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2004年改革展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1日 15:44 深圳社科院 | |||||||||
(一)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 1. 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加快推進國有經濟戰略調整和產權主體多元化。一是加快競爭性領域劣勢企業的整體改制。先科集團、深房集團、深華集團、中深國際、物資集團、一致藥業、紡織集團、園林集團和物業集團等9家企業要實現整體改制,同時帶動92戶二級企業整體改制。二是加快實施一級企業產權主體多元化。國際信托、深業集團、特發集團
年內要基本完成市屬上市公司重組工作。按照產業第一的方針,結合深圳產業結構發展方向和國有經濟布局調整的要求,通過減持部分國有股權、出讓控制權、內部整合重組等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打破行業、地區、所有制的界限,全方位引進中央189家大企業集團、國內各行業百強以及民營企業50強參與重組。 2. 創新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增值。認真總結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經驗教訓,按照管人、管事和管資產相結合,責任、義務和權利相統一的原則,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積極探索創建既符合國家一般性要求,又有利于國有資本市場化,有深圳特色的國有資產營運與監管機制。 3. 以推進企業經營者市場化、職業化為取向,大力推進企業干部管理體制改革。以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為導向,改革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選擇任用方式,對國有資產出資人代表根據《公司法》實行派出制或選舉制,對經理人推行聘任制,實行契約化管理,讓國有企業的領導人盡快進入企業家市場。根據不同情況,實行競爭上崗,公開招聘,委托“獵頭”公司搜尋推薦等方式,通過市場機制選拔任用一批作風正派,廉潔自律,真正懂企業、善管理的企業高級領導人員,并形成優秀管理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選人用人機制。 4.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強化國有企業的監督管理。一是貫徹實施《深圳市屬國有企業建立經營者長效激勵機制的指導意見》,結合產權制度改革,對國際信托、深業、鹽田港、機場公司、能源集團等企業采取直接購股、增值獎股、虛擬股份、分紅權等方式,把經營者的切身利益與企業的長遠發展掛起鉤來。二是加強對企業重大決策的監督,嚴格執行產權代表報告制度,重大投資項目必須經過認真嚴格的可行性研究和論證,經過有關審批程序和上級產權單位審批,逐步建立重大項目“誰審批誰負責”的決策失誤追究制度。三是加強審計監督,繼續聘請國際上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市屬重點大型企業進行審計,堅決杜絕財務信息失真、做假帳問題。 (二)推進政府和事業單位改革 1.深化政府機構改革。進一步明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職能定位,抓緊研究制定政府職能轉變的方案,積極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認真組織實施省委、省政府批準的《深圳市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方案》,根據政府職能定位,推進政府機構改革,調整整合政府機構,重新確定政府各部門的職能、內設機構、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 2.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改革行政方式,完善決策機制,推進決策民主,執行《行政許可法》,深化審批制度改革,精簡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序,強化公共服務,加快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調整市、區兩級政府管理權限,促進行政管理重心下移。 3.進一步理順市、區城管體制。理順城管體制,發揮系統管理的集約性,避免多頭管理。加強基層城市管理,強化基層管理責任,落實轄區責任制。健全環衛管理體制,重點解決城中村環衛工作整治難問題。 4.深化事業單位體制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市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總體方案和配套政策,并組織實施。通過分類改革和加強管理,逐步建立與完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符合各類事業單位自身發展規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現代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三)深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 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和融資方式多樣化,縮小政府投資范圍和領域。放開投資限制,除涉及國家和地區安全的項目外,其余領域都可向社會資本放開。開放高速公路、港口、機場、電力、軌道交通、自來水供應、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經營性基礎設施和教、科、文、衛、體等經營性社會事業領域,使社會資本成為投資主體。采用“建設-經營-轉讓”(BOT)、“移交-運營-移交”(TOT)、“資產-抵押-證券化”(ABS)等多種融資形式,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爭取在發行地方政府建設債券、建立產業投資基金、改革社;疬\營方式等方面開展試點工作,千方百計擴大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健全職能完備、權責一致、專業高效、運作透明的公用事業監管體制,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的跟蹤監控,確保政府投資效益最大化。 (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1.明確改革的總體目標。通過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逐步建立保證黨委領導,調控適度、運行有序、促進發展的宏觀管理體制;保證導向正確、管辦分離、政事分開、富有經營活力的微觀運行機制;體現宣傳文化特點,適應法制建設總體要求的政策法規體系;傳播健康精神文化產品,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吸收國內外優秀文化和先進技術,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開放格局,為文化事業的繁榮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創造制度條件。 