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茅于軾 > 正文
 
《企業游戲》讀后感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1日 15:58 中評網

  茅于軾

  郭梓林同志寫的這本書是探討企業文化如何關系到企業運行成敗的書。討論企業文化的書并不少,但是多數是局外人所寫,不是親身體會;有的雖是局內人所寫但目是為自己評功擺好,或者宣揚自己的企業。而郭梓林的這本書則完全是一種客觀的理論探討,雖然不夠條理化,但是涉及到的理論十分廣泛,有經濟學、博奕論、心理學、政治學等。書里的故
NEC百萬象素手機1元拍 第39屆世界廣告大會
2004環球小姐總決賽 新浪招商引資征代理商
事又很多,讀起來饒有興味,使人得益非淺。我和其他幾位經濟學家一起創辦天則經濟研究所,管理十幾個人的小單位多年,雖然天則所是非盈利機構,沒有尖銳的利益沖突,我也沒有經歷過背叛、重組等等驚險的故事,但是如何辦好一個企業,特別是作為一個研究單位的企業,文化如何影響到企業成敗,一直是我十分關心的事。所以讀了這本書有不少聯想。下面就我所想到的一些理論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1)人是經濟人,但不是計算機。

  經濟學里面假定人都是經濟人,是追求利益的理性人。所謂理性人是說人會斤斤計較,而不會做出對自己不利的事。經濟學里面許多數學模型都是研究人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極大化,博奕論則更是如此。用這種模型推導得出的結果一般都能很好地經得起事實的檢驗,所以經濟人的假定能為大家所接受,經濟學的大廈才得以建立起來。這種研究事實上把人看成是一臺計算機,然而人不是計算機,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事實上的人是經濟人、階級人(要求平等反抗剝削)、宗教人(對某種理論或觀念非理性的信仰和追求)的復雜的混合體。否則的話,就不會有妒忌,打抱不平,也不會有報復、斗毆、情殺等等。舉例來講,企業內部股權的分配,并不僅僅是一個利益問題,更是一個如何評價過去各人對企業貢獻多少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每人都會對自己評價過高。這并不奇怪,因為每人對自己工作的了解肯定比對他人的了解更多;對自己評價偏高是很正常的。對股權分配的不滿,來源于對評價的不同。所以在討論股權分配之前,首先要充分肯定每個人對企業所做的貢獻,哪怕說過頭也沒有關系,然后再來分配股權就會順利得多。相反,如果在股權分配之前首先互相埋怨一通,這樣的股權分配會沒有不吵架的。承認每個人的貢獻,是考慮到人是階級人,分配股權則回歸到人是經濟人。這也說明為什么要講企業文化,企業內部的人際關系不僅僅是利害關系,還有人文關系。

  2)為正義而戰是無聊的。

  郭梓林在書中談到,為正義而戰,會讓一些人鉆進牛角尖,既不考慮成本,又不考慮利益,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我非常同意他的這一說法。所以我說為正義而戰是無聊的。這種現象也是上面所說的人不是經濟人的另外一種表現。其實,“正義的戰爭”不僅僅發生在企業之內,也發生在企業之外,在民族之間,國家之間。

  絕大多數人會認為“正義之戰”是崇高的,個人為正義而戰更是值得稱贊的,為什么把它貶為無聊的呢?原因很簡單,你有你的正義,我有我的正義。所謂正義之戰就是各方對正義解釋的不同而引起的。各方都有一批為正義而戰的勇士,他們的特點就是只有自己的正義,不承認他人的正義。結果就是無法調解的正義之戰。這一個多世紀以來,物質財富越來越豐富,國際糾紛也從爭奪資源轉向信仰或仇恨。尤其是人權的觀念被強調以來,掠奪資源奴役百姓的戰爭越來越不得人心,這種戰爭的發起者將被聯合國制裁,被全世界反對,F在的戰爭越來越多的是信仰不同或歷史仇恨造成的,根本說不上有什么是非。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戰爭已經繼續半個多世紀,也看不到任何解決的前景,F在世界上的大多數沖突都屬于這種性質。正義之戰造成巨大的生命財產的損失,它完全喪失了一切理智,任何調解都起不到作用,因為正義是不需要理智的。當然,有許多戰爭是為了權力,并不是單純的正義。但是權力只有少數人才能夠占有,而戰爭是要動員許許多多人的。少數人鼓動多數人的口號,就是“為正義而戰”。多數人為少數人而戰,他們受了騙還以為自己很崇高,甚至把性命都搭進去了,等到覺悟的時候恐怕已經晚了。我不是反對一切戰爭。如果遭受外來的侵略,戰爭是完全合理而且必要的。但僅此而已。

