,如果是刷卡買單,那么要多支付1%甚至更高一些的價格,據說這高出的部分就是銀行以及銀聯向商家收取的手續費,我們普通老百姓無端地被卷入到這起爭端。“刷卡價”一說不由的讓我聯想到下面幾個問題: 怎么只有“刷卡價”?
記得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商場里只有簡單的貨架,后來有了空調、有了自動扶梯、有了舒適美觀的試衣間、整潔的洗手間、有了方便顧客存放東西的免費存包處、一些大型百貨商場甚至還免費供兒童游樂的“兒童天地”,再后來,收銀臺有了讓顧客可以用銀行卡直接付款的POS終端…… 不難看出,顧客通過刷卡付賬和乘電梯、存包、使用試衣間、衛生間一樣,是享用商戶給消費者提供的良好購物條件,商戶不斷改善購物環境是為了吸引顧客多多光臨、多多購物,那么按理說,創造這些良好環境的成本應該統一攤入商店的經營管理費用,憑什么刷卡成本要單獨列出來,讓普通消費者來承擔?! 據說,當初商場和銀行簽訂協議安裝POS就和安裝空調、自動扶梯一樣,是自愿的選擇,目的是為了讓顧客在現金攜帶不足的情況下也能順利購物,推銷更多的商品。 那么因為跟銀行方面在手續費爭執不下,就把他們應該承擔的經營成本轉嫁給普通消費者,道理何在?據商家的說法是:這種交易條件是專門為刷卡消費的購物者而提供的,因此這些成本也應當由刷卡的購物者承擔。 如果這樣的理由成立的話,那么消費者是否有權要求商家針對一種商品指定很多種價格,因為商場對購物場所里各種設施的投入都會計入成本,最終會反映到商品價格中去,而不同的消費者對這些設施的需求并不完全相同。比如我去商場買東西不上衛生間,那么商場應該把在商場里面設立衛生間的成本以及維護費用平攤到每一種商品中的價格扣除;比如我去商場不坐電梯,只走樓梯,所以商場還應當把電梯以及其運行的成本從我的帳單中扣除;比如我買衣服不用試衣間,那么商場應當把設立試衣間及其占用的空間成本從衣服的價格里扣除,比如我從來不存包,但是商場里設立的那些免費存包的設施以及旁邊提供這類免費服務人員總是要花成本的吧,所以這些成本也要從我的帳單中扣除……所以商家真要根據每個消費者實際使用的便利,完全“公平”地制定不同商品價格的話,那么應該制定上“衛生間價”、“試衣間價”、“乘電梯價”、“存包價”…… 僅僅設立一個“刷卡價”哪里談得上公平?! 還有哪些可以抵制? 現在的輿論好像普遍比較同情商家,主要的依據就是:目前連鎖超市的普遍毛利率最多9%—10%之間,有的促銷商品甚至是負毛利,而凈利潤基本上都在1%—2%之間。而銀行方面收取的交易手續費的扣率就可能達到了1%,甚至超過了很多商家的利潤。這些統計數字咋一看起來,確實沒來得及細想就會產生一種印象:銀行方面太黑了! 根據銀行卡產業專家們的統計,賓館、酒店和百貨商店付給VISA、萬事達、運通、大萊、JCB這些外國銀行卡的手續費平均都在2.5—3%以上,賓館酒樓百貨店怎么不聯合起來跟外國銀行打國際官司去?!如果中國的銀行收1%太“黑”,那么外國的銀行收3%豈不是更“黑”?! 依我看來,如果國內銀行方面不夠意思,那外國銀行就更不夠意思了,應當給住店、吃飯、買東西的老外們加個3%的“外卡價”。 再說,如果自愿簽完協議,哪天覺得費繳多了,覺得某項費用太貴了,就可以聯合抵制,那么我干脆給商家們多一點建議:聯合抵制繳納水電費、房租、等等吧,因為商家繳納的這些費用也超過了凈利潤。 倒底哪個是霸王? 商家說,銀行是“銀老大”,銀行方面制定的刷卡手續費是“說一不二”、是“霸王”條款,也有人換個角度說:銀行說不降就不降是“霸王”,那么商家說降,銀行就得降,商家說降多少,銀行就得降多少,商家豈不是一樣成了“商老大”,手續費高低由商家單方面說了算,不也是“霸王”條款嗎?依我看,手續費這東西,既然是雙方自愿簽的,應該協商才是,誰都不能當“霸王”。更不要隨便譴責對方是“霸王。” 咱們消費者怎么辦? 消費者好像在這場銀商之爭中插不上什么話,除了在這里發發牢騷,可能也頂多只能用腳投票,選擇那些接受刷卡消費的商家,免得被卷入這場風波,白白受損失。至少家樂福、沃爾瑪之類外資零售商沒有一家抵制刷卡的,也不收刷卡費。(別再說我不支持民族商業企業啊,我也是不得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