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劣質奶粉看“第二個市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5日 06:54 中國青年報 | |||||||||
郭松民 隨著阜陽市長等一大批官員受處分,有關領導信誓旦旦表示要汲取“深刻教訓”(9月6日人民網),折磨我們很久的“劣質奶粉事件”大致要告一段落了。但我還是有些不放心:我們真的能夠告別劣質奶粉嗎?
奶粉事件一曝光,人們就將聲討的矛頭紛紛指向那些黑心商人、失職的市場監管部門,筆者一開始也是這樣認為的。但在仔細研究了整個事件之后,發現問題并不這么簡單:為什么受害的都是那些家境貧困的農村孩子?這樣的奶粉放在北京、上海的貨架上能賣得出去嗎?真正導致劣質奶粉大行其道的恐怕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貧困! 在那些市場原教旨主義者看來,市場應該自動解決一切問題,只要有需求,就會有市場。但他們往往忽略了一點,即市場只會對那些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作出反應。如果沒有支付能力,市場就完全不屑于作出反應;如果支付能力不足,市場的反應就可能是畸形的、變態的。劣質奶粉的制造者和銷售者賺的當然都是斷子絕孫的昧心錢,但不能說他們不懂市場規律:他們開出的價格都是與農民的支付能力相適應的。 這一特點,可以解釋那些正規廠家為什么不愿意進入“低端奶粉”市場。因為,資本的進入需要足夠的利潤空間,否則資本就會拒絕進入。這一事實也使我們悲哀地發現,由于貧富差距擴大,中國的市場實際上已經分裂成兩個市場:第一個市場面向富裕一族,有充足的支付能力做后盾———在這里,出現了問題可以通過加強市場監管來解決;第二個市場面向貧困一族,支付能力始終不足,正規廠家也始終是缺位的,因此市場監管就無能為力,“按下葫蘆起了瓢”,不可能根本解決問題。 據報道,安徽阜陽的劣質奶粉事件尚未塵埃落定,湖南衡陽又曝出查獲大批劣質奶粉的事件(6月8日《東方新報》)。衡陽市質監局的官員說:“這種奶粉的蛋白質含量嚴重不足,絕對不可以給嬰幼兒食用。”這證明了我的擔心決不是庸人自擾,也證明了“第二個市場”不僅存在,而且需求量很大,范圍也很廣。在“第二個市場”,單純依靠監管,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即便我們暫時治住了劣質奶粉,難道不會有其他劣質商品乘虛而入嗎?“第二個市場”是因為貧困而產生的,在這里出現的問題,最終還是要靠消除貧困才能解決。 記得在改革開放之初,“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口號為改革注入了強大的動力。20多年過去了,這個口號看起來是落到了實處,但與這個口號同時提出的“先富帶后富,最后實現共同富裕”的口號,卻還是處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狀態。“第二個市場”的出現,凸顯了這個問題的嚴峻性,如果不能盡快加以解決,我們還能不打折扣地說改革是成功的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