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歐政府管理高層論壇綜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2日 14:11 經濟日報 | |||||||||
文/本報記者 康華 首屆中歐政府管理高層論壇日前在國家行政學院舉行。來自中歐12個國家、地區(qū)的220名官員及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歐盟委員會駐華代表團團長安高勝大使、英國首相辦公室首席政策顧問杰夫·摩根、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福今、民政部部長李學舉、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衛(wèi)生部副部長王隴德等出席了
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論壇圍繞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等問題形成如下觀點: 一是要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關鍵是要轉變觀念。要由經濟主體型和投資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變,由單一的、不全面的發(fā)展觀向科學的發(fā)展觀轉變,由以GDP衡量政府政績向將公共服務水平置于重要位置的觀點轉變。 二是堅持把以人為本作為公共服務的出發(fā)點。要從滿足公眾需要、方便公眾的生活、改善公眾的生活質量著眼,創(chuàng)新公共服務體制,改進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政府提供什么樣的公共服務,怎么提供公共服務,都應當事先聽取公眾的意見。 三是要科學定位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政府不僅要直接提供民間組織不能或不愿提供的服務,還要動員民營企業(yè)、民間組織參與提供公共服務,并對公共服務生產和供給進行有效監(jiān)督。 四是要建立和健全公共服務財政體制,加大政府對公共服務的投入。當前,我們應建立公共財政收入制度。同時,要擴大公共財政支出的范圍,將財政支出的重點轉向公共安全、公共衛(wèi)生、公共教育、社會保障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上來。 從國情出發(fā)建立公共服務體系 論壇就建立具有各國特色的公共服務體系形成了廣泛的共識。從我國國情出發(f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公共服務體系,也是與會代表的一致看法。大家認為: 一是要建立符合本國、本區(qū)域特點的公共服務模式。由于各國的國情不同,各地發(fā)展水平的差異,公共服務的模式選擇也不一樣。比如,同樣是經濟發(fā)達的歐洲國家,德國采用的是強調社會保障制度中權利和義務對等性的俾斯麥模式,英國采用的是強調機會平等、鼓勵個人自助的貝弗里奇模式,瑞典、芬蘭、挪威等北歐國家采用的是強調全面公平的斯堪的納維亞模式。 二是要根據我國國情,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公共服務體系。要根據中國目前城鄉(xiāng)之間、地域之間存在的發(fā)展不平衡的現狀,來確定公共服務的范圍和標準。當前,不僅要加強城鎮(zhèn)的公共服務建設,更要加強廣大農村的公共服務建設,要把農村的義務教育、基礎教育、社會保障、勞動力轉移、公共設施建設等納入公共服務的范圍;不僅要加強東部發(fā)達地區(qū)公共服務建設,更要加強中西部地區(qū)公共服務建設。 三是要探索不同公共服務領域的體制創(chuàng)新。 論壇圍繞就業(yè)體制、公共衛(wèi)生體制、社會保障體制、教育、科學、文化體制以及危機管理體制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積極推進公共服務方式創(chuàng)新 公共服務方式創(chuàng)新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行政改革的一項核心內容,也是中國政府公共服務創(chuàng)新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公共服務的市場化、社會化、法治化,正在成為公共服務方式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方向。 一是公共服務的市場化問題。市場化改革要求在公共部門中引入市場機制,要通過招投標、合同承包、特許經營等市場運作方式向公眾提供公共服務,要通過市場機制來調節(jié)公共服務的供給和需求,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是公共服務的社會化問題。社會化就是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調動社會力量改善公共服務,鼓勵各種民間組織參與興辦公益事業(yè)和社會服務。要根據不同公共服務項目的性質和特點,實現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多元化和供給方式的多樣化。要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各種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 三是公共服務的法治化問題。應大力推進公共服務的法治化建設,要在國家相關立法中進一步明確政府公共服務的職責。要通過一系列的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建構,為公共服務提供制度性的保障。要進一步加強對公共服務的規(guī)范和監(jiān)督,強化政府責任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