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深交所推出中小企業板塊 > 正文
 
中小企業板機遇推動深圳“歸位”創業型城市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9日 14:31 中國企業家

  “深圳是中國創業者實現創業夢想的熱土和樂園”,在中小企業板開設之后,這種獨特“基因”理應得到加強,而在政府層面,似乎還沒有形成更為清晰的認識

  文/本刊記者 杜 亮

  輪回

進入伊妹兒的網絡豪宅 天堂II初章 戰亂魅影
全新點點通免費發短信 新浪免費郵箱升到30兆

  曾經凝聚了來自全國股民們發財夢想的深圳證券交易所位于深南東路一個叫做“蔡屋圍”的地方,距離深圳市委、市政府一箭之隔。“蔡屋圍”是廣東客家人的叫法,意思是蔡家人聚居的地方。在全國人民的心目中,“深交所”的名氣顯然要比“蔡屋圍”大出不知多少倍。但在今天,能夠確切指出“深交所”具體位置的深圳人并不像外來者想象的那么多。

  深南路的公交車站牌上,只有“蔡屋圍”的名字,記者連續向兩路公交車司乘人員打聽“深交所”的所在,看到的都是一臉茫然。

  “從1997年我們這里就把不再設交易大廳了。”“深交所”門口的保安告訴記者。如果不是大廳內不斷躍動的載有股票交易信息的電子屏幕,這幢外表灰暗的建筑與普通的辦公樓無異。

  確切地講,如今的深圳證券交易所只是一家辦公地點設在深圳,除此之外,它與深圳人的生活幾乎無關。

  中小企業板的開設顯然不會從外表上打破“深交所”的平靜。當然,它肯定會給深圳帶來點什么。

  對大鵬創投的首席執行官張維來說,把辦公地點從上海遷回深圳或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6月10日,當深交所中小企業板塊新股發行尚在依次路演的途中,張維出現在清華大學研究院于深圳舉辦的一個講座上—“從創投角度看中小企業成長中的問題”是他所做報告的題目。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舉行這樣一個報告會或許不完全是巧合。

  會間,張維透露了公司“準備遷回深圳”的想法。張維給出的最直接的理由是:“我們大部分員工的家都在深圳。”在中小企業板啟動已成定局的情況下,這應該算是一個“合適的決定”。

  大鵬創投不會是惟一一個打算遷回深圳的金融機構,但是顯然會是其中一個較有影響的機構。誕生于2000年9月的大鵬創投由大鵬證券(后來退出,大鵬控股現為第一大股東)發起設立,注冊資金達5億元,是當時深圳“券商類”創投公司中規模最大的。在“創業板”概念火爆的2000年,由券商舉辦創投公司幾乎成為一種時髦。

  “在2000年要推出創業板的時候,大鵬的一些客戶和股東就提出來:創業板在美國一發就是四、五十倍市盈率,大鵬證券投行部做這些企業的上市(承銷),如果在上市之前投資不就可以發一筆財嗎?”張維在事后回憶稱,“共同發一筆財”的想法,正是當時券商們投資創投的最原始動力。在加入大鵬創投之前,張維的身份是大鵬證券投行部總經理。

  然而,創業板的遲遲不開使得許多券商和創投機構的“發財夢”化作泡影。在三年多的“苦熬”中,創投機構也各謀出路:有的開始炒股票,“炒到瀕臨破產的也有。”張維說。有的則選擇了離開。大鵬創投屬于后者。

  2003年5月,大鵬創投遷址上海。“當時有幾個考慮,我們希望到一些資金、信息、人才比較密集的地方。上海畢竟處在經濟龍頭地位,金融機構比較發達,而且整個江浙一帶企業群體素質也比較高。再一個那里有大量的投資機構,給我們帶來了良好的信息流。”張維說。“在中國適合做創投的地方,就是北京、上海、深圳。其實我們也不完全算是遷,因為注冊地點還在深圳,只是把工作平臺放在上海。”

  深圳停發新股以來,據說有上千億的資金轉移到了上海,還有大量的機構,人才。大鵬創投不過是其中一個。而隨著中小企業板在深圳的開設,同樣的原因使得“回流”成為一種可能的趨勢。

