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新浪財經--部委專題--國家外匯管理局 > 正文
 
十年豪情——外匯交易中心成立10年回顧與展望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3日 16:02 《中國貨幣市場》雜志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是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同業拆借市場、債券市場和票據市場的中介服務機構,成立于1994年,至今已走過十年的輝煌歷程。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同業拆借市場、債券市場和票據市場是中國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建立、改革和發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經濟和金融改革的發展歷程,是中國金融市場建設的成功范例。

美女啦啦隊招募中 第39屆世界廣告大會
搶注旺鋪得超值禮物 新浪招商引資征代理商

  根據人民銀行有關文件規定,交易中心的主要職能包括:提供銀行間外匯交易、同業拆借、債券交易系統并組織市場交易;辦理外匯交易的資金清算、交割,負責人民幣同業拆借及債券交易的清算監督;提供網上票據報價系統;提供外匯市場、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信息服務;開展經人民銀行批準的其他業務。

  應運而生

  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取消外匯留成、上繳和額度管理,實行結售匯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應運而生。交易中心承擔提供外匯交易系統、組織全國銀行間外匯交易、辦理外匯交易的資金清算、交割及信息服務等多項職能。

  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成立之前,全國各地分散著100多家外匯調劑中心,各地價格不一。1993年底,國務院決定進一步改革外匯管理體制,建立銀行間外匯市場。

  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建立,改變了市場分割、匯率不統一的局面,奠定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的基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并軌時1美元兌換8.7元人民幣升值到1996年底的1美元約兌換8.3元人民幣,1996年底國家外匯儲備也從1993年底的212億美元大幅增加到1050億美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致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宣布,1996年12月1日起我國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的可兌換。實踐證明,銀行間外匯市場為結售匯制度的推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為央行干預市場提供了平臺,促進了匯率的穩定,有利于宏觀調控方式從直接向間接的轉變,為外匯體制的進一步改革提供了市場基礎,推動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的順利實現。

  在人民銀行、外匯局的正確領導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場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十年來銀行間外匯交易系統運行平穩,市場成交量不斷增長,人民幣匯率穩中趨升。

  蓬勃發展

  1996年為解決當時銀行同業拆借中出現的資金地區分割、風險過多等問題,人民銀行決定借鑒外匯市場建設的成功經驗,利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資源再掛牌成立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建立電子化的面向所有金融機構的、全國統一的資金拆借市場;1997年在此基礎上又建立起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由此奠定交易中心外匯交易、同業拆借和債券交易三項業務基礎。

  我國同業拆借市場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1984年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后,鼓勵金融機構利用資金的行際差、地區差和時間差進行同業拆借,1986年頒布的《銀行管理暫行條例》規定專業銀行之間資金可以相互拆借,同業拆借市場迅速發展起來。但隨后也出現了金融機構違規拆借,利用拆借資金炒股票、進行房地產投資等現象,積累了大量風險。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拆借市場秩序混亂的現象,根據國務院的部署,1996年1月3日建立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這標志著中國同業拆借市場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的建立,形成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全國統一的拆借利率,為利率改革和建立健全宏觀間接調控機制創造了條件,為商業銀行調劑短期資金余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供了重要場所和渠道,作為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的一個重要載體,能夠及時反映各地區、各金融機構資金流向,有利于提高資金拆借活動的透明度,加強中央銀行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

  我國本幣市場長期以同業拆借市場為主,銀行間債券市場1997年6月啟動后,發展十分迅猛,已成為本幣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1997年6月以前,商業銀行主要通過證券交易所進行債券買賣。由于風險問題突出,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商業銀行退出了交易所債券交易,同時建立銀行間債券市場,通過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的交易網絡進行債券回購和現券買賣,這標志著銀行間債券市場正式啟動。

  在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大背景下,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正確領導、廣大市場成員的積極參與、市場中介組織不斷改善服務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動下,銀行間債券市場保持了快速發展趨勢。債券市場成員不斷增加,交易量連創新高,利率市場化程度顯著提高,交易規則日趨完善,交易系統等基礎建設不斷加快。

  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迅速發展,為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和流動性管理創造了條件,也為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傳導、實施貨幣政策創造了條件。

  再攀高峰

  銀行間外匯市場1994年成交量為408億美元,1997年達到700億美元;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隨后兩年交易量出現下滑;2000年恢復增長,2001年市場成交量超過金融危機前的水平,達到750億美元;2002年成交量增加到972億美元;2003年市場成交量一舉突破1000億美元,達到創記錄的1511億美元。

