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己為手段 以損人為目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1日 16:36 中評網 | |||||||||
茅于軾 讀者見到上面這個題目,一定會感到驚訝。為什么神經正常的人會做出這樣的事,既損害了自己,又損害了別人?可是這是千真萬確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的事。這就是郵政規定的印刷品中不許夾寄信件的有關條款。
當你要寄一份印刷品給對方,同時又要給同一位收件人寫一封信時,最方便的辦法就是將信夾在印刷品里一起寄走。但這是郵局不許可的事。為什么有這項規定?郵局并未加以解釋,據我猜想,是因為寄信的郵資較高,寄印刷品的郵資較低。如果寄信人夾在印刷品中寄走,就少付了郵資。為了增加郵局的收入,規定必須將信單獨投郵。 一個社會要富裕,必須用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方法去完成每一件事。經濟學所研究的也正是這一類問題。就寄信同時又寄印刷品這件事而言,這樣既節約了寄信人的一個信封,又節約了郵局分揀郵件和投遞的工作量。但由于郵局這項規定,不但多用了寄信人的一個信封,寄信人要將印刷品呈交郵局窗口檢查,而且無端地增加了郵局分揀和投遞的工作量。本來只要分揀投遞一次,現在工作量加了一倍?雌饋磉@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就全國而言,這樣引起的損失估計每年可能接近1000萬元。對一個國家而言,無數這類性質的損失,它們累加起來就是天文數字。 引起我們深思的是,為什么有這類害己損人的事情發生?從郵局的這個例子看,是因為郵局希望增加一點貨幣收入,其代價是社會的財富損失。這種損失之所以發生,經濟學稱之為由供應方制造出來的需求。譬如醫生建議病人做不必要的檢查以收取檢查費,律師鼓勵用戶打官司以收取服務費。這一類制造需求造成的損失,對于私人企業而言,要靠法律和道德來制約,但很難杜絕。但對于像郵局這一類由政府主辦的單位,則完全不應該發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說有修養的人應該幫助別人成全好事,而不應該破壞別人的好事,這是我國的傳統道德?墒侵袊赖碌倪@種成分似乎只在個人與個人之間才得到尊重。當政府處理百姓的事時,很少考慮到幫助百姓把事做成,相反,倒是苛求刁難的成份多。政府官員苛求刁難也許是職務的需要,如果人人都能順利過關,豈不等于政府失職。而且確實有一些刁民,用損害大眾利益的方法去謀私利,為了保護大眾利益,嚴加管理往往是必要的。 然而如果從機制上去分析,官員們缺乏把事情辦成的積極性,恐怕是苛求刁難的真正原因。我曾將辦事的積極性按用誰的勞動為誰辦事分成四類。第一類是用自己的努力為自己辦事,擺地攤的個體商販和小賣店的老板即屬于這一類;第二類是用別人的勞動為自己辦事,小飯館的老板支配小伙計為自己賺錢即屬于這一類;第三類是用自己的勞動為別人辦事,義務勞動就屬于這一類。義務植樹可以搞得轟轟烈烈但成活率往往很低,因為勞動者不關心勞動的成果。政府官員為百姓辦事,如辦工商執照、納稅、衛生防疫檢查等也屬于這一類;最后是用別人的勞動為別人辦事。大公司的經理支配職員為企業賺錢,就屬于這一類,每一種情況勞動的積極性和勞動的效果是很不相同的。 顯然,第一類個體戶是最有積極性、又最有效果。第二類的勞動也可以相當有效,只要小老板對伙計們監督有力,但這里發生一個監督成本問題。第三類的勞動,首先未必有足夠的勞動積極性。這取決于上級官員對下級官員的監督,問題尤其嚴重的是官員們并不關心他所辦事務的最終結果,正如義務植樹的成活率低的情況。我們每個向政府官員申請辦事的人大概都有類似的經驗,自己急得要命,但對方卻毫不在乎,因為這不是他的事。遺憾的是這一現象背后的規律是幾乎不可改變的,只要是代人辦事,必然如此。不但中國如此,外國也如此。 用什么辦法來彌補?一是加強對辦事效果的檢查。種下的樹能不能成活,事后要檢查,而且對未成活的樹要追究是誰種的。與之類似,對政府官員辦事的效果也要追蹤檢查,而且跟著要有獎有懲。二是盡量減少這一類事的發生。在某些情況下,市場機制可以取代政府的作用。像上面提到的郵局里發生的問題,比較徹底的解決辦法是開辦并鼓勵民營的郵遞業務,F在已經在大城市里產生的專遞公司,在國際上十分興旺的特快專遞,都是民營郵政取代國營郵政的企業。一旦競爭的企業出現,壟斷被打破,服務自然得到改進。計劃經濟時代成為頑癥的售貨員服務態度問題,現在基本上不再存在。尤其在我國南方城市,民營企業特別發達的地方,服務態度也明顯地比北方多數地方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