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次“經濟過熱”與過去不一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4日 10:24 經濟參考報 | ||||||||||
摘自英國《金融時報》2004.6.8 在經濟學家圈內,“經濟已經過熱”、“越來越熱”的聲音這段時間很響亮了。過去比較堅持“局部過熱論”的一些學者和某些政府部門似乎也開始有所動搖,起碼對“通貨膨脹”的擔心也隨之增加了。
但是,現在需要討論的問題不是中國經濟眼下是 “全面過熱”,還是“局部過熱”,而是今天的“投資過熱”為什么沒有助推通貨膨脹的爆發,這其中的機理又是什么? 一直以來,中國投資過熱之所以引起通貨膨脹,主要原因是因為經濟中存在“瓶頸”部門。 在整個80和90年代初,構成那些“瓶頸”的行業基本上歷來都是水泥、鋼鐵、煤炭等基礎原材料行業。而在今天,很多人所看到的出現投資過熱的卻恰恰是在這些行業。這些過去使其他行業的投資過熱轉化成通貨膨脹的“瓶頸”部門今天反而自己成了“投資過熱”的行業。 為什么在上個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投資過熱中會出現鋼鐵和水泥之類的基礎產品的供給瓶頸,而今天則不會呢?答案是,這是中國經濟市場化程度提高的結果。 10年前,這些基礎部門的開放和市場化程度還不高,除了國家之外,其它人是不可以、也沒有能力進入這些領域的。而今天的情況已完全不同。金融發展了,進口更自由了,市場也更為開放,民營資本和非國有企業獲得了更多進入這些領域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總供給對總需求(當前主要是投資)的增加有了迅速反應能力。 所以,今天,我們已經不能只簡單地看到投資高漲就聯想到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誰在投資?投資在什么地方?引起投資高漲的主要是不是市場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