2.改革文化管理體制。重點是轉變政府文化管理職能,實現“三個轉變”;充分發揮文化中介組織的作用;成立文化藝術專家委員會,完善專家咨詢制度,推進文化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逐步擴大公眾對文化事業社會效益的評價參與權,建立高度透明、運行有效的公益性文化考核評價體系。 3.健全文化微觀運行機制。組建深圳發行集團和深圳廣電集團等國有文化企業集團,大力發展非國有文化企業,鼓勵做大做強。改革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提高為社會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能力和質量。深化市屬專業藝術院團改革,重點是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深化出版發行體制改革,實行連鎖經營。深化內部運作機制改革。建立政事分開、事權清晰、職責明確、監管到位的文化單位管理體制。 4.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場體系。進一步放寬文化市場準入條件,培育文化市場主體。完善文化市場結構,大力發展書刊批發市場、影視音像制品市場、藝術品市場、演出劇目市場、文物市場、印刷市場等。加快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化、社會化進程,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加快培育文化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發展文化經紀人隊伍。同時要大力推進文化投融資體制改革。 (五)積極推進對外經濟體制改革 1.切實推進深港一體化。把深港兩地的經濟融合與經濟運行機制銜接結合起來,推動深港之間在政府運作、口岸管理體制、企業注冊登記制度、發展中介組織、完善市場體系等方面開展直接的合作,加快兩地經濟運行機制銜接的步伐。抓住CEPA實施的有利時機,積極推進深港雙方在產業優勢互補、城市功能協調等方面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合作與交流,擴大雙向開放,促進共同發展和繁榮。 2.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領域的對外開放。在金融、保險、電信、商業、外貿、旅游、教育、衛生、體育等方面進一步放寬對外商投資的限制。把利用外資與經濟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組改造結合起來。 3.改進引資方式。堅持實行引資多元化戰略,除直接利用外資外,充分利用國外證券市場,采用建立中外合資合作產業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及BOT等方式,加快引資步伐。引資與引智相結合,在引進外資的同時引進海外各類專業人才。 4.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企業對外投資,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 (六)健全社會保障制度 1.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健全原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重點推進原農村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建設,切實解決我市農村城市化后原農村居民的養老、醫療保障問題,逐步統一全市保險制度,實現社會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 2.健全社會福利制度。建立穩定的社會福利與救助資金籌措機制,健全志愿者社會救助工作體系,實現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體系的規范化和社會化。大力發展慈善事業,促進慈善組織自主活動、自我發展。 3.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貫徹《國務院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有關精神,更好地解決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問題。結合我市實際,制定解決暫住人口住房問題的有效辦法,增強暫住人口的歸屬感,為建設國際化城市營造穩定有序的社會環境。 (七)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做好鎮、村組織改組、村民轉居民,集體土地轉國有土地等一系列工作,促進特區內外協調發展。推動農村股份合作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剝離其社會職能,明晰產權,建立開放式股權結構和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農村企業融入現代市場體系。探索成立“農村經濟投資發展總公司”,充分利用股份合作企業的資金,有效整合農村合作經濟資源,提高產業檔次,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八)不斷推進其他領域的配套改革 1.大力培育非政府組織。加快發展行業協會等社會中間組織,推進行業組織的市場化、民間化。探索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非政府組織注冊登記和規范管理制度。 2.加快建立公共財政框架。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在支持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大公共衛生、環境保護、治安、交通等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實現我市經濟和社會、城市與鄉村、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3.完善工商管理制度。改革企業登記前置審批制度,推行并聯審批制、告知承諾制,切實解決登記注冊的困難。探索建立法人登記與營業登記相分離的企業登記注冊制度,從根本上解決市場準入門檻高的問題。放開企業登記代理市場,培育發展企業登記代理組織。創新審批方式,推廣完善網上注冊,提高辦事效率。 4.建立社會危機應對機制。適應社會發展和信息化的新形勢,加強危機管理與社會應急機制建設,形成資訊通暢、反應快捷、指揮有力、責任明確的社會危機預警機制和處置體系,提高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和風險的能力。 5.改革公務用車制度。針對我市公務用車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抓緊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工作。 陳洪博 姚小雄 伍斌 劉琳 作者單位:深圳市體制改革辦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