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入市”之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3日 13:44 南方周末 | ||||||||||
一場小規模的中美貿易聽證會,目前正引起全球輿論的廣泛關注。6月3日,三名中國商務部代表將在此次會上向美國官員及工商界人士陳情,爭取美國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在此之前的5月初,溫家寶踩著歐盟東擴《歡樂頌》的余韻,首次以總理身份訪歐。所到之處,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成為重要話題。
上任僅兩月的商務部部長薄熙來,直截了當地對澳大利亞人和日本人說著同樣的話:承認中國,給中國自由平等的機會。 幾乎所有與經濟相關的中國高官,都向世界傳達同樣的聲音。一些海外媒體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它們說:“北京發動了強大的外交攻勢。新西蘭已于4月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歐洲就是下一個目標! 中國在通往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之路上,突然把“市場經濟地位”作為一個重要的外交目標,展開了一場為爭取“市場經濟地位”的名分而進行的征戰。 為什么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需要別國的承認?這種承認會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造成什么影響?其背后的政治、經濟涵義是什么? □本報駐京記者 孫亞菲 “成長的煩惱” 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之爭與“WTO規則有關”,“入市”實際上是當年“入世”的遺留問題。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施用海說,中國當年為加入世貿組織,簽署了四個附加的條款,包括:反傾銷案件中非市場經濟地位規定,期限15年;“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期限12年;“紡織品限制措施”,期限8年;還有一個就是過渡性報告審議機制。 “這些條款的基本思想是一個,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對待你時采用歧視性手段。” 這種歧視性手段最直接的表現方式,就是在傾銷案中核定成本時,以非市場經濟國家定價受政府干預為理由,不拿該產品國內價來衡定,而是選取一個他們認為與中國類似的市場經濟國家為替代。 比如在最近塵埃落定的中國彩電傾銷案中,美國選取印度為替代國,結果最高征稅幅度達到78.45%。1993年歐盟對中國彩電進行的反傾銷調查,則選取了勞動力成本為中國20多倍的新加坡為替代國,結果導致幾年后中國彩電在歐盟的市場份額喪失殆盡。 “如果你被認為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就可以不選替代國,直接看你的出口產品是否低于國內價格即可。”施用海說。 糟糕的是,中國將要因此束手束腳長達15年。另一方面,不僅美國,所有WTO成員國都可以此來應對“中國制造”浪潮的席卷。與中國有著巨額商貿往來的歐盟、日本、澳大利亞頻頻動用此條款,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巴西,也開始運用這個武器對付中國。 據商務部提供的數字,截至2003年10月,全球對中國發起的反傾銷案件共540多起,直接影響出口160億美元,中國成為遭受反傾銷訴訟最多的WTO成員。商務部官員日前表示,國外反傾銷已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發展主要障礙之一。 大國新訴求 這里面有一個悖論:四個條款顯然不符合以公平、平等自號的WTO原則,它為何能被強加給中國? 在商務部國際貿易研究所副所長李雨時看來,現在并不是評價WTO談判功過的時候!叭胧篮髮χ袊w發展的推進作用非常明顯,這是最重要的。” 回溯歷史可以發現,中國并非甘愿自縛手腳,而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澳菚r中國的改革到了攻堅階段,內部動力比較弱了,急需引入外來機制增加改革動力!倍F實的情況是,中國入世談判一拖十數年懸而不決,美國始終堅持在一般保障條款、特殊保障條款和反傾銷條款等三方面的要價,從大局考慮,中國作出一定程度的退讓是必要的。 “決策層用心良苦!崩钣陼r教授分析說,中國采取的策略是“先付點代價,多爭取時間促發展”。另外一方面,中國當時還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要讓西方國家全部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也是不現實的。 6月3日的聽證會是中美之間第一次就此話題的公開辯論。盡管之前國內的官員及學者都作出了不太樂觀的預測:這次聽證會很可能不會取得任何直接的建設性的成果,但有理由相信,中美之間能夠積極展開對話,是提早解決中國對外貿易中“非市場經濟國家”不利地位的先聲。 4月份,美國國會開了一個小型論證會,不少保守派強烈反對給中國“松綁”,理由很簡單:這是中國應該履行的WTO 承諾。 但中國有理由提出異議:形勢今非昔比,入世后中國加快了開放和改革的步伐,市場經濟框架已全面建立,就不該再受到“非市場經濟”的歧視性對待。 當然,更多人看到這訴求背后的多重動機。對外經貿大學盧進勇教授說,中國在此刻強烈提出市場經濟地位的要求,除基于反傾銷等經濟考慮外,還蘊涵了豐富的政治訴求。 “歐美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承認,是對我們改革開放多年成績的認可,有利于樹立良好的大國形象!北R教授還認為,新一屆政府也希望為企業做一些實事,“如果前一屆政府是挖井人,現任政府就希望做好修補及善后工作。” 中國政府目前正以一種罕見的、密集的高調姿態進行此項活動。 4月14日,新西蘭率先承認了中國為“市場經濟國家”,接下來是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歐盟,也開始在中國進行大范圍調查,并將于本月底提交初步評估結果。 觀察家們評價說,爭取市場經濟地位,將是未來一個時期內中國一項重要的外交任務和經濟目標。 一張“政治牌”? 