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創業觀察2003:深圳研究報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7日 17:24 深圳社科院 | |||||||||
文/樂正 一 “全球創業觀察”研究的宗旨和由來 全球創業觀察(GEM)是一個旨在每年評估創業活動率的國際性研究項目。該研究中的“創業”是指創業者投資興辦實業及相關的經濟活動。“全球創業觀察”研究的對象是影響
“全球創業觀察”研究項目是1999年在考夫曼基金的贊助下,由美國巴布森學院和英國倫敦商學院的學者發起和成立的。5年來,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先后加入了“全球創業觀察”研究中來,其中包括幾乎所有工業化國家和大部分新興工業化國家。香港和深圳是全球創業活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2002年香港加入了該項目的研究,2003年深圳第一次與香港一道加入了這一國際性研究課題。我們試圖和其他國家的學者一起,深入地分析港深地區的創業活動,供政策制訂者和社會公眾參考。 二 “全球創業觀察”的研究方法 “全球創業觀察”的研究方法是通過三類主要數據來對地區創業活動進行分析。這三類數據是:一是電話抽樣調查;二是專家訪談;三是第三者搜集的標準經濟數據。 “電話抽樣調查”的結果形成三種類型的“創業活動率”:即“機會主導創業活動率”(Opportunity-base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反映的是參與創業活動的自發性(即出于個人興趣尋找商業機會);“需要主導創業活動率”(Necessity-base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反映的是參與創業活動的非自發性(即尋找商業新的業務是由于沒有其他工作可供選擇);“整體創業活動率”(Total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是機會主導和需要主導的創業活動率之和。為計算創業活動率,在調查中我們將創業者確定為調查對象,創業活動率是創業者占整個調查樣本數的百分比。 2003年度的全球創業觀察研究在全球范圍內抽樣調查了10萬多人。“全球創業觀察”香港—深圳聯合研究小組通過晚間電話訪談的形式,調查了2,000個深圳成年人和2,000個香港成年人。 “專家訪談調查”由課題組的學者負責進行。在30多個全球創業觀察的經濟體系中,已經有超過1,200專家接受了訪談。在深圳和香港,我們采訪了47名專家。 “全球創業觀察”對專家的定義是:個人可以直接參與所在經濟體系的創業基礎條件的一個主要方面。專家可能是政治家、大學教授、企業家、政府官員或在某一領域內的專業人士。 在訪談中,研究小組要求每一位專家完成兩個調查: 一是一個小時的面談。我們要求專家就其所在的經濟體系,辨析并討論激勵創業的三大優勢、三大弱勢以及提出三個建議。二是一個設計好的7頁問卷調查表。該調查表全面反映了他或她所在經濟體系的創業基礎條件的現狀。 “第三者搜集的標準經濟數據”包括搜集權威的國民經濟數據,它們來源于世界銀行、聯合國、全球競爭指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港深兩地政府。這些數據來源提供了可比數據的基本特征,如經濟增長、人口結構、教育成就、公共機構和技術基礎設施,等等。 三 “全球創業觀察”的整體評價結果 經過測量,2003年香港成年人口中的整體創業活動率(TEA)是3.20%(見表1)。這與我們在《全球創業觀察2002:香港研究報告》中所報告的3.44%相近。在2003年所研究的33個經濟體中,只有克羅地亞、意大利、芬蘭和法國的整體創業活動率低于香港。相比之下,深圳的整體創業活動率達10.49%,這反映了深圳的創業普及程度要高得多。這一數據與中國的整體創業活動率相近,而且高于全球創業觀察所研究的所有經濟體的平均水平。 表1 中國、香港、深圳的創業活動率比較 經濟體整體創業活動率機會主導型創業活動率需要主導型創業活動率 中 國11.65.55.5 香 港3.22.21.12 深 圳10.498.631.83 所有國家8.936.42.4 一般來說,在不發達國家和剛從經濟危機中恢復過來的國家里,需要型創業(指人們沒有更好的工作選擇)是人們創業的主要原因。在發達國家,機會型的創業者會多于需要型的創業者。 與中國的整體情況不同,深圳表現出了與發達國家相同的以機會型創業活動率為主的創業特點。