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掀產業化浪潮 破解“三農”難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31日 14:48 中國新聞網 | |||||||||
中新社記者 翁陽 “三農”之于呂梁,正如“三農”之于中國。這天大的事情對于呂梁和中國都是難以繞開的難題。 現轄十三個縣市、一百五十八個鄉鎮的山西呂梁,其農業人口約二百九十萬,所占
昔有智者言曰,破解“三農”當跳出“三農”。其言下之意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在于將此難題消彌于中國日益勃興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浪潮中,其核心在于把巨大的農業人口轉化為非農人口。 但中國大中城市人口承載力與就業壓力的日益增大,注定了這條道路的漫長與艱辛。因此,三農”難題的破解還應立足于農村現實和市場需求,充分挖掘自身的發展潛力。 記者在采訪期間了解到,作為山西貧困老區和農業大區的呂梁,近年來從農業產業化經營思路出發,通過大力培植農產品龍頭企業,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 來自呂梁文水縣的山西仙塔食品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不僅是山西省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也是全省首家享有外貿進出口經營權的股份制民營企業。二00三年,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六千五百多萬元人民幣,創匯三百三十多萬美元。 在企業經營戰略上,仙塔集團多年來一直秉承基地加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作為山西特色農業工程重點——黑小麥和長山藥項目的承擔者,仙塔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在提高了農副產品附加值的同時,也促進了農民增收。 據統計,截至去年底,與仙塔建立直接訂單聯系的果農、菜農、紅棗、核桃、黑小麥等的專業戶有六千五百余家,與公司有經濟往來的農戶和運輸戶分別約二萬和四百家,其每年社會經濟效益超過了三點五億元人民幣。 企業做好了,農業變強了,農民增收了,農村發展了。實現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之緊密對接并形成上述之良性循環,當是“三農”破題之關鍵。 在堅持以農業產業化為突破口的前提下,為建設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業經濟,呂梁政府對農村經濟的長遠發展作出了三大規劃: ——強化龍頭企業(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基地—農戶聯動的農業經營模式,創立品牌農業和名優特產品,擴大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形成龍頭引領、基地推進、園區拉動、共闖市場的格局,推動農業由弱變強。 ——全力夯實農業基礎,狠抓旱井、人字閘、小泉小水、河灘地、溝壩地等工程,加強節水農業,提高農業抗旱減災能力;培育種植、養殖、果類等無公害無污染的綠色農業;推進沿黃河紅棗林帶、沿山麓核桃林和仁用杏林帶建設;擴大山地小雜糧、沿川肉蛋奶、水果蔬菜和新型中藥材基地建設。 ——加快發展現代商貿和物流業,建設農副產品大型現貨和期貨市場,培育農民經紀人隊伍,支持行業協會發展。 此外,呂梁政府還已連續數年從地區財政的農業經費中劃撥一部分設立農業產業化發展基金,用于農業企業家培訓、農業企業貸款貼息、技改擴建、原料基地建設及綠色產品認證,并建立起農業風險支持和保護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