2002年8月,當歐盟把“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地位”給予俄羅斯時,聰明的中國人就明白了WTO規則的言外之意:這不僅僅是經濟規則,很大程度上它還是政治游戲規則。 諳熟中俄經濟構成的人士都了解,兩國之前的經濟形態何其相似,且從具體指標上比較,更早起步的中國開放程度遠遠大于俄羅斯。1998年,歐盟貿易政策調整時,中國和俄羅斯是一道被摘掉純粹“非市場經濟國家”帽子的。另有東歐一些國家,由于支持美歐的軍事行動,也獲得認可。有評論說,作為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WTO成員的中國,依舊沒有被給予這一應得的地位,顯失公平。 商務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員承認,中國爭取“市場經濟國家地位”的問題,復雜而敏感,不是單純經濟問題那么簡單,牽涉很多政治、法律上的問題。 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賈清文對這種說法深為認同。自去年12月中旬,美國商務部裁定中國木制臥室家具對美傾銷以來,他就陷入了煩惱中,100多家中國家具企業被問卷調查,5家大型家具出口企業被重點調查,涉及標的10億美元,是中國卷入的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反傾銷糾紛。 “可能會找成本很高的印度做替代國。一旦被裁定高稅率,中國木制臥室家具將失去80%-90%的美國市場。”賈清文告訴記者,此案由美國30多家企業聯合發起,理由是中國家具傾銷使他們破產,工人失業。而今大選在即,一些議員從政治上考慮,會以打壓中國企業的方式安撫民心,贏取選票。 他無奈地表示,如果淪為一張政治牌,中國企業就很難有勝算了。 日前有文章披露,美國已經沒有生產胸衣的工廠了,所謂限制中國胸衣進口以保護美國就業的說法未免牽強。也有不少經濟學家指出,美國制造業不景氣,說到底是本土生產成本太高,卻歸咎于人民幣匯率或中國低價傾銷,其實是為自己開脫。 另外一方面,中國制造業的迅猛發展,對外貿易順差加大,引來“中國威脅論”泛起,一些保守主義者對這條東方巨龍懷有“天然的恐懼”。 毫無疑問,中國在國際貿易上遭遇的不公平對待,貫穿了西方社會對中國依然保留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色彩。美方一位談判代表曾私下露骨地表示,15年后中國的社會、政治、經濟結構“已經發生改變”,這之前要給它必要的限制。 溫家寶在接受德國記者施托爾特采訪時說,武器出口禁令是冷戰的產物,事情已經過去15年了,已不合時宜,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也同樣如此。 “我是個樂觀的人,我預計歐洲會取消軍售禁令并承認我們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從最先取消中國的“純粹非市場經濟地位”,到給予一些中國企業市場經濟地位,再到這個月底提交的初步評估報告,“溫和的歐洲”似乎在不斷伸出橄欖枝,但是,不少學者和官員都理性地看到,短期內是難以取得實質性成果的。 力圖在政治上發出獨立聲音的歐洲,事實上還相當程度上受到美國的影響,甚至看美國的“眼色”。同時利益也是決定因素。歐盟新吸收了10個東歐成員國,他們的產品一定程度上跟中國結構類似,一旦中國產品被逐出歐洲市場,他們就可能成為補充。 而美國人則更加麻煩!按蛑袊啤币呀洺蔀槊绹鐟T用的手法,中美在不少問題上都存在泛政治化的傾向!笆袌鼋洕匚弧蓖瑯訒䴗S為美國向中國討價還價的政治籌碼。 中國離市場經濟地位有多遠? 一個假設:中國如果在游說各國尤其是大國方面無功而返,是否將就此籠罩在非市場經濟國家陰影下? 對外經貿大學WTO研究專家張漢林的看法與眾不同:“沒有想象中那么嚴重! 他的觀點是,即使歐美不給與中國“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受影響最大的是傾銷調查時的不公,但涉及金額每年不過數十億,跟總的出口總額4300多億相比,只占極小部分,而且十幾年后這些條款自動作廢,不必過度擔憂。 “最重要的不是人家給不給我們地位,因為就算給了,他還會有其他方法來制裁你,每年發達國家反傾銷訴訟也不在少數!睆垵h林說,問題的關鍵在于,中國如何更快的與國際接軌,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市場化程度。 讓我們看看“硬幣的另一面”:市場經濟十年疾行,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究竟差距在哪里? 受商務部委托,由原國務院研究室宏觀司司長、經濟學家李曉西擔綱的《2003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報告》去年公開出版。這本多達40萬字的實證性報告宣布,中國的市場經濟程度已達到69%,超過世界60%的臨界水平,“中國已是發展中的市場經濟國家”。 同時也有輿論評價說:中國正處在巨變之中,它不再是一個計劃經濟體,但也不是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中國的情況處于這二者之間,中國是否是市場經濟的問題,不是簡單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 “其實,究竟市場化比率達到什么程度,這個數字很難計算!崩钣陼r教授不回避對此觀點的爭議:經過十年發展,尤其是入世后突飛猛進的變化,中國市場化程度的確空前提高,但不能忽視存在的明顯差距。一些行業壟斷,國家指令計劃依然影響著國民經濟。“什么時候我們的電話單再沒有‘月租費’,手機像座機一樣‘單向’了,就證明我們的市場經濟發展又前進了一步!崩钣陼r說。 美國在今年2月5日召開的“中國與WTO:執行和監督問題”聽證會上,商務部助理部長詹姆斯.約胡姆發言說,中國入世后評估和修改了上千條法規,使其與WTO規則相一致。 “盡管如此,中國向完全按照市場規則運作的經濟體制轉變的進程,還遠未結束。” 他還提出了幾個行動較慢的方面。比如知識產權保護,盜版使所有者每年遭受超過15億美元的銷售損失。提高透明度、建立標準系統、保證非歧視性國民待遇方面,都存在問題。 學者們認為,歐美對中國的嚴苛,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并非壞事,可以加快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步伐。 那才是中國恒久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