在中國,深圳是創業者的樂園,那些創業不成功的人多半會返回內地家鄉而不是留在深圳,加入了需要型創業者之列。香港的機會型創業比率,盡管是需要型創業的兩倍,仍是嚴重落后的,是全球創業觀察(GEM)所研究的經濟體中的倒數第四名。 四 深圳與香港創業者比較 從整體創業活動率來看,深圳比香港有更強的創業活力。這是值得注意的,因為深圳的文化支持指數(GEM用對關于理想事業選擇問題的回答來進行定義,表示對創業者的尊重及創業者在媒體中的受歡迎程度)低于香港,而且與整個中國的水平相當(見表2)。 表2 文化支持指數和企業前景 香港深圳 文化支持指數(最小為1,最大為3)2.231.98 預計在企業創辦后的五年里將創造19個以上工作崗位28%53% 預計11%以上的顧客居住在國外50%48% 宣稱只有部分顧客不熟悉其產品78%65% 宣稱幾乎沒有競爭對手16%19% 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對深圳創業者來說是饒有興趣的。幾年來,創業板市場遲遲不能推出,這一政策影響了深圳創業企業的融資。對深圳創業者的調查表明,大多數人認為創業板遲遲不能推出會造成影響;但只有28%的人認為影響較大。我們調查了特區內不同區之間的創業活動水平是否不同。調查結果顯示,各區之間沒有明顯差異。 盡管香港與深圳之間僅被一條小河分開,但兩地創業普及程度的不同卻令人吃驚。香港的整體創業活動率是最低者之一,而深圳的整體創業活動率則超過了全球創業觀察的平均水平。另外,深圳創業者主要是機會導向的,創業活動生機勃勃,這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是相似的。同時,受過高等教育的深圳人非常樂于創業,其中有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創業熱情最高。在中國,深圳以其高新技術產業而聞名。這與香港形成鮮明對照,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香港人極少有興趣成為創業者。的確,盡管香港的機會型創業者要多于需要型創業者,但兩者的差距很小。這些發現表明,深圳作為創業者的樂園是名符其實的。鼓勵創業,尤其是鼓勵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碩士、博士們樂于創辦高技術企業,對于香港經濟的重構來說,依然是一個挑戰。 這項研究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理解香港與深圳之間的聯系,因為這對雙子城正在演化成一個一體化的國際大都市和一個緊密關聯的創業區域。這些調查發現將我們的視線帶向了兩個城市創業活動之間的相互影響。我們發現兩邊約30%的創業者已經進行了跨境經營。相當大一部分的創業者要求深港雙方政府給予幫助。我們還發現兩個城市的居民中,過關頻率越高的人越可能是創業者。我們相信,這些發現反映了兩個城市之間日益加強的一體化進程。 五 專家訪談調查結果 港深兩地專家對兩地的創業基礎條件優勢做出了不同的判斷:(見圖1、表3) 表3 深圳專家對深圳創業基礎條件優劣勢的評價及建議 深 圳 優 勢 比率 深圳人熱愛創業69% 深圳有穩定并以市場為導向的政府政策55% 深圳政府有促進創業活動的特殊和有效政策46% 深圳的地理位置特別是毗鄰香港創造了大量機會23% 深圳擁有良好的商業和專業基礎設施23% 深 圳 劣 勢比率 創業缺乏初始資金59% 缺乏足夠的管理知識、教育和培訓59% 政府辦事效率不高55% 社會缺乏誠信和凝聚力36% 計劃經濟傳統阻礙創業36% 對 深 圳 的 建 議比率 立法保護財產權、提高市場運作效率、廉明行政64% 擴大新創企業的資金來源50% 培訓創業者50% 建立有效的研究與開發轉讓機制41% 減少政府對企業的控制23% 六 對深圳創業基礎條件的討論分析 (一)資金支持 創業首先要有資金,深圳的金融體系比較完整,民間資金也比較充足,有大量地產商和股票市場資金都紛紛轉向創業投資,使深圳的創業資金比內地有更大優勢。 但目前在深圳幾乎沒有任何民間風險投資渠道,并且民間投資與國有企業投資的鼓勵政策是不同的。這不利于促進創業活動的開展,也讓很多富余資金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阻礙社會的整體進步。 在深圳,社會包括政府為創業者提供的資源相對有限,而且有限的資源主要投向開發的中期和后期,因為其利潤更加豐厚和穩定。資本市場不支持企業的兼收并購,缺乏淘汰機制,好的企業很難做大,差的企業苦苦掙扎,造成惡性競爭,誰都不好過。 