  “我們一家上海企業也沒投。”盡管張維認為做創投對區域本身并不“特別看重”,但是他也承認,“在上海,我們到現在還沒有進入當地的創投圈子。”張維說。迄今,大鵬創投投資的8家企業分布在深圳、青島等7個城市。

  平靜

  與創投機構的反應相比,深圳市政府部門似乎很“平靜”。

  “我也是從網上才得知中小企業板要啟動的消息。”深圳市科技局發展計劃處副處長侯世濤向記者表示。“我們這次并沒有做推薦本地企業上市的工作。”而在四年前,創業板呼之欲出的時候,深圳市表現的相當積極——“近水樓臺先得月”,這是公理。當年,深圳市科技局為此專門設立了“風險投資辦公室”,侯世濤即在這個部門任職。當時深圳共篩選了23家中小企業作為上市侯選。這23家企業的背后,絕大部分都有創投機構的影子。相比其它省市,只有深圳這23家企業的名字流傳至今。

  今天的景況似乎絕然不同。截止目前,已經在中小企業板發行的8家左右企業中,只有“大族激光(資訊 行情 論壇)”一家是深圳本地企業。而據傳在“浙江新和成(資訊 行情 論壇)”首發之前,“大族激光”成為中小企業板第一股的呼聲非常高——這種“安排”當然會給壓抑數年的深圳政商界提氣。但事實上,“大族激光”只是趕上了“新八股”的末班車。這里面當然有技術上的原因——這次在中小企業板發行的公司大部分是“過會”后準備在主板上市的企業,而大族激光“過會”的時間是今年3月份,排在隊尾。

  “很多人認為我們是第一家,這種想法還是站在一個地區的角度來看的,中小企業板是全國性市場,并不是為深圳市設立的,特別是有一些企業已經過會一年多了,按照順序排列,也是合情合理的。”37歲的大族激光董事長高云峰顯得很坦然。這種觀點在《中國企業家》雜志記者接觸的諸多深圳本地人士中帶有普遍性。

  深圳人的平靜甚或讓外來者的疑慮有點多余。“其實政府并不平靜,我想可能非常興奮。如果要評深圳今年十大新聞的話,中小企業板肯定是名列前茅的。只要它一開,馬上就會有很多資金流進來。”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公務員表示。

  也許,深圳市市長李鴻忠在中小企業板啟動儀式上的表態最能代表當地政府的心態:“中小企業板的啟動,為深交所服務全國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同時也為深圳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服務全國的機遇。”對于深圳市政府來講,恢復資本市場的“聚集效應”顯然要比爭得“第一股”的名分重要的多。而像大鵬創投計劃中的回遷正是像李鴻忠這樣的“父母官”所希望看到的。

  錯覺

  深圳人的大度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第一股”沒有花落深圳,但是目前已發行的8家企業中只有深圳一家公司,似乎離人們對深圳的期望有些距離。要知道,讓深圳人引以為自豪的是深圳創投機構數量和創投資本規模均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在中國,是很多人心目“適合創業的地方”。

  “你說中小企業板啟動之后,為什么到現在深圳只上了一家?這就能說明深圳的創業環境不好了嗎?我想這是一個錯覺。首批八家,就有深圳市一家,如果把全國的計劃單列市放在一起,這個比例是最高的。我們深圳的中小企業反而應該慶幸有這樣一個利于成長的環境。首先,深圳的融資環境比其它地方都好一些。第二,深圳市場環境非常好,地處珠三角,輻射能力強。第三,深圳這個城市包容性非常強。作為一個中小企業賣自己的產品,沒有人去查你的祖宗三代、不給你競爭機會。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長大的。像原先那樣指望深圳市推薦的23家都上,其它各個省市都推薦二十幾家,全國有一千家,這一千家需要八年的時間才能發完,這顯然是不現實的。”高云峰表示。

