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倫理學的主要問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1日 15:56 中評網 | |||||||||
茅于軾 應該說,與市場經濟相配合的整套道德倫理,是從西方產生并完善起來的。我國的傳統道德有一些是和市場經濟相輔相成的,但是也有不少和市場經濟相背。所以要想順利完成市場經濟的建設,有必要梳理我們現有的道德觀,發揚有用的部分,改造過時的部分。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
市場經濟是建立在交換的基礎之上的。交換又是建立在地位平等,選擇自由的基礎之上的。人與人的平等,個人的自由成為道德的最基本的要素。而這些要素在我國的傳統道德觀中并不存在。我國傳統的倫理觀可以由孔子的思想來代表。在他的那個時代,不論中外,即使最聰明的哲學家也無法想象如果賦予每個人自由和平等,這個國家怎么能夠得到治理。所以古代哲學家所能夠想象的理想社會必然是一個等級嚴格的由權威治理的社會。防止當權者欺壓百姓的唯一辦法,只能寄托于當權者的仁慈。這就是人治的來由。與此相應的倫理觀就是忠和孝。不忠不孝是最大的錯誤。而現代倫理觀已經非常不同了。 另外一個傳統倫理與現代倫理不同的地方是,是否承認個人追求私利的正當性。在傳統倫理中私是萬惡之源。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私利又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力。市場經濟幾百年的成功,主要是依靠個人追求私利作為原動力而得到的,而不是依靠對什么理想的獻身精神。 確實我們需要回答這樣兩個問題:人人有了平等和自由,這個社會如何能夠得到治理?人人追求私利,利益如何協調?在過去的這個世紀中,人權觀念的確立,圓滿地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人與人平等,并不排除政府的權威性,只不過把政府置于人民的監督之下。政府官員并不享有特權,管理的權力來自管理的需要,和個人沒有關系。個人的自由受到同樣是個人的其他人的同樣的自由的限制。也就是說,個人自由不得侵犯同為個人的別人的自由。所以自由主義變為尊重他人自由的一種主張,變成一種個人修養。當人人都生活在沒有人干涉自由的環境里,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最大的自由。這應該是市場經濟中道德的立足點之一。 同樣地,個人追求私利,但是不得侵犯他人同樣的私利。利益是有界限的。當今我們所看到的市場經濟中種種丑惡現象,并不是人們追求私利造成的,而是侵犯他人的私利造成的。如果每個人遵守嚴格的利益界限,社會上絕大部分的沖突就不存在了。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這個思想的恰當表達。 我國的農村基本上還是傳統道德觀在起作用,改造它要費很大的努力。城里人已經接受了許多市場經濟所特有的道德觀,我猜想再有十年左右就能很好地融合到市場經濟中去。還有一部分留學生,他們已經完全習慣于市場經濟所要求的道德觀。他們能夠幫助其他人改變觀念,更快地接受新的倫理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