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報的呆賬準備如洪水猛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6日 17:17 經濟觀察報 | |||||||||
-清議/文 最近,中國一家非上市商業銀行披露了其2003年度報告。據稱,這是首份經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并由其出具“標準的無保留意見”的年度報告。有媒體評論說,該銀行過去一年“計提呆賬準備前業績”大幅增長,由于加大處置不良貸款力度,資產質量獲得提升等等。
但這不值得信任。 首先,包括銀行在內,公司業績一定是在嚴格資產減值會計核算下獲得的。過分強調計提呆賬準備前業績,是企圖誤導財務報告使用人接受不公允業績的表現。 其次,衡量銀行的資產質量,最核心的指標是資本充足率。對于銀行財務報告使用者來說,最容易把握的資本充足率指標,就是表觀核心資本(凈資產)對資產合計的比率。上述銀行2003年初的該等表觀核心資本充足率為6.21%,年末為4.85%,資產質量是提升還是下降不言而喻。 第三,呆賬準備與業績以及資本充足率的關系是,公允計提的呆賬準備是公允業績的前提,充分計提的呆賬準備是資本充足率的前提。雖然上述銀行披露了按照“五級分類”標準反映的貸款結構,但是并沒有像上市銀行那樣嚴格按照現行貸款損失準備規則予以全面計提。如此一來,該行2003年度大幅滑坡的表觀凈利潤是在少計呆賬準備的前提下核算的,同樣大幅下降的表觀核心資本充足率是在總額遠遠超過年末凈資產的應計提、未計提呆賬準備前提下計算的。 依據現行貸款損失準備規則,“損失” 級貸款余額的呆賬準備計提比例為100%,“可疑” 級貸款余額的計提比例為50%。照此計算,這家銀行2003年度漏計的呆賬準備至少在其年末凈資產130%以上,這意味著公允或充分計提呆賬準備下的凈資產大大低于正負零,換句話說就是資不抵債,當然也意味著損益表大虧特虧,連老本都虧光了。 打算出售不良資產就可以不計提減值準備嗎?在公認會計標準之下這是行不通的。原因是財務報告必須反映公允業績和公允資產凈值,否則不能滿足公允列報的要求。遺憾的是,擔當獨立審計責任的注冊會計師未就該等顯而易見的公允性瑕疵表示意見,哪怕是含糊其辭的表述都沒有。或許他們壓根就不能選擇非標準的審計意見,要不然就會被敲掉飯碗。 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銀行扮演著總出納的角色,它們的財務報告足以反映社會平均的信任度狀況。一家在信貸市場擁有較大份額的商業銀行,假如它的財務報告有著太多信任度瑕疵,不僅說明它自己的信任度不屑一顧,而且由于它的資金觸角滲透到四面八方,各行各業,社會性的公司信任度缺失問題由此而來。 顯然,公司信任度問題不止于上市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