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洋”心態引來“浮夸”建筑 警惕洋工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9日 17:21 半月談/新華網 | |||||||||
最近幾年之間,似乎在各大城市都可以見到世界知名設計師的身影,像浙江金華這樣的地市也請來了“鳥巢”的設計者赫爾佐格和德梅隆,操刀金東新區的設計規劃。 然而,并非所有的“洋規劃”都能給我們帶來視覺驚喜和先進的設計理念,由于對中國國情、當地社會文化風俗的隔膜,相當一部分代價高昂的境外設計方案“華而不實”,“水土不服”。而一些“經營城市”的地方行政長官也害上了“貪大求洋”癥。
“洋規劃”水土不服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吳志強指出:“目前在華較為活躍的境外設計機構多數是以形態設計為主,規劃研究力量相對薄弱。他們很多過于追求標新立異的空間形象塑造,往往把‘城市發展概念規劃’異化成‘城市設計概念方案’。” 以一個城區的環境整治為例,規劃設計機構在拿出方案前必須全面考慮其在城市中所處的地位、對周圍城區的輻射能力、人流規律、市政管線等因素。由于缺乏對這些具體而復雜信息的了解,境外設計機構提出的方案很多都違背中國的國情和市民的生活習慣。南京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注冊城市規劃師張志斌說:“境外規劃設計事務所缺乏對中國城市化進程和城市形態的研究,很難理解和把握一些深層次問題。” “崇洋”心態引來“浮夸”建筑 許多國內的規劃設計師氣憤地表示,部分領導或主管部門片面追求宣傳效應或急于謀求政績,不能實事求是地以實際效果來評價方案,而是根據競標者是否姓“洋”、名聲是否夠響來取舍。為了迎合這種“崇洋”心態,許多國內設計師到國外注冊公司或找一個國外合伙人,掛上洋牌子間接參與國內競爭。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韓冬青教授說:“有些境外設計機構為迎合國內過于注重視覺刺激效應的心態,做出一些富有沖擊力卻不切實際的項目。有些境外設計機構則把中國當成‘試驗田’,嘗試各種尚不成熟的理念和方法。這導致國內設計師跟風模仿。” 張志斌說:“目前打入中國設計市場的主要是景觀、建筑類設計公司,他們對于長遠的、大面積城市發展規劃或涉及城市經濟與產業分布的規劃研究,尚顯力不從心。境外規劃設計機構各有專長,而國內許多項目的國際招投標對這些信息掌握不充分,導致花巨資競得的方案不能操作。” 此外,目前許多城市尚無力承擔城市規劃方案國際招投標的高昂代價。南京市規劃局局長助理劉青昊說,境外事務所收費最高的為國內設計單位的10~20倍。現在一些小的地級市和縣城也動輒搞國際招投標。更有專家指出,在報酬上的巨大落差也導致國內規劃設計機構心態不平衡,于是有的單位寧可給中標的境外機構做施工圖,也不愿參加招投標。 韓冬青認為,以上種種不排除有領導好大喜功的因素,也折射出整個社會心態的不平和。“國人不自信。稍微大一點的項目如果不請來境外設計事務所似乎就不足以說明其重要性,或者就做不出好東西。” 規范運作程序,改革招標方式 吳志強指出,“洋規劃”水土不服,很大的一個原因還在于國內對這類國際征集活動缺乏操作經驗。招投標任務書本應該反映項目委托方的目的和意圖,幫助競標者理解擬規劃區域及其所在城市的社會、經濟、文化情況等。但近年來,不少標書顯示出組織者自身尚未對該項目做過認真的分析研究。 近年來,各地組織的規劃設計方案國際征集活動限定的規劃設計時間多在3個月左右,境外規劃設計事務所一般很難在短時間內深入理解當地情況,于是許多規劃設計方案可操作性不強。 韓冬青說:“并不是任何項目都要搞招投標,有的業主已經認定了設計機構,就沒有必要搞個假招標走過場。在招投標方式上,除公開征集方案,還可以引入定向邀標,或者請一家事務所做多個方案比較。” 在城市規劃中,行政一把手仍然擁有決策拍板權,這不僅可能導致形形色色的獻禮工程、政績工程,即使領導一心辦實事,也有可能因決策失誤給城市帶來巨大的、長遠的損失。 東南大學建筑系主任、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建國認為,城市概念規劃、單體建筑可以鼓勵境外設計機構參與競爭,而涉及文化背景、社會形態的總體規劃、區域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則暫時不太適宜選擇境外機構;新區規劃可以交給境外設計機構,老城改造則因牽涉面太廣、信息太雜,最好不要搞國際招投標。 劉青昊說:“政府對建筑規劃行業的管理也亟待加強,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場準入制度、資質審查制度,改善招標活動的組織管理和評審工作,還要有勇氣對不合格的境外事務所說‘不’。”(記者 姚玉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