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首季新增貸款逾千億 本地商業銀行比拼眼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30日 11:39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劉明娟 南京報道 江蘇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后有多少是江蘇銀行業的大力助推?至少央行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已經顯示,江蘇的新增貸款量排在全國各省市首位,貸款增長速度也排在天津、浙江之后,屈居第三。
在這一輪經濟熱潮中,江蘇的銀行究竟投了多少錢,又能產生多少效益?置身于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昔日備受青睞拼搶的“好”項目,如今卻成了“違規”典型,各家商業銀行如何平衡這樣巨大的落差? 集中投向三大行業 “江蘇貸款增長較快的主要原因還是經濟的客觀需求。”人民銀行南京分行金融研究處處長趙以邗說,“同時,銀行的信貸支持也助推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2004年第一季度,江蘇全社會投資1400多億元,同比增長64%。在此背后,是江蘇省銀行業1000多億的新增貸款資金:3月末,江蘇省內人民幣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了1000多億,同比多增128億。 那么,這些資金主要投向了哪些行業? 制造業、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業是三大方向,這三大產業所占江蘇省城鎮投資比重之和達到了92.5%。今年一季度,江蘇省的制造業投資達370多億,占工業比重的77%,這其中包括黑色金屬冶煉、化工、IT、紡織等。而經濟的熱點也“誘惑”著各家銀行。 以江蘇省信貸大戶——農行江蘇分行為例,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交通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分別占據該行新增貸款的前五位,這五項新增貸款之和占全行新增貸款的95%。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電力、交通已成為制約江蘇經濟發展的兩大瓶頸。江蘇省目前正處于電力、交通投資的高峰期,從貸款投向上看,道路交通、城市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貸款的增勢很快。一季度末,基礎建設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近250億,同比多增137億。 據記者了解,建行江蘇分行今年年初的基本建設和技改貸款基本都投放在江蘇省的高等級公路(橋)和電力項目上。 房地產貸款仍是“大戶”。商業銀行自營性房地產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了172億,同比多增20億,而個人住房消費貸款增加了98億,同比多增18億。 從貸款結構上看,以項目、住房等中長期貸款為主的貸款品種決定了江蘇省短期貸款增幅有所回落,中長期貸款較去年同期顯著增加,呈現長期化趨勢。 從貸款的投放地區看,南京和蘇州是兩大絕對主力。工行江蘇省分行營業部(南京)和蘇州分行新增貸款占省分行增量的77%,而農行蘇州分行新增貸款則占農行省分行的近60%。據悉,南京市2004年城建總盤子達到400億,這兩座城市居高不下的城建投資計劃,包括電力、公路、港口和一些國家級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相當一部分都需要通過銀行進行融資。 同時,商業銀行貸款“早投放、早收益”的經營理念也促使貸款投放提前。2003年開始,貸款增長已走出了年初收貸緊縮的局面,貸款進度明顯前移。另外,國有商業銀行今年進入了改制上市的重要階段,擴大市場份額和提高資產質量成為重中之重,因此,加大貸款營銷成為信貸工作的指導思想。 “好”項目VS違規項目 但是對銀行來說,在經濟過熱時的投入是否更容易產生不良貸款? 據了解,早在年初,央行南京分行就組織轄內央行、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對鋼鐵、電解鋁、水泥、紡織和汽車等五個熱點行業的信貸投放情況進行了調查并提出了意見。調查結果顯示,貸款質量總體偏低,行業差異明顯。五個熱點行業貸款的平均不良率為12%,其中鋼鐵、汽車行業的貸款質量較好,不良率為5%左右,但水泥、紡織、電解鋁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則接近20%。 從今年一季度的發展趨勢上看,銀行顯然更偏好那些回報高的基礎設施項目,這與政府主導型的中國區域經濟不謀而合。而在這一輪的經濟熱潮和隨后的宏觀調控背景下,國有銀行的優質客戶和大客戶戰略正日趨強烈。 據記者了解,農行江蘇分行今年年初新增的優良客戶貸款超過全行新增貸款的70%,而建行所制定的《信貸退出工作指導意見》中提出,爭取三年內全行貸款單戶1000萬元以上戶數比例由2003年末的19%提高到50%以上,全部客戶信用等級達到A級以上。 但大客戶戰略也并非無虞。各家銀行為了搶奪優質客戶而降低風險控制要求、相互壓價的惡性競爭事例并不鮮見。 “風險控制的文件一個接一個,我們也做了很多工作,可是還是出事了。”中國銀行的一位人士向記者感嘆。未經證實的消息是,“鐵本”事件中,中行硬是從農行口中搶下了近10億的信貸量,卻未料該項目成了國家宏觀調控的反面“典型”。 1992年開始的那次經濟過熱中,銀行對大項目的貸款同樣扮演了重要角色。當時由于缺乏對宏觀風險的足夠認識,銀行出現了大量的呆壞賬。很多商業銀行的經營活動更多的是從當前的經濟效益考慮,一旦出現政策逆轉,迫使大量上馬項目停建,就會給一些有大量貸款的銀行造成極大損失和金融風險。 記者所采訪的數位銀行界人士覺得“這應該算是政策性風險,”因為就一些項目本身而言,在兩年之內就能夠盈利,銀行也不會有什么損失,“它只是撞在了槍口上”。 “商業銀行缺乏對宏觀經濟和行業的客觀評價機制,在放貸時往往只考慮該企業和該項目本身的經營狀況和盈利前景,而對央行來說,它考慮的是全局,看得也更遠,”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的趙處長指出了商業銀行和央行之間的差異,“央行所能做的就是根據自己的分析判斷,向政府和商業銀行提供信息和建議。” 據其介紹,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近期有以下設想:一是與其它經濟部門一起,向商業銀行提供產業政策、行業發展趨勢方面的信息;同時,各家銀行之間也要互通信息,完善企業的信貸征信系統。他同時表示,由于此項工作牽涉到各部門利益,所以要做到各部門的信息共享難度很高。 “中國的經濟、金融體系是世界上最復雜的系統,中國的商業銀行歸根結底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商業銀行,其內在的約束機制還很不完善。”這位從事金融工作多年的人士頗有感觸地提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