深圳的金融機構比較多,但中小企業特別是初創企業普遍反映資金有問題,主要靠自有資金創業,很難通過銀行貸款或證券市場籌資。銀行有嫌貧愛富的傾向,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在創業企業最需要資金的時候,是很難從銀行貸到款的。目前各類資金顯然主要傾向于國有經濟;還有政府一些資源的分配也是傾向于國有經濟。 創業企業還缺乏一些支持政策,如沒有場外交易市場,創業板遲遲沒有開設,風險投資缺乏退出的途徑。銀行、證券市場的資金在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方面還存在政策障礙。深圳在引進外資風險投資方面也存在不足,設立的門坎過高。 (二)政府政策和項目 深圳有相對開放、自由的市場原則和機制、稅制公開、開辦公司手續簡便、法律制度健全、政府的公開化程度越來越高,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深圳的創業活動,而繼續保持和發展這些優勢對深圳將來的創業活動仍然有積極意義。因此,政府政策變化應以對這些優勢的發展是否有積極影響來對其加以評估。 從進行創業所必須的資金支持、創業者對商業和有形基礎設施的享用、市場的進入程度和教育的發展等方面可以看出,深圳的政策的透明化程度遙遙領先于中國大陸其他地區,這說明深圳經濟的發展和個人創業直接受益于一個公開、透明的政策環境。這也是減少和杜絕腐敗、提高政府效率和提高誠信的有效手段。 當然,在我們的調查中,受訪專家都毫無例外地表示了對產業發展管制的關注。他們認為政府需要認真檢討對產業發展政策的界定和執行。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感到政府應該從宏觀上放寬對產業發展的限制,同時應該加強對產業發展的整體規劃,提高深圳產業的經濟競爭能力。 民營經濟的發展是被訪問者高度關注的問題。深圳的經濟成就是建立在民營經濟高度發展的基礎上的。從經濟的發展現狀來看,放松對民營經濟發展限制,尤其是減少對民營經濟實體進入產業的限制至關重要,政府對民營經濟的支持需要從政策上對產業支持,發展到法律上的對民營企業進行體制上的保護,創造公正和公平的競爭秩序。 需要指出的是,在深圳,政府與創業活動的主要成員——外來移民和本地的一般公眾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造成公眾對政府政策制訂的了解并不充分和詳盡,公眾和政府政策的執行者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缺乏對政府政策的認同。這不但反映了公眾對市場環境和法律環境的要求的提高,也凸顯了政府政策沒有能及時適應創業活動、尤其是個人和中小企業創業的變化。我們認為,這也是深圳市政府在制訂經濟政策時應該注意避免的。 深圳市政府有一些支持中小企業和創業的計劃,也有鼓勵和支持創業的基金,政府也有一個專門管理創業、高新技術開發的項目的發展計劃。同時,深圳市政府在有關職能部門內設立了專門的協調機構,對在相關行業內具有一定優勢的企業提供資信支持,鼓勵中小企業進行新的創業活動、改進和提升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提供鼓勵增加出口的優惠貸款。這些都取得了積極的效果。但是,也有反映說,除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業外,政府對其他創業活動的支持效果還不夠明顯,缺乏力度。 (三)教育和培訓 在專家眼中,教育和培訓是深圳創業基礎條件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我們認為,專家的意見非常中肯,教育和培訓問題應該引起深圳的重視。 在教育領域,一方面中小學教育以考試為指揮棒,教學是填鴨式的,這種教育方式不鼓勵創新,不利于培養創業所需要的創造性;另一方面,深圳的大學較少,研究機構不足,導致深圳自己培養人才的能力不足,人才主要靠從外地引進。造成本地高新技術基礎研究力量的不足。當然,在高考制度還沒有做出改革的情況下,中小學教育要放棄對考試成績的要求很難做到,但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可以改革,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也可以著重培養。至于大學教育,深圳應該及早改變只有一所本科大學和沒有一流大學的局面。