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3年深圳財政狀況分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3日 17:54 深圳社科院 | |||||||||
(一)2003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1.財政收入情況 2003年,深圳市累計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90.46億元,按照所得稅分享比例調整后的新口徑計算,比上年增收39.59億元,增長15.65%(如按上年考慮所得稅基數返還后
從收入類型看,2003年,深圳市共完成地方級各項稅收收入252.56億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16.67%,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86.95%;全市完成非稅收入37.9億元,比上年增長9.1%,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13.05%。 從稅種看,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四個主體稅種共完成233.55億元,占地方級各項稅收的92.47%,同口徑比上年增長16.2%,具體來看: 第一,增值稅收入完成49.74億元,比上年增長23.61 %,增收9.5億元。增值稅繼續維持高速增長,主要原因一是得益于經濟發展,尤其是電力、電子通訊、商業等行業快速發展,已成為深圳市稅收的主要增長點;二是2003年中央取消了深圳市增值稅地產地銷政策,相應增加了部分稅收。 第二,營業稅收入完成118.47億元,比上年增長15.97%,增收16.31億元。營業稅收入穩定增長,但受政策性堅守的影響,房地產業和建筑業營業稅增幅回落,同時,“非典”疫情對旅游及住宿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等部分行業的影響較為明顯,這類行業營業稅收入增幅遠低于營業稅的平均增幅。 第三,企業所得稅收入完成38.11億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8.45 %,企業所得稅增幅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國際經濟和產業環境的影響,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增產不增收的情況有所加重,直接影響了企業所得稅的征收;二是中央取消了深圳市地產地銷政策,相應減少了所得稅的稅基;三是所得稅分享改革后,征管體制發生變化等原因使得2003年稅收增量較小。 第四,個人所得稅收入完成27.23億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16.98%。在經過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后,個人所得稅的增幅明顯放緩。主要原因是2003年個人收入整體水平和納稅人數增長變化不大,而且近年來稅務部門連續加大了對個人所得稅的征繳力度,依靠征管因素增加收入的潛力不大。 2.財政支出情況 2003年,為了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可持續發展力度,深圳市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經濟發展的力度。以市本級財政為例,2003年,市本級用于基本建設以及支持企業技術改造、高新技術產業、促進外貿出口等經濟發展方面的各項支出共完成84.57億元,占年度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44.4%,財政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同時,財政還轉變了對經濟發展的支持方式,一是財政資金向公共技術研發平臺傾斜。2003年,市本級共投入近0.4億元,支持建立和完善了服裝、家具、電子等五個公共技術研發平臺;二是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據初步統計,2003年,僅市本級通過貼息、借款等方式安排的企業技術改造資金就達1.35億元,帶動其他社會資金投入約22.3億元。 同時,按照公共財政要求,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促進經濟社會和區域間的協調發展 財政部門認真落實深圳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各項決策,保障各項事業的順利開展。2003年,市本級共安排防“非典”專項資金1.18億元,為深圳市贏得抗擊非典的勝利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加大了對食品安全檢查檢疫方面的投入,共安排資金0.13億元,以保障市民身體健康;安排再就業資金以及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0.55億元,安排軍轉干部轉業、低保等社會撫恤和福利資金1.3億元;繼續增加教育、治安、環保、城市維護等方面的投入,讓廣大人民群眾切實分享到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此外,2003年市本級繼續安排同富裕工程資金3.5億元,通過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有力地促進了區域間的協調發展。 (二)2003年財政預算執行的主要特點 1.深圳市財稅部門積極應對國家政策調整,努力克服“非典”影響,實現了年度財政預算平衡、略有結余的理財目標 由于國家財稅政策調整和非典疫情暴發,2003年深圳市財政減收增支因素較多,平衡矛盾十分突出。面對這一嚴峻形勢,財稅部門應該采取一些措施:一是密切關注年度國家各項政策調整,盡力爭取深圳市合理的利益。在國家取消深圳市地產地銷和調整出口退稅政策過程中,財稅部門密切配合,精心測算,積極主動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解釋,有關建議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上級部門的吸收采納。二是全力支持“抗非典”斗爭,不但在資金上給予了充分的保證,而且主動提出減免企業負擔的政策建議,支持企業渡過非典難關;三是密切關注年度收入預算執行情況,及時主動采取有關措施。非典暴發后,面對收入情況不理想的嚴峻形勢,財稅部門主動加強溝通,進一步加大征管力度。尤其是市政府召開增收節支工作會議以后,稅務部門采取了多項措施,有力地扭轉了收入增長乏力的局面,確保了年度預算平衡。 2.財政收入結構持續向好,財政與經濟繼續保持良性的互動關系 2003年,與經濟增長高度相關的四個主體稅種所占全市財政收入的比重繼續維持在80%以上的水平,平均增幅達16.2%,對財政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96%。主體稅種在收入中的支柱地位進一步鞏固,貢獻能力進一步提高,說明深圳市財政收入結構繼續向好。從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看,2003年,深圳市轄區全口徑財政收入繼續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二者繼續保持良性的互動關系。從收入級次結構看,2003年,深圳市上劃中央收入增幅比地方收入增幅高6.5個百分點,深圳向中央和省作貢獻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在地方級收入中,市級分成比例較高的羅湖、福田、南山三個區增幅持續低于市級分成比例較低的另外三個區,使得市、區間收入增幅差距有所擴大。 (三)深圳財政發展的有利因素 (1)深圳財力相對充裕。2002年,深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66億元,在全國大中城市中繼續保持在第三位,考慮與中央結算關系后,當年地方實際可支配財力323億元,按財政供養人口計算,人均可支配財力達31.73萬元。 (2) 財政收入的可持續增長能力較強。1994年分稅制以來,深圳市財政收入按絕對數計算年均增幅為19.26 %,基本與同期GDP17.53%的增幅同步,財政收入對GDP的彈性約1.17,與經濟增長保持了良好的互動關系。從收入來源結構看,深圳市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四個主體稅種所占全市財政收入的比重保持了較高水平,每年均在80%以上,并呈持續增長態勢。主體稅種與經濟運行的相關程度較高,其在財政收入中的支柱地位進一步凸顯,說明深圳市財政收入結構繼續向好,可持續增長能力較強。 (3)深圳城市負擔和歷史包袱相對較輕,具有沿海其他大中城市短期內無法比擬的優勢。深圳是一座年輕的城市,相比于其他副省級城市,深圳在大型國企改制、下崗人員安置、舊城區改造以及老齡人口社會保障問題等方面的歷史包袱較輕,深圳政府機構相對精簡,財政供養人口規模相對較小。2002年,深圳全市財政供養人口10.18萬人,遠低于其他副省級城市平均水平。而且,深圳較早開始建立起了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經濟發展的“安全網”和社會穩定的“減震器”相對堅實。 (四)深圳財政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1.從客觀環境來看,深圳原有的政策優勢逐步削弱,中央從深圳市集中財力的規模逐步增加,對深圳市地方財力的進一步增長帶來一定影響。2000年以來,中央逐年調低了深圳市證券交易印花稅的分成比例,深圳市該項收入高峰年份1996年分得34.7億元,至2002年因分成比例調低為3%及市場原因僅分得1.31億元;從2002年起,中央實施所得稅分享改革,當年從深圳市集中財力23億元,2003年中央集中財力規模將進一步增加;從2003年起,中央取消了深圳市地產地銷政策;2004年,中央實施出口退稅改革,預計深圳市將新增負擔11億元,等等,對深圳市財政收入的持續增長帶來了較大壓力,對深圳市國民經濟帶來深遠的影響。 2.政府建設性資金相對分散,未能形成合力,使用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隨著深圳市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深圳市城市建設綜合規劃落后于社會經濟和城市發展的矛盾日益顯現,城市功能布局欠合理,人口數量和人口結構問題突出,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不足,城鄉一體化同步發展程度不高,等等,使得深圳市過早出現“城市病”的癥候。要改變這一狀況,客觀上需要政府進一步集中財力,加大對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支持力度,但由于深圳市政府建設性資金使用相對分散,未能形成合力,影響了資金的使用效益。