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外債總量受控 三大部門狙擊“熱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3日 16:02 《財經時報》 | |||||||||
婁貝 或許是一個遲到的政策。 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日前聯合頒布了《境內外資銀行外債管理辦法》,境內外資銀行的外債將實行總量控制。文件自頒布之日起30天后施行。
這個“辦法”不啻于對中國境內外資銀行外債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調整,其中包括統一了境內中、外資銀行待遇,創造了銀行業公平競爭的環境。尤為重要的是,這個“辦法”的出臺,將對央行的貨幣政策產生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央行自1998年全面從直接調控轉向間接調控迄今,公開市場、再貼現、準備金率等西方市場國家的主要貨幣調控工具,中國也算得應有盡有。但受匯率管制過強的制約,外匯占款成為中國最主要的提供基礎貨幣的工具,占比約達90%。由此,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大打折扣。 雖然目前中國資本項目還沒有完全放開,但隨著全球化程度日益深入,人民幣匯率被釘在窄幅波動區間的背景下,國內外資本流動雖未直接表現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資本項目的變化,但許多境外“游資”已經通過經常項目流入國內。去年以來,中國國際收支所出現的數據矛盾,可謂一種最好的詮釋。 “熱錢”流入,緣自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而人民幣和外幣間利差,又為之提供了降低成本的空間。根據中國的政策規定,外商投資企業向境外銀行借款可以直接結匯,而國內企業打包放款、出口押匯也可直接結匯。在目前人民幣貸款利率遠高于美元利率的情況下,加上管理部門鼓勵國內企業購匯還債,均使很多境內機構和個人利用這些政策,借外匯換成人民幣,或歸還人民幣貸款,或作為流動資金。 目前人民幣和美元的貸款利差近3個百分點。根據一項實證研究表明,國內外名義利差的變動,是影響結匯率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利差每加大1個百分點,結匯率則提高2.2個百分點。這就是說,利差越大,通過經常項目流入國內的短期資本就越多。 去年以來,中國外匯貸款及短期外債聯袂增長,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許多企業利用政策繞道結匯。今年一季度金融機構外匯貸款余額為1402億美元,同比增長29.9%,而去年境內外資金融機構新借入外債,初步估算同比增長77%,且多為短期性質。而至今年5月末,外幣貸款余額為1441億美元,增長26.6%,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外匯存款仍保持在去年同期水平。 根據新的總量控制辦法,境內外資銀行向境內機構發放外匯貸款,按照國內外匯貸款方式管理,除出口押匯外,不得結匯;境內外資銀行對外提供擔保,按對外擔保進行管理;境內機構為境內債務人向境內外資銀行提供擔保,按國內擔保進行管理;境內外資銀行借用的外債資金不得結匯,還本付息不得購匯。 這個政策的直接結果是,利用人民幣與外幣的利差繞道結匯的資金將大大減少,從而減緩中國外匯市場結匯的外幣資金。這對人民幣升值以及央行基礎貨幣投放壓力,都是一個利好。 同時,央行的貸幣政策獨立性會大大加強。比如,央行在動用利率政策時,雖仍將考慮本幣與外幣的利差影響,但因有外資銀行外債總量控制這道“防火墻”的存在,套利資金進入外匯市場結匯的渠道將大為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國國際收支已趨平衡,外貿逆差加大,加之國內通脹抬頭,所以人民幣升值壓力正在消散。此時出臺這一政策,將對宏觀調控部門提出新的挑戰。因為這項政策畢竟有可能對人民幣貶值起到助推作用,這將考驗央行今后的貨幣政策,以及外管局平衡國際收支的駕馭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