政府通過建設大學城引進北大、清華等名校來深圳辦學,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此外,深圳也可以考慮利用香港的大學教育資源,培育深圳所需要的創業人才。 在成人創業培訓上,深圳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缺少篩選創業團隊的機制,缺少培育選拔真正優秀的企業家的機制。政府在評選與扶持高科技企業時,過多的看一個企業的科技含量,很少注意企業的管理團隊,很少考察企業管理者的能力。二是教育培訓尤其是創業管理培訓不足,有的專家認為“現在國內MBA、EMBA的課程設置,離企業需要相差很遠”;三是從深圳目前的民營科技企業來看,還處于作坊式的家族管理做法,要把這些企業做大做強,需要加強對企業家的培養。此外,也有專家指出,“公務員真正懂得市場經濟的不多,對市場的管理有點管不對地方”,好在深圳對這方面的缺欠已有所認識,也經常派干部出國學習進修,這是非常重要的,這個錢花得值。 (四)研究與開發成果轉讓 深圳的專家一致認為,在深圳,研究成果能夠迅速轉化為商業機會。因為深圳的科研力量大都在企業,許多企業的科研開發實力很強,他們的研究成果也能夠及時轉化為生產力。但同時也影響到技術的擴散和共享、產品的創新和改造、產品的持續開發。 很多技術轉讓合作方缺乏誠意,技術市場官僚主義嚴重,工作效率低下,降低了技術轉讓的成功率。目前,深圳很多技術市場均為政府或政府部門下屬機構,幾家技術市場只是把一些資料放在那里等著客戶上門,因為他們的工作與自己的經濟效益關系不大,沒有工作積極性。 (五)享用商業和專業基礎服務的機會 根據調查,我們基本同意深圳擁有比較好的商業和專業基礎服務,為各類企業和創業者提供服務。而且多數受訪者也同意,在深圳進行創業的企業或個人基本上都能享用這些基礎服務,不管是大的機構,或者是中小創業者。雖然那些專業技能豐富的經理人員往往偏向于大的機構、跨國公司、政府機構,但是在中國就業壓力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他們也開始流向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中小企業,包括私營企業。但是,在深圳,由于目前誠信機制尚未真正建立并被公眾所奉行,造成了職業經理人員的流動性過大,增加了企業競爭的成本和風險。 (六)市場開放度和市場進入門檻 一方面,深圳與周邊城市已經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市場經濟體系,合理的產業配套大環境在深圳已經基本成型。軟環境比較好,市場開放程度較高。相對穩定的產業結構讓處于創業時期的企業能有非常好的選擇,而且這些在競爭中存活下來的優勢行業,對于創業者來說是很好的參照系,讓自己的企業運營能有個完整的計劃。同時,深圳人才與資金的流動性也很高,讓深圳的經濟走上了市場經濟的良性循環。 深圳的市場準入門檻也很低,創業成本比北京、上海、西安、廣州等內地城市要低,如開發和生產人員的工資要比北京上海低,物業的租賃和管理價格遠遠低于上海等城市。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加入世貿組織后許多方面可以先行先試,在服務業的對外開放方面有很多創新,與國際慣例比較接近。深圳的外商投資服務工作已經經過四次改革,各職能部門聯合辦公,政府職能放在一個窗口,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而能與外商比較好地進行合作。 另一方面,由于深圳的土地資源有限、戶籍政策的限制以及特區優惠政策的取消,包括政府信息公開度不夠充分等因素,導致深圳的市場開放度受到了障礙。 當一個人或一個公司開始創業時,對資源先要有一個很準確的評估,但在深圳,目前很多數據查不到,通過對各種機構和資訊的調查,他們都反映很多信息的獲得都很困難,很多數據都掌握在政府部門的手中,很難查到,還有很多是虛假信息。一些信息在媒體公開不完整,一些稍有爭議的信息則沒有公開,這方面跟香港差別很大,不利于創業活動的開展。 (七)有形基礎設施享用權 專家們給深圳市的有形基礎設施的評價很高,但是忽略了政府對有形基礎設施的管理。由于政府對有形基礎設施制度的管理效率比較低,增加了深圳市整個基礎設施的管理費用,也降低了基礎設施對經濟的貢獻率,增加了經濟運行的社會成本。 深圳市政府提出把深圳建設成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物流樞紐城市”,這不僅僅需要政府增加基礎設施的投資,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改進和加強對有形基礎設施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八)文化和社會規范 深圳是一個新興的移民城市。