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民間財團興起 家族企業意圖聯合壯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6日 17:06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徐正輝 浙江溫州報道 單一產業的家族化企業如何持續做大?溫州民間剩余資本出路何在?在外界對“溫州模式”進行反思之際,兩家民間財團6月初在溫州順勢而生。 第一家財團由浙江神力集團、奧康集團、國光地產三家民企作為發起股東,加上法
第二家財團為中馳財團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馳財團”),6月2日正式浮出水面。中馳由溫州市柳市鎮的長城集團、華通集團、民揚集團、永固金具、福達合金材料、東新密封、柳川房開共7家民企合資組建。 “這家財團旨在積極探索中國民營經濟的全新發展模式,”中瑞財團新聞發言人、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6月2日表示,“它對溫州企業或其他地區的民營企業具有啟示性。” “這對抑制溫州資本外流有很好的幫助。”溫州市體改辦研究員姜洪青6月3日對記者說,“而且有助于提升產業層次,是對‘溫州模式’的一種突破,也是溫州經濟整體轉型的信號。”他相信,溫州今后會出現更多類似的財團。 中瑞、中馳浮出水面 中瑞財團的發起主旨之一,就是全力塑造一家由民營企業作股東、完全按現代企業制度運作的社會公眾型企業集團。 中瑞的資本金為5580萬元,九家企業以各自的法人股入股,各占財團股份總額的九分之一。如果中瑞財團今后增加股本,九家股東均以貨幣方式增加相同的出資額,以確保九家股東股權平等。 “注冊資本低不能說明問題,更要看這些品牌背后的資本實力。”針對一些人士提出的疑問,王振滔辯解說,“我們可以運作的資金超過了100億。” 他表示,一部分資金來自于股東企業,一部分來自民間,還有一部分來自銀行等其他途徑。 有當地的分析人士贊同王的看法,他認為對于溫州企業來說,資金不是問題。“這九家企業來自不同行業,他們在各自的行業內都做到了一定的知名度,單憑這一點,利用九家企業相互擔保也可以從銀行中貸到資金。況且等發展壯大以后,他們還可以嘗試通過對外發債、上市、利用銀行的資金捆綁做項目等進行資本運營。錢不是中瑞發展的瓶頸。” “財團離不開金融,中瑞進入金融業是必然的。”王振滔認為,“無論中瑞成敗,其社會意義、政治意義都大于經濟效益。” “如果運作成功,中瑞財團還可以控股這九家企業。但在控股之前,中瑞必須有好的盈利模式和發展空間。” 除神力集團老板鄭勝濤、奧康集團老板王振滔、國光房產的老板孫國敬三位發起人外,來自法派的彭星、新雅的鄭步良、耀華電器的何建國、星際實業的陳時升、遠洋眼鏡的葉子建、泰力實業的鄭祥波等都對中瑞財團表示有信心,“中瑞財團第一,自己的企業第二。” 據悉,從中瑞財團醞釀、發起設立之初,這些董事長們就聘請國內知名專家組成“中瑞戰略發展委員會”,著手研究、制定“中瑞”的戰略發展規劃。 目前,神力集團董事長鄭勝濤將擔任中瑞財團首任董事長,王振滔擔任副董事長,孫國敬為執行董事長,其他6位為董事,以后董事長將通過選舉產生。 最為耀眼的是總裁人選,這些浙江老板們拿出了“50萬年薪+奔馳轎車+提成”的激勵方案,全國范圍招聘總裁。最后,來自武漢凱迪電力的楊新泉入選。據說最初應聘的有四萬多份簡歷,后來精簡到200份,9位股東最終確定楊擔任總裁。 “中瑞財團與其他財團不同,產業、商業、金融一體化,這種運作模式很重要。”楊新泉對記者說,這是吸引他加盟的主要原因。中瑞財團的工作人員及更多具體工作都由楊負責,而董事會的9位股東負責制定公司戰略和重大投資規劃。 記者得知,組成中馳財團的7家企業是2003年柳市鎮銷售收入靠前的企業,資產總計26億元。中馳注冊資金為1億元,可運作資金近30億元。其中規模較大的長城集團、華通機電集團分別持股25%,其余企業各持股10%。中馳董事長由長城集團董事長葉祥堯擔任,總裁與執行董事由華通機電集團董事長李成文兼任。 私企大聯合并不容易 把這些各自為戰的溫州商人聚合在一個公司之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此前,溫州市在當地成立商會,并鼓勵同行業公司進行橫向聯合。但這一次,聯合在一起的家族企業并無業務上的關系,這主要是一種資本結合。 姜洪青說:“通過組建財團可以很好地解決單一企業的家族化問題。”然而,問題是如何防止一種貌合神離的情況發生? 熱情很高的王振滔認為:“成立中瑞財團,是希望放大九個企業的品牌效應,要發揮九九八十一的效應。以往溫州的企業往往都是單槍匹馬,總體實力顯現不出來。