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外債超過警戒線 外資銀行外企扮重要角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7日 15:37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幸瑋 北京報道 6月2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司長鄒林表示,中國短期外債指標已經超過25%的國際安全警戒線,有必要對短期外債進行適當控制。而由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共同頒布的《境內外資銀行外債管理辦法》也于6月26日正式實施運行。該辦法的實施是否會造成對中外資銀行外債管理的差別待遇?為此,本
經濟觀察報:《境內外資銀行外債管理辦法》將于6月26日正式實施,監管層出于什么考慮出臺該辦法? 梅新育:我認為,制定該辦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彌補跨境資本流動監管制度漏洞,控制不符合管理層期望的債務資本流動。 2002年下半年以來,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驅動下,國際游資涌入中國,對人民幣匯率升值施加了沉重的壓力。在人民幣匯率安排遭受的歷次壓力中,國際游資通過外債渠道的流動也發揮了顯著作用。2003年末,我國外債余額折合1936.34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22.78億美元,其中中長期外債余額比上年末增加10.28億美元,短期外債余額比上年末增加212.50億美元。要維持人民幣匯率免受國際游資沖擊,就必須控制外債渠道的游資流動,而在原來的外債管理體制下,外資銀行、外資企業成為外債渠道資本流動控制的最大漏洞,因此,該辦法也是為了填補對外資金融機構和外資企業存在的管理空白。 雖然我們在加入世貿組織后取消了外資銀行辦理外匯業務的地理和客戶限制,但是在外債管理政策上還存在著差別待遇,這不利于中外資銀行進行公平的競爭,該辦法的實施也就是意圖統一統計口徑與管理政策、統一中外資銀行外債監管方式。 經濟觀察報:外資銀行和外資企業借用外債的方式有哪些,外資企業借用外債增長迅速的原因是什么? 梅新育: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明確借用,如外資金融機構從國際金融市場拆借用于國內,或者是外資企業借用外債;一種是變相借用外債,如預收貨款。 外企借用外債,從動機角度來看,一些外商投資企業的外方股東不僅希望獲取高額利息收益,而且希望借助利息償還免稅規定,逃避中國稅收管理,從而偏好向其在華投資企業發放高利貸貸款而不是補充資本金。不僅如此,外商直接投資企業還希望通過債務資金流動套取利差和匯率收益:新興市場利率高于成熟市場利率或東道國貨幣存在升值預期時,就直接或間接從母國借入資金;反之,則通過償還母國資金或通過對母公司的應收賬款等方式將資金調回母國。 從管理政策角度來看,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政府對波動性強的證券組合投資限制嚴格,對直接投資則給予多種政策便利,包括借用外債的便利。我國國內中資企業對外借款需要借款指標并經過審批,而外商投資企業對外借款無需審批,客觀上為國際游資通過外商投資企業對外借款渠道流入中國套利創造了條件。 對于境內機構,在2003年1月8日由國家計委、財政部和國家外管局聯合頒布的《外債管理暫行辦法》中,對境內機構舉借外債等都制定了嚴格的管理條款。 對于外資企業,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僅在第22條規定:“外商投資企業借用國外貸款,應當報外匯管理機關備案”,除此之外并無一言涉及外資企業借用外債規模控制。在《外債管理暫行辦法》中,第18條規定:“外商投資企業舉借的中長期外債累計發生額和短期外債余額之和應當控制在審批部門批準的項目總投資和注冊資本之間的差額以內。在差額范圍內,外商投資企業可自行舉借外債。超出差額的,須經原審批部門重新核定項目總投資。”但由于監管部門沒有制定詳細的實施細則,旨在控制外資企業舉借外債規模的第18條在很大程度上淪為具文。 90年代末以來,中國國內金融市場加快向外資金融機構開放,外資金融機構相應地日益成為外債流動的重要渠道。 在資金供給方,外資銀行融資渠道暢通,只要業務需要,就可以通過拆借方式向境外聯行調撥資金貸放給客戶,并在客戶還款后立即歸還。 在資金需求方,由于中資銀行的外匯貸款不能結匯,外資銀行的貸款可以結匯;加上2000年下半年以來西方主要中央銀行為刺激經濟而屢次降息,導致人民幣利率較高,外匯利息成本加上結匯手續費仍然低于人民幣借款成本,客戶更偏好使用外資銀行的外匯貸款。原來的《外債管理暫行辦法》第17條雖然規定:“國家對境內外資金融機構舉借外債實行總量控制,具體辦法另行制定”,但沒有具體實施細則,對境內外資銀行的外債管理實際上是空白,在這種情況下,2003年境內外資金融機構資金進出頻繁,成為我國外債借款和還款的主要載體。 經濟觀察報:此次辦法的實施將會對中資和外資銀行帶來哪些變化? 梅新育:我認為,該辦法主要是為了實現對國際游資的監督和控制,并不涉及到對中外資銀行的待遇差別問題。因為中國政府所實施的宏觀調控手段如央行利率和前段時間的調整準備金率,同樣對在中國經營的外資銀行形成約束。除非外資銀行經營外幣,但這樣一來必須經過審批并視同外債管理,如果不經過審批,國內的外匯貸款除非是出口押匯,否則借來的外匯貸款不能當作結匯使用。 經濟觀察報:央行2003年統計報表提供的數據表明,在華境內外資銀行整體資金來源高度依賴于境外拆借,同時,國外負債增加額超過總資產增加額,更表明了外資銀行減少了國內負債以求更多地增加國外負債。能否分別從資金供給方和資金需求方的角度,談談中外資銀行對于外匯貸款方面的優劣勢? 梅新育:從資金供給方來看,由于外資銀行融資渠道暢通,外資銀行只要有業務需求,就可以通過拆借方式向境外聯行調撥資金貸給客戶,并在客戶還款后立即返還。 從資金需求方來說,由于中資銀行的外匯貸款不能結匯,而外資銀行的貸款可以結匯;另外,2000年下半年以來西方主要中央銀行為刺激經濟而屢次降息,導致人民幣利率較高,外匯利息成本價上結匯手續費仍然低于人民幣借款成本,客戶更偏好使用外資銀行的外匯貸款。外資銀行這種以資產業務決定負債業務的經營模式,固然將客戶的貸款需求與籌資行為直接掛鉤從而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但同時也加大了金融監管部門監管短期資本流動的難度。特別是以前中國對外資銀行通過境外拆借形成的外債在管理上無逐筆登記要求和規模限制,在申報中也沒有業務流量數據,外匯監管部門幾乎無從掌握通過這條渠道的外債資金流動情況。《通知》規定,對于今年5月1日以后新設立的境內外資銀行,今年度短期外債指標按其實收資本或營運資金的5倍進行核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