  與坊間流傳的小說和網文對深圳“落魄、奢靡、冷漠”等負面描述相比,企業界對深圳創業環境的評價呈現積極的一面。深圳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服務公司的王勇感覺“深圳充滿了機會,充滿了活力。很多人到這里來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我要創業。”王勇在大學是學航空的,最初過來先是一個中外合資企業搞管理,中間又做了一些自己的企業,后來又做證券,2000年來到“高新在投”做創投項目經理。

  “在北京也能創業,在上海也能創業,但我覺得在深圳創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因為這里市場、人脈關系是比較有利的。”王勇稱。“深圳這個地方的特點是錢多,如果有好項目,不愁沒有資金找上門。就是說,你創業到一定程度以后,自己的積蓄和親戚、朋友的錢都用完的時候,這時候深圳其他外部資源會給你提供支撐的可能性。”

  期望

  自2000年停發新股以來,深圳人似乎一直陷于“邊緣化”的心態以至于不能自拔:在“粵港一體化”還是“深港一體化”上與廣東爭,在建設全國金融中心上與上海爭,甚至在“港珠澳大橋”與香港爭(這將影響到深圳物流中心的位置),爭來爭去,每每落敗,反而把自身的獨特優勢忽略了。

  中小企業板的開設讓幾年來一直有點“找不著北”的深圳似乎重新找到了努力的方向。2003年3月,身陷流失窘境的深圳曾經出臺了《深圳市支持金融業發展若干規定》,其中,以“購地租房優惠”吸引金融機構注冊的規定甚至在業界被傳為笑談。此番,借中小企業板開設的“東風”,深圳市當局在兩點上已經基本達成共識:一是“要把現有的中小企業做大做強”,二是“把國內的中小科技企業吸引到深圳來”。

  而類似的行動早幾個月就已展開。1月,深圳市委、市政府以2004年1號文件的形式發布了《關于完善區域創新體系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決定》,確立了把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放在首位的方針,在思路上則強調以“綜合環境效應”替代“單一的、具體的、局部的優惠政策”。

  不過,從民間的角度看,即便是深圳確立了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放在首位的方針—與中小企業板開設所能起到的作用“暗合”,但依然有其美中不足的地方。

  高新技術產業固然是深圳的優勢,但并非深圳獨有的。“我們在給深圳定位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深圳特有的基因到底是什么?是創業環境、創業沖動、創業熱情。”一位深圳企業家表示。

  剛剛出爐的2003年度《全球創業觀察:香港和深圳研究報告》中,這種“基因”被直白地描述為:“深圳是中國創業者實現創業夢想的熱土和樂園”。該報告還指出,深圳市“主動型創業”的比例與發達國家非常接近。不過,這個出自香港中文大學和深圳市社科院的報告完全只是民間聲音。在政府的文件中,幾乎找不到這樣鮮明的字眼。“為什么政府不可以提我們是創業型城市,并且以鼓勵創業為核心制定政策呢?鼓勵創業自然可以涵蓋政府所希望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這位企業家表示。

  這種政策取向上的差異,在《全球創業觀察:香港和深圳研究報告》中可以得到佐證。報告稱,“有反映說,除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業外,政府對其他創業活動的支持效果還不夠明顯,缺乏力度。”

  而即便是對高新技術企業,政府的支持力度也是有差別的。“我承認深圳的創業環境要優于內地,但是政府對華為、中興這樣的大型科技企業,在辦理一些相關審批項目往往可以特事特辦,而我們只能按部就班的來,有時候效率是很低的。”一家企業的老總抱怨道。這家企業在中國的家電控制領域處在行業龍頭的地位。“如果我們的企業放在其它二線城市,肯定是地方政府重點關照的對象。”

  這家企業的聲音也許并不具有代表性,但是至少可以表明,在獲得中小企業板設立這個歷史性機遇之后,雄心勃勃的深圳市政府還有需要進一步思考和籌謀的地方。

  《中國企業家》雜志相關文章:

  國際化城市?高科技城市?創業型城市?

  ——中小企業板與深圳城市定位調查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深圳+創業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
土耳其人質遭綁架
北約峰會28日開幕
反戰影片《華氏911》
財政部審計署報告
行政許可法7月實施
鳳凰衛視中華小姐大賽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不良信息舉報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