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農村金融服務調查:信貸“貧血”資金需回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8日 07:53 新華網 | |||||||||
——寧夏農村金融服務調查 新華社記者 孫波、姜雪城 當前在寧夏這樣的西部落后地區,農民對資金的需求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但作為農村金融服務主體的農村信用社卻嚴重“貧血”,支農資金供需矛盾突出。當地干部呼吁,
記者在寧夏退耕還林還草主戰場固原市采訪時發現,隨著后續產業培育步伐加快,這里以糧為主的農業生產結構正向以草畜為主迅速轉變,農民對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據市農經部門調查,前些年當地每戶農民的貸款需求僅兩三千元,現在增至1萬至1.5萬元,而且還在不斷擴大。 “農民不是沒有增收門路,而是沒有啟動生產的資金。現在商業銀行很少給農戶貸款,農村信用社發放的支農貸款不僅規模小而且周期短,很難滿足農民的實際需要。”涇源縣副縣長任立新說。這兩年涇源縣的種草養畜戶每戶頂多只能貸到2000元,這點款連一頭母牛也買不來。尤其是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往往春天發款、冬天催收,部分養牛戶還沒有賺上錢就得趕緊賣牛還貸。 寧夏黃河灌區的農民,同樣普遍面臨類似的難題。青銅峽市共有4.1萬戶農民,農村信用社直接扶持的達3.6萬戶,其中3000元左右的貸款占70%以上,貸款期限絕大多數為一年。小壩鎮富裕村農民巴克儉想建一棟磚混結構的日光溫棚,需要花費2萬多元,自己只能湊上幾千元,而向農村信用社貸款又很難。他不無遺憾地說,近期市場上蔬菜價格不錯,溫棚黃瓜每公斤賣到了2元,可是自己沒有錢建棚只能干瞪眼。 面對農民的抱怨,農村信用社的同志也很無奈。寧夏農村信用社理事長鄭興國說,現在農村信用社面臨“一農難支三農”的尷尬局面,全國的縣鄉農村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占全國金融機構存款量的10%左右,卻要為占全國總人口70%的農民提供金融貸款。就寧夏而言,去年農村信用社投放農業貸款增量和余額分別占全區農業貸款的103%和94%。鄭興國說,在寧夏,郵政儲蓄等準金融機構吸儲的資金最少有一半左右來自農村,但是他們對農民是只存不貸;商業銀行基本不給農民貸款。它們就像一架架“抽水機”大量抽取有限的金融資源,使得農村資金短缺的矛盾日趨尖銳,群眾貸款難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農民抱怨農村信用社貸款規模小、周期短,我們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中寧縣農村信用聯社主任孔希洲感慨地說,農村信用社信貸資金來源主要是吸納存款,再就是向人民銀行申請支農再貸款,而在農村金融市場被多家瓜分的情況下,農村信用社吸納存款量很有限,擴大支農貸款規模實際只能依靠人民銀行再貸款,人民銀行支農再貸款周期往往也是一年,為確保來年能爭取到再貸款彌補資金不足,我們只好給農民普遍發放一年期的小額貸款。截至今年2月底,中寧縣農村信用社共投放農業貸款2.2億元,其中1億元是人民銀行支農再貸款,存款僅5000多萬元。而這批95%以上都直接投向農戶的信貸資金,最多只能滿足群眾需求量的三分之一。 針對日益突出的農村信貸矛盾,寧夏各級農村信用社呼吁,有關方面應盡快采取有效措施,在西部落后地區建立農村資金回流機制。他們建議:一是允許農村信用社適當提高存款利率,增強其資金吸納能力,引導資金向農村流動;二是對農村信用社給予稅收優惠政策,并通過國家財政補貼的形式降低其農業貸款利率,返利于農民;三是國家通過宏觀調控政策,使郵政儲蓄等準金融機構吸納的資金部分留在當地支持“三農”;四是要求地方涉農單位盡可能在農村信用社開戶,存放資金,增強農村信用社的支農能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