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街頭“義診”背后的玄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7日 13:01 南方日報 郎朗 方蓓蓓 | |||||||||
每到周末,在城市的一些居民小區、老年活動站、晨練場所等,會出現一些穿著白大褂的“醫生”,他們打著“義診”、“免費治療”的條幅,為居民看病,幫襯者大多為上了年紀的老人。事實上,我們不排除部分義診確實是正規醫院為群眾義務服務,但有部分卻是在“義務”、“免費”的背后暗藏玄機。他們有的借機向渴求健康的老年人推銷有“神奇功效”的藥品、保健品,有的甚至推銷假冒偽劣藥品、保健品和保健器材。
消費者:上當者比比皆是 日前,北京和廣州的12315中心向媒體披露,最近一段時間經常接到消費者反映在社區的“義診”中購買保健品和保健器材受騙的經歷。這些“義診”看似不高明的“騙術”,卻往往讓就診者特別是老年人上當受騙。 家住廣州市天河體育中心的梁婆婆就是其中一例。最近她在小區里的“義診”活動中測評身體,得出的結果是多項指標都不符合健康標準。于是,在“義診”醫生的推薦下,梁婆婆不加思索地購買了據說是“美國進口的深海魚油丸”。回家后,經當律師的兒子提醒,才發現此產品既沒有進口中國批號,也沒有美國廠名、廠址,梁婆婆方知上當,但“義診”方早已逃之夭夭。 記者為此采訪了有關專家。據透露,這些打著義診旗號銷售藥品、保健品和保健器材的人員,正是抓住人們渴求健康的心理,夸大保健品、藥品和保健器材的治療作用,引誘消費者慷慨解囊。 衛生部門:對義診有嚴格規定 據記者了解,國家衛生部在2001年12月30日就印發了《關于組織義診活動實行備案管理的通知》,其中列舉了義診中存在的一些不規范行為:以義診名義非法行醫、欺騙群眾、詐騙錢財等,這些行為損害了群眾利益,造成了惡劣影響,因此必須加強對義診工作的管理、規范,保障公民的健康和合法權益。 規定中明確指出,凡開展義診活動,必須經縣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審查、監督和管理。義診的組織單位需向審查單位提交義診的內容、時間、地點,以及參加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名稱、義務人員數量及從事專業。參加義診的機構必須是經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批準設置的預防保健機構。參加義診進行醫療、預防、保健咨詢活動的人員必須具有醫學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并經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執業注冊的醫務人員。 廣州市衛生局醫證處有關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假冒義診名義進行詐騙活動的行為,要加強打擊力度,同時規范其審批程序。廣州中山三院門診部一位負責人士也表示,正規的醫院如中山三院經常都有一些義診活動,但都是義舉,而且經過衛生局有關部門嚴格審批,不會打著義診的旗號向消費者推薦保健品和藥品等,更不會夸大他們的病情,引誘病者到自己的醫院來就診。 那么,如何辨別真假義診呢?記者從專業人士處了解到,經批準的醫務人員在義診時需佩戴本機構統一印制的胸卡。組織非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或非醫務人員參加義診的將被視為非法行醫。任何在義診中推銷藥品、醫療器械、保健品或為這類產品做廣告的商業活動,或超出上報備案內容的義診,或在義診中進行封建迷信活動的,都應視為非法活動。 消委會:堅決取締非法義診 廣州市消費者委員會陳才新主任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利用義診來行騙患者的行為,一旦被發現,必須堅決打擊取締。他說,這種行為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正規醫院打著義診的旗號,給社區居民服務當場診斷出問題后,引誘病人去他們醫院治療,或購買某種保健品。此種做法雖然欠妥,但還是合法的。二是一些醫藥企業、保健品公司私自利用義診名義,為自己的產品做宣傳,宣傳產品的“神奇”功效,這種行為屬于違法,應堅決打擊取締。 律師:應該嚴格規范義診行為 關于義診問題,記者咨詢了廣東南日律師事務所的梁律師。他表示,義診在法律上是應該肯定的,它是指免費給病人看病,其實就是指免診斷費用,但并沒有說免治療費。眾所周知,在醫院里的所謂診斷費其實是掛號費,雖然不多,卻反映醫生的勞動價值,而真正占“大頭”的是治療費用。賣藥、治療等項目不屬于義診范疇,如果在義診中加入其它因素,就很容易讓人們質疑義診的真正目的。 此外,在某些義診中,有的工作人員故意夸大咨詢人的病情,好進一步唆使他們參與治療或購買保健品。針對這一現象,梁律師認為,有關部門應該對義診嚴格管理,主辦義診的機構必須經過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批準后才能開展。這樣,即使出了問題,消費者也能通過衛生行政部門找到主辦單位來承擔責任,而不會找不到投訴對象。 本報記者 郎朗 實習生 方蓓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