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在華如何隱性壟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9日 12:14 瞭望東方周刊 | ||||||||||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郭奔勝、胡靖國、葛如江/江蘇、安徽報道 一些先前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逐漸顯現壟斷態勢 《瞭望東方周刊》近日赴江蘇、安徽等地,對跨國公司的隱性壟斷行為進行了調查。
并購提速 《瞭望東方周刊》在跨國公司密集的蘇南地區了解到,世界500強企業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企業選擇并購國內企業的辦法落戶這個地區。與跨國公司早期在東道國建立新廠的方式相比,這種“買企業”的做法顯得更直接、更具有滲透性。 江蘇省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局長陳國慶說,有些外國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它們進入東道國不是為了尋求便宜的勞動力或者原材料,而是為了占領市場。因此,這些企業的投資方式不是自己創建新企業,而是購買當地企業,或者與當地企業建立合營企業。這種方式的好處很多,如可獲得當地企業已經取得的市場份額;得到熟悉當地市場的經營管理人員;易于同當地政府建立聯系,從而取得政府補貼或者其他優惠待遇。如果并購的企業過多,取得的市場份額過大,就會取得市場支配地位,甚至壟斷地位! 《瞭望東方周刊》調查發現,跨國公司擴張勢頭十分迅速,從它們選擇的路徑來看,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某一家跨國公司在中國分別并購同行業中兩個及兩個以上國內企業。美國柯達公司的并購行為就是典型的“通吃”。這家公司看到了中國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早在1998年就通過一系列并購協議,把除樂凱以外的幾乎所有洗印材料和照相器材廠家收歸旗下,以達到占領市場的目的。二是原來主要向中國出口產品的跨國公司并購中國的同行業企業。主要表現在家電、汽車等商業領域。三是跨國公司直接并購中國的實力企業。 品牌控制 據江蘇省工商局統計,近3年來,至少有10個以上的知名企業品牌被外國企業“吃掉”。美加凈化妝品曾經是國內消費者十分喜歡的一種日用化妝品,但是現在市場上卻難覓其蹤影,究其原因,就是在參與美國一家跨國公司的并購過程中,由于缺乏對品牌的保護意識,致使這個多年形成的中國品牌最終被洋品牌淹沒。另外,《瞭望東方周刊》從中國包裝技術協會了解到,目前國內乳品包裝業幾乎成了外企的天下,從罐裝機到紙質復合包裝材料,中國的各大乳品加工企業幾乎都在使用瑞典一家公司的產品。曾經有過幾家技術較好的中資企業,但都在與外資企業的交鋒中敗下陣來,其中3家還被洋品牌“收編”。 技術壁壘 在蘇州從事電子和通訊設備制造的企業中,近一半的是美國和德國企業。這些企業通過新技術研制出來的新產品,讓中國消費者能以較低的價格購買到高質量的電子產品。但是,這些企業卻在另一種層面上限制了中國同類企業的發展。 比如,來自美國的一家全球最大的網絡設備制造商,將自己擁有的專利權或商業秘密的“私有協議”,不授予其他任何企業,從而人為地阻止了不同企業設備的互聯互通,使競爭對手難以與其形成實質性的競爭;美國公司研發生產的諾頓殺毒軟件,在中國市場上比較暢銷。其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時,每套價格為280元。但為了迅速占有中國市場盡可能大的份額,諾頓殺毒軟件采用了限制性競爭的促銷手段,即用戶如果用了其他公司任何品牌的殺毒軟件,只需另加59元就可換取最新的諾頓產品。顯然,諾頓殺毒軟件是一舉兩得,既搶到了不少客戶,又阻礙了其他經營者產品的技術升級。 跨國公司目前已經壟斷了世界上70%的技術轉讓與80%的新技術、新工藝。臺灣知識產權專家袁建中認為,一家公司將核心專利布局到位,往往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而從1999年開始,跨國公司就開始加快了在中國內地的專利申請。按此測算,跨國公司在中國內地的專利布局基本完成。而專利布局的完成,意味著跨國公司將進一步對中國企業采取技術方面的限制性競爭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