二十多年來持續不斷的移民過程使這座城市充滿創業激情和創新欲望。在深圳,城市年輕有活力,價值取向上允許標新立異,鼓勵創新,政府倡導“開放兼容、追求卓越、敢闖敢試、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大部分人對追求財富持寬容態度,思想比較開放,觀念比較超前,創業欲望非常強烈,同時,創業的成功事例能產生良好的示范效應。 深圳具有非常適合創業的文化環境,2003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證實了這一看法。在該報告中,深圳的價值取向指數、創業精神指數、創新氛圍指數均名列第一。這充分反映出深圳的文化及其社會心態正有力地支持著深圳的創業環境和創新優勢。 但是,正如有不少專家所指出:“在深圳,全社會的誠信度不高! 社會誠信環境不好,導致創業主要依靠自有資金;同時誠信體系的缺乏無形之中增加了創業的成本,并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創業者的信心。 社會規范上的欠缺是深圳良好創業環境中的不和諧因素,這與法律法規不完善和全社會的道德水平不高有關,也與深圳的特殊人口結構有關,人口的高流動性,使不少人甚至企業對深圳缺乏歸屬感和認同意識,因而誠信意識淡薄。 因而,深圳需要加大立法和執法的力度,注重提高市民的道德素質,盡快建立誠信體系。我們注意到,深圳市政府正在倡導“開拓創新、誠信守法、務實高效、團結奉獻”的新深圳精神,表明政府已經看到“誠信守法”對城市發展的意義。同時,《深圳市個人信用征信及評級業務管理辦法》已經正式實施,征信工作將逐步深入,數據庫建設將不斷完善,并將推廣到相關領域,最終目標是建成一個成熟的社會信用體系。這是一個好的開端,相信社會信用體系的建成會進一步改善深圳的創業環境。 七 改善深圳創業基礎條件的建議 1. 推動政府改革,增強社會服務意識。政府應該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減少政府各部門審批時間;增加政策制訂和實施的透明度;政府各部門建立面向社會的信息系統,方便創業者查詢各個行業比較完整和真實的信息。 2. 新創企業的資金應該主要來自民間而不是政府。政府應該制訂政策,釋放民間資本的能量,充分利用民營企業的良好資金籌措能力。這些政策包括:減少政府對產業發展的管制 ;放寬對民間資本的進入限制 ;利用深圳的立法權,率先為民營企業提供明確和有效的法律保護;鼓勵發展資本市場,建立風險資本的退出機制,包括盡快恢復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新股,并爭取早日推出創業板 。 3. 政府支持創業的資金,應該集中到創業的前期和研究與開發轉讓這些跟民間沒有競爭的領域,集中到為民營中小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競爭力提供服務上來。政府資源應更多地向創業者和創業活動的前期集中和傾斜。這樣做的好處是,用較少的資金就能支持較多的新創企業。而且,這樣做可以發揮政府的引導和示范作用。 政府項目容易受政治和腐敗的影響。一旦政府項目能夠保證項目實施的透明和公正,政府就應該建立風險資本基金 ,扶持、鼓勵和促進創業;建立中小企業貸款基金,從政策上鼓勵中小企業創業 ;建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提供信息、培訓、技術、管理和市場服務。 4. 改革戶籍人口政策,減少障礙,吸引創業人才,建立創業者對深圳身份認同。深圳雖然經濟發達,人口增長迅速,但是,人口中的文化程度并不理想。為了經濟的長期持續發展,教育的發展和人才的引進是政府應該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和未來的發展的基礎問題。從目前的情況看,引進人才,尤其是引進研究、開發人才、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有豐富經驗的技師和工程師等,能夠顯著改善這一情況,改善人口的文化比例構成。 深圳是個移民城市,有利于創業,但創業者對深圳的身份認同不足,這種情況需要改變,要通過改革戶籍制度,優化創業環境等措施,逐步形成創業者對深圳的認同感。 5. 加強高等教育和創業培訓。創業者的素質需要提高。從深圳目前的民營科技企業來看,不少還處于作坊式的家族管理階段,要把這些企業變大變強,需要加強對企業家的培訓。 