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條件成熟 廣州農民有望年內不交農業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2日 18:01 南方日報 | ||||||||||
本報訊 廣州市有望在年內取消農業稅,市財政將從糧食風險基金中拿出資金,對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受益農民達200萬! 昨日,廣州市政協、市財政局等有關部門,聯合舉行專門的提案辦理座談會,就《關于廣州市全面取消農業稅的建議》等提案中關于全面取消農業稅等問題進行匯報、討論。
【焦點】 征收農業稅不公平 陳紹康等多位政協委員在提案中提出,從今年起,中國農業稅征收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5年內取消農業稅。有關專家認為,廣東省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在一年內全面取消農業稅。委員們認為,廣州完全有理由爭取率先在年內全面取消農業稅。 陳紹康等委員認為,實現城鄉統一稅制,取消農業稅勢在必行。稅費改革后,廣州采取的稅率是6%(以前是15.5%),計稅的依據是常年產量。 也就是說,只要農民承包了土地,不管是否經營,是否取得經營收入,不管收入多少,都得交稅。如果將農民作為個人所得稅征收對象衡量,農民人均收入離每月1600元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還很遙遠,如2003年廣州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6130元,平均每月只有567元,而非農民人均收入1600元才起征個人所得稅。城市居民在繳納個人所得稅時,先要把起征點以下的收入扣除,而農民交農業稅無論實際產量和成本消耗多大,都必須按定額交納,使得農業稅幾乎變成了“地稅”。這就產生了農民與非農民在賦稅上出現嚴重的不公平,帶有明顯的歧視性。 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 委員們指出,近幾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遠遠低于國民經濟和城鎮居民收入的增長水平。去年,廣州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僅為5%,相當于全市國民經濟增長幅度的三分之一。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1997年,廣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45元,而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546元,城鄉人均收入比為1.88:1;2003年,這個比例拉大至2.40:1。再加上一些搭車收費、或明或暗的不合理收費,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拉大。如果把教育、醫療、養老保障、失業保險、最低生活救濟等計算進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則更大。 農民和農業為工業化提供了資金積累,隨著工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繼續向農民征收農業稅是不合理的,針對農民的農業稅應該停征。 取消條件已成熟 委員們認為,國際上不少國家達到人均GDP800美元就開始“返哺”農業,廣州人均GDP已遠遠超過了這個界限,應該說已具備了“返哺”條件。 同時,廣州財政對農業賦稅的依賴性已越來越小。2003年,廣州市財政收入是274.77億元,以目前每年征得的5700萬元實際農業稅收計,它僅占財政收入的0.21%,份額相當少;如果把征收成本計進去,所征得的稅額更是寥寥無幾。可以說,取消農業稅對整個廣州市的財政收入影響非常有限。 【答復】 年內制訂方案報批 市財政局明確表示,今年將制訂全面取消農業稅的改革方案,并報市政府批準執行,讓全市200多萬農民實實在在地從“零賦稅”中受益。目前,該局正抓緊做好取消農業稅后財政轉移支付的測算,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以確保基層政權運轉和農村義務教育正常經費需要。 農民人均負擔降至22元 市財政局介紹,從2000年起,廣州已加快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至今,廣州市農民總體減負近80%,農村稅費總額從稅改前的2.7821億元下降到現在的5689萬元,農民人均負擔從108元下降到22元,畝均負擔從116元下降到28元,并核減農業稅計稅土地面積41萬畝。同時加大了轉移支付力度。2003年,各級財政轉移支付到鎮、村的資金達9149萬元。 1999年至2003年,廣州市財政共投入資金近5億元,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和示范基地建設;去年和今年,市本級財政又分別安排資金5000萬元和1億元,加快中心鎮建設步伐,這些都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 【縱深】 農業稅免了,其它負擔能否再減? 據介紹,目前種苗、化肥、農藥和其它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高居不下,而且每年都在上揚;農產品除最近的大米稍升價外,十多年都在下滑,農民生產糧食基本沒有利潤。取消農業稅,確實為農民減了負擔,但不等于農民自此沒有負擔。 考慮減少農資進口關稅 廣州市政協委員侯鹿在提案中陳述,除了取消農業稅,廣州還應該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技術扶貧力度,真正解決農村脫貧問題。政協委員梁偉文也在提案中表示,進口化肥和農藥比國產效果好,價格方面如果除去關稅,也與國產藥基本持平。政府可考慮加大農業生產資料的進口配額,減低其進口關稅。 梁偉文等委員還提出,廣州應盡量減少農業生產資料的經營環節,建議以鎮為單位,設供應站,實行限價、限利潤,使農民直接享受價格的實惠。 創新財政補貼政策,設立學歷幫扶班 除盡快取消農業稅外,廣州市財政局也表示,廣州還將實行一系列傾斜政策,進一步激發農民的積極性。 創新財政補貼政策。為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2004年,廣州市財政將從糧食風險基金中,拿出部分資金對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同時,推行種糧獎勵制度,每年安排一定經費,對全年水稻播種面積30畝(雙造計)以上的農戶進行獎勵。 此外,市財政計劃加大對農民技能培訓方面的資金投入,“青年農民科學技術知識技能培訓工程”,計劃每年培訓1萬人;設立教育扶貧中技班,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提高就業技能。 本報記者 詹雨鑫 通訊員 曾躍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