現在我們九個企業成立一個品牌,可以打溫州牌,把它做大。” “同時,中瑞財團也引入退出機制,中途任何一家可以隨時要求退出,其他幾家將會召開董事會決定退出企業的股份是平分還是引入新的股東。”王說。 有人擔心,這些財團會不會最終又變成由一兩家力量更強大的企業實際掌控的家族企業?香港、美國財團發展史上經常有這樣的例子。 “股權平分!那么誰聽誰的?沒有一個核心人物,在中國很難平衡股東間的利益。”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他不看好這種企業間的聯合,“聯合證券走到盡頭,最終被華聞系收購就是一個失敗的例子。” 記者注意到,中瑞股東中曾經有浙江天正集團董事長高天樂和天宇鎖業董事長奚得平,而現在卻換成了另外兩家。對此,王振滔解釋說:“股東從最初幾十家到最終的九家,經過了十多輪的協商磨合。” 奚得平最終退出了中瑞,他對記者說:“中瑞財團成立是個好事。只是天宇有自己的經營范圍,我在時間和精力上有可能顧不來。” “好幾家最初退出的企業現在都后悔了。”王振滔說,他認為退出的企業一是未能認同這種理念,一是由于他們自己的股東們意見可能不同。 進入基礎領域和金融 “中瑞財團比原來單一企業的發展更省力。”中瑞財團戰略投資顧問李信民說,“此外,在爭取項目,與政府談判,獲取銀行貸款方面都很有好處。” 6月16日中瑞將在溫州市發展大廈17樓正式掛牌營運,成立之前,中瑞已有多個項目在洽談中,其中包括溫州的發電廠項目、道路基本建設項目、西部及東北的小商品城等。此外,市政工程、鐵路、機場、房地產等大型工程項目都將是今后涉及的范圍。 6月3日,中馳財團辦公室負責人魏清宇接受采訪時說,中馳財團采用項目制,成立六個部門,每個部門對準一個行業。“到2004年年底為止,我們將以房地產與國企兼并為主導開展工作。我們希望能夠真正做幾個項目,如沈陽、武漢青山、山東等房地產的項目都已開展了。” 據介紹,中馳財團的長期目標在于公共設施建設、房地產開發、現代物流、進出口貿易、高新技術、金融、國企兼并、借殼上市、風險投資等。 至于財團股東們賴以發展的消費品行業或低壓電器,中瑞表示不會重復投資。而中馳則明文規定,“7家企業除主業之外其余的業務都放到財團內部來發展。” 兩家財團都定下了國際化發展的目標,中瑞的鄭步良說,中瑞“近期目標是成為溫州、浙江的區域性控股集團;第二步是瞄準國內市場,遠期目標是走出國際,和國際性的財團競爭。” “到時再公開更多的秘密,如組織結構和具體項目等。”王振滔對記者說,估計掛牌那天,中瑞財團將至少簽約4個項目,投資總額將超過20億元。目前,中瑞九家股東的凈資產總額大約為30億-40億元。 記者了解到的最新消息是,其中兩個項目已經確定,一個是當地的新建電廠,一個是溫州機場擴建工程。 溫州民間資本的新出路 2003年5月,8家溫州制鎖企業率先走上“強強聯合”之路。當時,溫州官方評價為“一次革命性的產業資源整合,對溫州產業強化優勢、提升品牌、增強競爭力有很強的啟示和示范作用”。 在溫州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這種“強強模式”迅速向其它行業擴散:家具行業80家優秀企業組建溫州“家具航母”,統一品牌經營、統一興建生產基地、統一市場服務等;40多家拉鏈企業投資3.5 億元,組建幾家聯合集團公司,籌建中國拉鏈生產基地;模具行業也在組建溫州模具實業總公司,聯合對共性技術攻關。 王振滔不認為中瑞財團是簡單的聯合。“以前其他企業是航隊的聯合,我們是聯合航隊。連中馳財團的模式也只是中瑞剛成立時的想法,是最原始的。” “這些都是溫州市推進本地經濟變革的一個雛形,中馳和中瑞,更像一個探索者。”姜洪青說。 這種探索的目的在于摸索一條可以解決溫州企業走出家族化的道路,又區別于“炒房團”四處盲目投資造成本地剩余資本外流。 在溫州地區20多年的發展中,一大批民企為當地經濟增長做出貢獻,也積累了相當的民間財富。問題是,在第二輪擴張中,受制于溫州本地狹小的市場,多數溫州企業將對外投資看作“二次創業”。溫州企業在內地省份大量投資,溫州炒家活躍于股票市場,溫州“炒房團”受到廣泛關注。這種看似無序的投資沖動也影響了溫州本地企業的持續增長。 “溫州的民間資金起碼在2000億以上。”姜洪青表示,“如何利用好這批資金不僅僅是政府的問題。” 他表示,造成民間資本的大量外流主要是因為溫州政府投入公共設施不足,城市化程度不高。消費水平、勞務工資、工業成本增加,這加大了在溫州發展產業的難度。 幸好當地政府一直避諱的資本外流問題正日益引起重視,政府開始動員資本返鄉。2002年4月,溫州新任市委書記李強公開提出,要“把溫州人的經濟變成溫州經濟”。 如何利用剩余資本?一些專家提出了“中間人”的概念,從產業形態上說,一種是商會,一種是財團。 據悉,隨著越來越多的商會和財團相繼成立,“政府已經由原來的恐慌轉向態度平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