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從“車間”到“現代工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8日 09:44 中國經濟時報 | |||||||||
見習記者 蘇培科 實習生 王烽 “中國是‘車間’非‘世界工廠’”的觀點,龍永圖早在4月份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出,但是如何從低效率的“生產車間”轉向高效率的“現代企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夢奎和北大經濟學院副院長曹和平,日前在“北京大學首屆中國供應鏈管理國際研討會”給出的答案是:中國要解決這一轉化難題,必須及時調整經濟發展觀、盡早整合“產業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夢奎說,首先要從發展觀的環節上來改變這一狀況,及時改變經濟產業結構。就像前些年的溫飽觀,現在要變成小康觀一樣,首先必須改變思想觀念系統。如在實現小康和工業化的推動過程中,城鄉差距進一步拉大,三農問題開始凸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又開始搞農村城市化,城市化盲目發展的腳步太快導致農民逐漸失去土地,接著就是城市化和工業化出現投資過熱,導致整個經濟結構系統不協調,每個經濟環節之間不能高效運轉。因此中國經濟和產業現狀要徹底改變,就首先要改變發展觀,從全局著想、從戰略出發制定產業鏈循環系統的發展觀;其次要調整經濟結構,將不適合現代經濟發展的產業進行有效調控,發展具有競爭力現代產業。 拿北大經濟學院副院長兼北京大學聯泰供應鏈系統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曹和平的話來說:在過去15年間,世界經濟經歷了新一輪的結構變遷,其特征是制造業向服務業邁進的趨勢。有人在東莞調查發現,我們生產了世界三大男用品牌襯衫40%的市場份額,一件襯衫出口是7—8美元,而外方市場上銷售是70—120美元,生產了這件產品100%的物質形態卻只占據了產品價值份額的9%,為什么生產了40%的市場份額而價值份額卻不到世界市場的3.6%呢?為什么第一第二產業總和已經達到挑戰國際經濟霸權的地位上了,而GDP不到第一霸權經濟的1/8? 他分析,原因在于過去15年間世界經濟經歷了新一輪的結構變遷。特征是服務業向制造業邁進。大車間生產的產品進入一級二級批發市場在進入零售商店就進入消費者領域,而今天,產業鏈條衍生了新的環節——物流和采購;第二個環節是供應鏈系統管理,每延伸一個鏈條價值成倍的向上翻;第三個環節是整合信息技術。農業占據了世界市場的11%—13%以上 ,就具有了壟斷定價的能力。制造業用鋼材的鋼筋和水泥業作為解讀指標的話,已經具有了相當的地位,但是全部的生產都是停留在過去15年間經濟結構變遷之后當中的制造車間鏈條上,是世界的車間而不是世界的工廠,車間工人的命運是很悲哀的。 實際上,世界工廠已經通過跨國公司的全球生產鏈,把世界各國連結起來,形成了一個無人而治的大供應鏈系統,中國只是這個鏈條上的重要一環。 中國在制造業領域,必須借鑒農業發展觀的經驗,不要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應該建立一套行之有效、高效率的產業鏈環節,認清自己的“生產車間”位置,思考建設“現代企業”需要哪些主導因素,哪些行業應該承擔起帶領中國走向“現代企業”,如何改變低效率、高消耗、低產出的“生產車間”狀況等都是中國進入世界供應鏈系統要解決的前提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