深圳市用于建設的政府性資金不少。2002年市本級各項建設性政府資金支出共計174.89億元,其中財政預算安排112億元,其他預算外政府資金安排62.89億元。但這些資金分散在多個部門分頭管理,除了年度財政預算安排的基本建設支出、排污費外,還包括國土基金、水利基金等政府性資金。資金使用重點不一,越位、缺位、交叉、不協調、不配套現象并存,未能形成合力,客觀上弱化了政府的統籌能力,影響了資金的使用效益,也增加了資金的監管難度。 3.投融資體制改革亟需推進。深圳經濟投資拉動型增長特征明顯。但一方面由于深圳市投資環境尚待進一步完善,建設資金的動員配置機制尚未真正市場化,社會和民間資本激活程度不夠;另一方面社會投資中政府主導成分較高,對社會和民間資本產生一定的“擠出”效應,而經濟發展對投資的巨大需求與政府財力有限性的矛盾加深,都使得近年來深圳市全社會投資規模增長放緩。同時,從政府投資本身來看,由于項目儲備不足,前期工作不夠充分等原因,政府投資的實際使用率較低。2002年,市本級財政基建投資預算安排61億元,但當年實際使用僅20.76億元,大量的資金結轉下年使用。目前深圳市政府歷年基建投資累計結轉余額已超過60億元,基本與年度新增預算安排的資金規模持平。資金的大量結轉事實上使得政府資金閑置,資金利用效率降低。 (五)財政改革現狀 1998年,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提出盡快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公共財政體制框架,主要內容包括部門預算改革、收支兩條線改革、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等,目的是從規范財政資金分配和管理的角度來規范政府各部門行為,提高財政資金分配的效率和透明度。本著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財政工作的實際特點,深圳市先后進行了上述內容的財政改革。通過完善改革,規范管理,加強監督,政府行政成本的控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1.部門預算改革。深圳市部門預算改革從1999年選擇4個試點部門,到2001年全面推開,用了三年的時間,重點是推進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一是增加了預算透明度,便于人大代表和各界的知情監督;二是細化了預算,財政資金分配落實到每一個具體項目,減少預算分配隨意性;三是實行了綜合預算,將由各部門掌握的所有預算內、外收入統編在部門預算內,綜合考慮資金分配;四是改進了預算編制方法,均衡各部門經費供給水平,解決苦樂不均問題;五是部門預算獲人大通過后即成法律文件,不得隨意改變,增加了預算執行的剛性。部門預算限制了財政部門可能出現的隨意行為,同時也規范了政府部門的行為。 2.收支兩條線改革。1998年以前,深圳市的收支兩條線改革主要集中在“票款分離”上,并在嘗試將部分單位罰沒、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逐步納入財政專戶管理。實施部門預算改革以后,根據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的要求,深圳市逐步將公安、法院、工商、計生、環保等部門的執收執罰收入納入預算管理,這些部門收取的罰沒、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全部納入財政專戶管理,支出根據各部門的定員定額標準,按需核定,收支脫鉤。從改革實踐看,進一步規范了政府行為,各部門基本不存在亂收亂罰的現象,資金管理和分配走向透明,并在一定程度上均衡了各部門的經費水平,苦樂不均的矛盾有所減輕。 3.政府采購制度改革。1997年,深圳市開始政府集中采購方面的探索和改革,主要是將各部門的車輛投保、加油、維修、印刷等大宗、通用性質的產品和服務的采購納入集中采購范圍。1998年,深圳市頒布了《深圳經濟特區政府采購條例》,并逐步擴大了政府采購范圍。2002年,單獨成立了政府采購中心,將政府采購業務從財政局分離出去,實現了管理監督和執行的分離。2002年,深圳市本級政府采購的資金額已達13.09億元,采購資金節約率在17%左右。 4.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指由財政部門集中辦理財政資金的支付工作,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和透明度。深圳市在2000年首先對政府采購資金實行了直接支付,2002年對基本建設資金和行政單位職工工資實行直接支付,2003年8月1日,深圳市選擇6個部門29個預算單位開展經費實行直接支付的試點工作,納入試點的資金規模為2.6億元。計劃明年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繼續穩步推進。 5.農村稅費改革。深圳市農村稅費改革工作自2003年5月份啟動以來,按照中央和省的有關精神和要求。結合深圳市實際情況,制定了“五取消一調整一改革”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方案,出臺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通過市、區、鎮三級財政的轉移支付,著重解決深圳市村級辦學教育經費負擔過重的問題。深圳市農民減負率達到68.42%,實現了省里規定的農民減負50%以上的目標。 楊學海 作者單位:深圳市財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