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中新的倫理和法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1日 16:01 中評網 | |||||||||
茅于軾 改革二十年,最深刻的變化是什么?恐怕是人們觀念的變化.在以前,人們普遍接受的道德觀是無私奉獻,為國為民,聽從組織分配,把一切交給黨.而現在雖然還有人按老調子做宣傳,但是相信的人越來越少,尤其在青年人中間,出現了道德的迷茫.現在流行的信念是人都要追求自己的利益.個人在社會,國家中占的位置越來越重,集體越來越被忽視.這樣
這樣的變化是好是壞?它產生的后果是什么?我們應該追求一個什么樣的道德規范? 朝市場經濟發展的改革,十年以前還是很有爭議的,現在應該說是越來越一致了.因為這場改革已經給大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雖然也有不少問題,但是大多數人生活水平提高,國家實力增強,個人自由擴大,中國人從改革中得到的肯定超過失去的.而這場改革的基本推動力,正是個人對自己利益的追求.從世界范圍內看,市場經濟成長的二三百年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在此期間人們生活的提高超過了過去人類歷史上幾千年的成就.這一成就同樣是來源于個人對自己利益的追求,而不是對什么主義的信念. 這是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為什么在市場經濟之前個人的私心是一切罪惡之原,而到了市場經濟時代它反而成為社會進步的基本推動力? 答案很簡單.市場經濟之前個人的私心通過侵犯別人的利益來實現,私心沒有使全社會的財富有所增加,只是財富的轉移,而且在這種財富被轉移的斗爭中造成了生命財產的損失.到了市場經濟時代,每個人的利益都受到保護,個人利益只能通過人們之間的合作來實現,也就是通過交換,彼此都從交換中得益.這種人際關系使得全社會的財富不斷增加. 市場經濟之前和之后,人的私心并沒有改變,改變的是人際間的處世準則,最重要的是個人利益和個人財產是得到保護,還是隨便被侵犯.個人利益和財產的保護,既有法律方面的,也有道德倫理方面的,而且還有習慣文化方面的.在我國,過去個人的私心不被承認,它只能在各種冠冕堂皇口號的掩飾下表現出來.文革時你死我活的奪權斗爭,背后還是私心在起作用.當然也有一些天真善良的人身體力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指示,結果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斗爭就是對別人利益的侵犯,它絲毫也不能增加社會的財富.奪權和階級斗爭使得無數人遭受折磨,甚至去自殺.城里人被趕去干校,青年人不能升學,專業人員不能從事自己的業務,文革使全社會的痛苦趨于極大. 市場化的改革承認了個人有追求自己利益的權利,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然而市場也表現出許多丑惡的東西.人們在物質上得到了滿足,但是在精神上感到沮喪,空虛和失望.這些丑惡的東西僅僅是私心造成的嗎? 是的,丑惡的現象和私心有關.但是僅僅是私心并不導致丑惡.關鍵的一步是只有自己的私,漠視別人的私;自己的私欲膨脹,侵犯別人的利益,這才是問題的所在.要求人們無私既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應該要求人們尊重別人的私,把別人的私看成和自己的私同樣重要,問題就全部解決了.中外古今許多哲學家都把″私″看成是一切罪惡之原,因而他們所設想的理想社會必須是一個無私的社會.其實他們把問題看錯了.我們要為私字平反,我們更要樹立尊重他人的私和自己的私同樣重要的觀點. 樹立這樣的觀點困難何在?首先因為傳統上對私字的否認,使正當的個人利益得不到承認和保障,不能名正言順地宣揚對私利的保護.它只能在當時流行的口號下偽裝起來,造成一種虛偽的風氣,破壞了社會道德的起碼要求.其次由于社會上有特權存在,他們置身于法律之外,能侵犯別人的利益而不受制裁.本來每個人都會保護自己的利益,這不用別人來教.如果有人侵犯自己的利益自己會奮而抵抗.但是當有特權存在的時候,個人維護自己利益的代價非常昂貴.或者說,有特權的人侵犯他人利益的風險很小.于是許多人專心致志于獲得特權,而不去努力保護眾人的個人權利.貪污之所以盛行,也與特權和民權的對立狀態有關. 市場經濟要牢靠地樹立起來,必須明確保護個人利益,反對特權,保障民權,進而尊重他人的權益,發揮同情和博愛,建立一個既有豐富的物質享受,又有良好道德風范的社會環境.我們已經在這方面成功地邁出了開始的幾步,全世界的人都在注視著我們,看看中華民族能不能克服這最困難的新的道德和法治的建設,最終建成一個民主法治的市場經濟國家. 2000.12.22.于泰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