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油價格牽動各國神經 井噴狀態屬“良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2日 18:44 21世紀經濟報道 | ||||||||||
章奇 在世界市場上,沒有任何商品的價格波動能像石油價格的變化一樣,能如此地牽動各國中央銀行和經濟管理部門首腦的神經。 油價上漲屬“良性”
從2003年下旬開始,原油的價格就開始一路飆升。2004年2月上旬突破每桶30美元,3月下旬則接近每桶40美元。這一價格曾被許多媒體渲染為世界市場的心理底線。原因很簡單,全球經濟的收入和工作機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石油價格的走勢。過高的石油價格極可能會重新引發經濟“滯脹”,即在通貨膨脹率不斷攀高的同時,卻出現有效需求下降、失業增加的現象,正如同上世紀70年代主要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因為兩次石油危機所產生的經濟“滯脹”一樣。而每桶40美元的價格,已經相當于1999年石油價格處于谷底時的3倍。 不過迄今為止,這種擔心被證明是多余的,因為:第一,從3月下旬到5月底,石油世界市場價格雖偶有波動,但基本保持在每桶40美元左右,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事實表明世界經濟不僅沒有因為石油價格的上升而被拖累,反而繼續保持了明顯的增長跡象。這在很大程度上反證了目前石油價格的上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強勁的需求所拉動的。換言之,世界市場上石油價格的上升,可能是經濟良性增長的結果,而不是經濟即將下滑的預兆。 但是,對石油價格的波動并不能掉以輕心。目前較高的石油價格之所以并沒有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本質威脅,一方面是因為主要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已經轉變為以信息產業和服務業為主,這些產業大多以低能源消耗為特點。例如美國在目前每增加一美元國內生產總值(GDP)所消耗的石油僅為上世紀70年代的一半。而整個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國家(OECD)的商品進口中,石油僅占4%,而在1970年代為13%。另一方面,如果按不變價格而不是現價計算,目前每桶40美元的世界石油價格并不算很高。據統計,如果以不變價格計算,那么現在的實際價格僅比1999年的水平高出不到1/3,這一上漲幅度,相對于石油價格在1970年代石油危機、1990年海灣戰爭以及1999-2000年阿富汗戰爭期間動輒上升3倍以上的歷史紀錄,簡直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因此,目前的石油價格上升之所以可以被診斷為“良性”,不是因為世界經濟已經發展到了對石油價格上漲完全具有免疫力的地步,而是因為石油價格的上升幅度還沒有高到真正足以損害全球經濟增長的水平。按照一些著名投資銀行和國際能源機構(IEA)的估計,一旦石油價格突破每桶50美元甚至更高(例如每桶60美元),全球經濟增長受到打擊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尤其對于那些對進口石油依賴比較大的國家,例如中國,受石油價格上漲的沖擊將會更大。 石油價格的未來走勢 石油價格的未來走勢如何,關鍵在于世界石油市場供需力量的對比和變化。從需求方面來看,強勁的經濟增長是目前石油價格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中國,2003年它的經濟增長貢獻了全球經濟增長的1/3(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是美國增長貢獻度的2倍,位居世界第一。而中國又是主要的石油進口國,今年它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因此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必定通過對進口石油需求量的上升而導致石油價格上升。另外一個進口石油的大主顧是美國,它的石油進口量占全球石油進口量的1/4。作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美國經濟的繼續增長,以及伴隨著夏季這一用油高峰期的臨近,必將給石油世界價格上漲平添不少動力。 不過,從歷史上來看,需求上漲的壓力基本上可以通過供給的放大來化解。雖然目前世界市場上石油凈供應者數量不少(俄羅斯、巴西、尼日利亞、哈薩克斯坦等等),但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仍然保持著在供應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其中僅沙特阿拉伯一國就占有全球石油儲量的1/4,超過了俄羅斯、巴西、尼日利亞等國石油儲備量的總和。另外幾個中東國家伊朗、伊拉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科威特各占約1/10的儲量。盡管大部分OPEC國家已經開足馬力在提高其石油日產量,但全球原油儲備最高的沙特仍擁有近日產數百萬桶原油的閑置生產能力。 這意味著一旦需要,沙特可以迅速啟動日產近1000萬桶原油的生產能力,從而起到平抑世界市場價格的決定性作用。實際上,最新的市場動向表明,當6月4日舉行的OPEC部長級會議宣布該組織的石油日產量上限將從7月1日開始提高200萬桶,然后從8月1日開始再提高50萬桶的消息發布后,世界石油市場價格立即應聲下滑。6月4日美國原油價格跌至每桶38.5美元,倫敦布倫特原油市場價格則跌至每桶36美元。 因此,能否保證世界石油市場的充足供應才是決定未來石油世界市場價格走勢的關鍵。石油價格之所以在最近一段時間內一路上揚,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在需求上漲的條件下,OPEC國家遲遲不采取行動擴大石油供應;另一部分原因則在于投資者擔心近期內可能會在中東爆發恐怖主義行動,危及到沙特正常的石油供應。 第一個原因并不真正構成威脅,因為OPEC國家不可能不顧及來自各方面的政治壓力,這也是以往中東石油政治的歷史所屢次證明了的。真正的威脅來自恐怖主義對中東——尤其是沙特——油田設施的攻擊和破壞。雖然我們不太相信恐怖主義的能量真的會大到足以中斷世界石油市場的正常供應,但考慮到目前的中東政治格局和安全形勢,中國仍然有必要針對一些可能的突發性事件提前做好準備。這方面美國是個榜樣,在目前油價高企的條件下,美國的石油進口量不降反升,還是比較有參考價值的。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