  3)一俊可以遮百丑,一丑可以遮百俊。

  這里的“一”就是指個人的道德修養。企業是一個利益集合體,大家因為追求利益才走到一起來了。但是企業領導人之間,尤其是一把手本人,必須懂得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人是不可能沒有缺點的,問題在于別人能不能原諒你。如果自己站得直,坐得正,辦事大公無私,即使決策有錯,人家不會產生成見;反之,如果處處為自己著想,哪怕是正確的決策也會被人懷疑是私心起了作用。所以說:一俊可以遮百丑,一丑可以遮百俊。

  企業內的道德修養指什么?我認為就是對自己利益的克制。一般認為企業本來就是為利益而存在的,克制自己的利益是不必要的。我認為克制并不是完全地否定,每個人捍衛自己的利益是正當的,這沒有問題。問題在于對個人利益的界定往往是模糊的,糾紛也因此而起。如果每個人寸利必爭,寸步不讓,企業就沒有安寧之日。誰出來讓利?最好是一把手。一把手拿的待遇稍微低一點,就能夠對企業中所有的人保持一種道德壓力,誰也不好意思拿太高的待遇。一把手的這種犧牲還不能挑明,如果老是放在嘴上,用這一點來對別人施加壓力,結果很可能是適得其反。當然,如果別人不自覺,一把手的犧牲精神得不到響應,反而得寸進尺,那么企業只好散伙。企業是靠君子合同凝結起來的。都是小人的話,辦不成企業。

  4)“私”是中性的,無所謂好壞。

  郭梓林的文章中談到利他與利己的辯證關系,說得非常好。他說:在一個沒有人愿意為了利己而利他的社會中,每個人只能回到沒有分工的自己為自己的狀態中,轉了一圈又回到原點,只不過更“純粹”而已。我在此想把私和公的關系再作一番探討。

  由于自己的私而損害別人的私,是私所干的壞事;由于自己的私而產生同情心,進而關心別人的私,是私所作的好事。一塊石頭沒有私可也沒有同情心。所以私是中性的,無所謂好壞。市場經濟之前,私多半變成侵犯別人利益的動力,私多半是作壞事;到了市場經濟以后,私人財產得到嚴格保護,侵犯別人財產的代價越來越高,滿足私心只能通過與人合作,于是私變成市場經濟的動力。私既可以作好事,也可以作壞事。取消私心既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問題在于如何引導私心去作好事,不讓它去作壞事。答案在維護每一個人的基本權利,不受別人私心的侵犯。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自己和他人是同一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之所以行不通,就因為此話只能適用一部分人。如果你是真心誠意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那么我一定愿意幫助你實現自己的愿望,只要把你的利益讓給我享受好了。如果你我他人人都如此,利益必須出口才行。如果私心真是那么壞,那么我來幫助你克服私心,把你的利益拿過來,我就做了好事。這豈不是笑話。

  5)交換產生利益只是副產品,通過交換獲得快樂才是交換的目的。

  一切平等自愿基礎上的交換都對雙方有利,否則交換是做不成的。但是這里的利,僅指物質利益,而且是可以用錢來表示的利益。市場經濟就是這樣由金錢推動前進的。但是這種狀態是不是我們所追求的理想社會呢?我想大多數人會持否定態度。因為錢并不是一切。那么我們的理想是什么呢?

  人類不可能沒有交換,不可能沒有價格。這一結論是我從微觀經濟學推導出來的。因為資源配置的效率完全取決于均衡價格,沒有了均衡價格人類社會將是一個窮困的社會。計劃經濟的經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交換既然不能拋棄,大家又對它有保留,解決的辦法就是將交換過程變成一個快樂的過程。它不但產生財富,而且產生快樂。交換的快樂才是我們最后所追求的目標。不能產生快樂的交換雖然能賺錢,卻不值得去做。那時辦企業就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且是生產快樂。這一快樂發生在企業內部,也發生在企業和顧客之間,企業和競爭者之間。企業文化的目的也變成追求快樂。這個變化過程現在就應該開始。

  2001.4.9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中國工人在阿富汗遭襲
胡錦濤出訪歐亞四國
雅典奧運圣火全球傳遞
美國前總統里根病逝
八國首腦會議
紀念諾曼底登陸60周年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赴美
《后天》 孫燕姿巡演
2004歐錦賽 NBA總決賽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