  交易中心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在外匯市場的服務內容、服務手段、市場機制等方面不斷創新,努力為市場成員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近年來,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交易中心加快了外匯市場業務和技術創新的步伐:1994年銀行間外匯市場成立初期,只有美元和港幣兩個幣種的交易,1995年增加了日元兌人民幣的交易;2001年經過充分的論證和精心開發,開發啟用了以“業務新、技術新、設計新”為特點的新版外匯交易系統;2002年增加歐元兌人民幣交易;在小幣種交易上試行做市商制度,以活躍交易、提高流動性;2003年又將外匯市場交易時間從原來的上午半天交易延長到全天交易;推出了雙向交易,方便會員及時進行頭寸平補和資金調度。

  同業拆借市場和債券市場的發展也十分迅猛,市場成交量幾乎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長。2002年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與債券交易系統總成交金額近12萬億元人民幣,超過當年國內生產總值;2003年市場成交量達到17.2萬億元人民幣。2003年底,同業拆借和債券市場成員達到918家,包括商業銀行總行及授權分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外資銀行、外資保險公司、投資基金、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社保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成為了多元化的市場主體。

  除了外匯交易、同業拆借和債券交易,根據國家金融市場建設的安排,在上級部門的領導下, 1999年9月交易中心推出為市場提供信息和監管服務的信息系統,2000年5月推出中小金融機構報價備案系統,隨后整合成“中國貨幣”網站。截止2003年底,注冊運用“中國貨幣”網查看信息、報價和從事監管的機構達到8016家,電子備案系統已經覆蓋到除人民銀行天津、沈陽、南京三個大區之外的所有地區有拆借業務的縣級金融機構。

  為適應市場個性化交易的需要,作為電子經紀的補充,2001年7月交易中心推出本幣聲訊中介服務,2002年6月推出外幣拆借中介服務,2003年7月成立貨幣經紀部。截止2003年底,聲訊經紀的簽約機構達到318家,全年通過聲訊經紀成交外幣拆借15.3億美元、本幣資金845億元。

  運用金融工程理論和信息技術建成了債券市場分析和風險管理系統(F系統),2003年3月底在新版本幣交易系統啟用的同時同步上線,幫助市場成員進行市場分析與風險管理,輔助交易。

  2003年6月,交易中心又借鑒本、外幣交易、信息系統的經驗,推出了票據市場的基礎平臺——“中國票據”網。2003年底,參與“中國票據”網的金融機構達到891家,半年內發送票據報價金額8729.5億元。

  經過十年努力,交易中心利用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依托專線網和互聯網,面向銀行間外匯市場、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建成了交易、信息和監管三大服務平臺,在為金融機構管理流動性、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和完善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傳導貨幣政策、形成基準匯率與利率以及為監管機構提供實時在線監管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挑戰未來

  十年打拼,十年磨礪,交易中心取得了輝煌業績,奠定了中國銀行間市場的堅實基礎;展望未來,中心人滿懷豪情,信心百倍地迎接新的挑戰,滿足市場快速發展過程中對創新和服務改善不斷提出的新要求。

  當前我國金融業改革、開放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人民幣正逐步成為亞洲乃至國際外匯市場計價、支付、交易和結算的重要貨幣,這對交易中心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交易中心的發展、奮斗目標是在人民幣完全可兌換進程中逐步建成地區乃至全球的人民幣相關產品的交易主平臺和定價中心。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定要求深化金融改革、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立健全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利率形成機制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這將為中國銀行間市場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交易中心“十五”規劃中提出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內一流的有效服務系統的戰略目標,制定了“前三年打基礎階段,后兩年上臺階”的實施步驟。三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交易中心初步建成了具有競爭力的、系統覆蓋全國并走出國境的電子交易平臺,夯實了基礎;今后,交易中心將加快新產品的研發,及時推出適應形勢發展、符合市場要求的各類服務和產品,特別是遠期和衍生品交易。在系統建設方面,交易中心將緊緊跟蹤世界IT和交易方式的發展趨勢,研究借鑒國際各主要交易系統的交易機制、核心軟件和系統建設,以“安全、高效、經濟”為準則,繼續貫徹“多種技術手段、多種交易方式,滿足不同層次市場需要”的業務工作方針,致力于完善“交易、信息、監管服務”三大平臺建設。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外匯交易中心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韋爾奇對話中國企業家
大學生非法傳銷
美國將移交薩達姆
小浪底庫區游船沉沒
2004世界難民日:回家
鳳凰衛視中華小姐大賽
京華時報攝影專欄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不良信息舉報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