大學應成為推動創業活動的重要力量。大學應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和創業者分享資訊和研究成果,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積極參與創業培訓;改革課程設置,注意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并鼓勵學生接觸企業,參與創業。 6. 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在知識產權得不到保障的環境里,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就可能減緩。深圳今后研究和開發應該重點在鼓勵和支持那些擁有自有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等的開發和研究,同時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 7. 加強與香港的聯系。 隨著CEPA的啟動,深圳應該增加與香港聯系的渠道和交通通道,建立各種新的聯系方式。這樣,才能吸引越來越多的港人北上,在深圳市購置房產、開辦實業,才能建立深港之間在產業發展和研究與成果開發轉讓方面更緊密的合作關系。 8.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系統,保證社會治安的穩定。從長遠的角度看,需要建立合理的社會保障系統,強化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減輕由于失業、疾病等所造成的部分市民的困苦,民生困苦會影響社會的穩定,并帶來許多無形的威脅。與中國內地其他地區政府不同的是,深圳市政府有比較充足的資金來建立本地區的社會保障系統,保證社會的穩定。對于經濟處于一個快速增長階段的深圳來說,這非常重要。 八 “全球創業觀察”對深圳的意義 “全球創業觀察”第一次對香港和深圳進行整體評估是件好事。深圳作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和香港連接珠三角的關節點,已由一個普通的農業地區成長為一個500多萬人口的現代都會, 2003年,深圳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達到17.3%左右,成為中國內地發展最快、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 深圳是一個年輕的移民城市,也是中國內地最早實施現代市場經濟的特區。這里積聚了一批年輕的創業者,成為中國創業者實現創業夢想的熱土和樂園,F在深圳正在朝著國際化城市的方向邁進,市委市政府提出深圳應弘揚開放兼容、追求卓越、敢闖敢試、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成為最適宜海內外英才創業的活力之都。因此,用某種國際標準分析評估深圳的創業環境,將其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比較,在一個更大的國際空間中分析它的特點,一直是我們十分樂意的研究項目。由此,當深圳作為一個城市地區第一次與香港一道加入到全球創業評估中來的時候,我們的研究神經是渴望而興奮的。 深圳從建市之日起就與香港捆綁在一起。雖然這兩個特區城市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經濟社會水平還有很大差異,但實際上,世界上沒有哪兩個城市會向香港與深圳這樣全方位的親密接觸,以至于其中任何一個城市脫離了另一方將無法生存。香港國際化的服務業與深圳國際化的制造業的發展是相互建立在對方的優勢基礎上的。香港的金融、貿易、航運、中介服務和深圳的信息技術產業、出口加工業和現代物流業都瞄準著國際市場,雙方都需要對方的支撐才能形成國際優勢。因此,在對香港進行創業評估的時候,加上深圳是有必要的,這兩個城市作為一個“和而不同”的都會圈整體,正在顯現出不可逆轉的一體化的創業趨勢。我們認為,作為一個充滿活力與希望的創業區域,港深都會圈將在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之后,迸發出更強的創業驅動力。 作者簡介:樂正,深圳市社會科學院院長、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