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過而不熱 斷言過熱尚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6日 17:07 南風窗 | |||||||||
本刊特約記者 王宏濾 發自沈陽 “中國經濟在運行當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最突出的就是表現在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過快,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問題也比較嚴重。這就造成了煤、電、油、運的供應比較趨緊,貨幣信貸的增長也過快,雖然這些問題是發展當中的問題,但是如果不及時加以妥善處理的話,也會給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2004年4月24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后,回答現場嘉賓提問時這樣說。 如魚在水,冷暖誰知? 自2003年開始,中國經濟就進入了快速增長期。2003年11月上旬,國家統計局正式向外界公布了2003年前三季度的經濟增長為8.5%。 當時,國家統計局負責人對外表示:“中國經濟已經結束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調整恢復期,進入一個新的快速增長期,經濟增長的支撐力量有了根本變化。去年我們憂慮的還是經濟如何持續增長,而現在一些人憂慮的則是經濟是否過熱。中國經濟已經越過一個轉折點。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長8.5%,電力緊張、鋼材漲價、住房和轎車消費大幅提升更使人們確信,中國經濟正邁向新的增長平臺。” 判斷經濟過熱有許多指標,除了投資指標外,去年的其它指標如物價、就業、潛在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差距均未顯示過熱。 可是,時過不久,2004年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3%,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了15.2個百分點。不少經濟專家紛紛對經濟過熱發出警告。許小年稱,中國經濟已經整體過熱,甚至有可能“硬著陸”。 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早在1994年就發現所謂“亞洲奇跡”缺乏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的支持,其增長是建立在消耗大量資源、資金、人力的基礎上的,不可能持續。 許也認為,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內地每百元固定資產可以產生50元的GDP產值,21世紀以來,每百元固定資產只能產生20元的GDP產值,宏觀效益大大下降,經濟增長越來越依靠投資,對資源的利用效率非常低下。而宏觀調控政策的執行受到房地產開發商、鋼鐵公司甚至地方政府等利益集團的牽制,容易導致調控難的問題,很有可能像1997年經濟過熱那樣,國家計委強制要求停建各個工程,最后導致了經濟的“硬著陸”。 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專家喬納森5月5日在亞洲銀行家峰會上說,雖然中國近期采取了宏觀調控措施,但尚未出現“硬著陸”的跡象。這些措施短期內可能有部分企業會受影響,但有利于中國乃至亞洲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 經濟學界也另有聲音,認為今年以來經濟走勢是“過而不熱”。經濟進一步升溫的跡象明顯,但是否一定過熱,不宜輕易斷言。 怕冷不怕熱? 國家開發銀行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王大用也聯想到了上一次“過熱”,他說,“2004年頭兩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3% ,可以與之相比的是1992年,那時全年接近50%。1994年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一直是順差,但今年頭兩個月,整個對外貿易已經出現了79億美元的逆差。” 他分析,目前國內能源瓶頸的凸現,油、電、煤出現了嚴重短缺,它們的價格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1992年,從那年初開始的生產資料價格漲勢不斷持續:全國鋼材價格狂漲,水泥價格猛漲。”他擔心,通貨膨脹急速升高,中國將進入“負利率”時代。 而經濟學家林木西所持觀點,與此截然相反:“不要輕言經濟過熱。” 林認為,判斷經濟是否“過熱”應該是以市場的需求為標準,如果有市場有需要,不管多熱都不能稱其為“過熱”。“過熱”有其獨特的形成原因,如果是由于銀行貨幣發行引起,是“過熱”無疑,后果必是通貨膨脹;如果是由于民間、外資和內部資本引起,不能稱其是“過熱”,而是正常的“熱”。 同時,還要看資源約束條件能否得到滿足,也就是說國家承受能力能否通過國際市場得到滿足,如果得不到滿足便是“過熱”。就目前情況來看,雖然表面上中國經濟已經“過熱”,但是從整體經濟分析的角度上看,是正常的“熱”。 “中國經濟怕冷不怕熱。”如果冷,一切問題都會出來了,會給金融、稅收、就業帶來嚴重問題,社會不穩定因素會迅速增加。他分析說,現在“投資熱”處理得當會迅速帶動“消費熱”。消費熱潮一旦來臨,將有利于中國經濟發展。 放手調控 4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中國經濟目前確實在某些領域存在投資過熱的問題,由于政府采取的是“漸進式”的調控措施,政策實施效果的顯現尚需要一段時間。 但是她警告說:“不要因為央行現在出手還比較溫和,就想趁這個機會趕快‘干一把’(加緊投資),導致經濟出現大的波動,造成今后的政策更加嚴厲。”“希望大家共同配合中央政府和央行做好宏觀調控,同舟共濟,這樣會更有利于中國和世界經濟的發展。” 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鋼鐵行業的投資增速仍達到驚人的172.6%,水泥行業在建項目計劃總投資也同比增長了133%。而宏觀調控的“嚴厲”措施也已出手,江蘇鐵本鋼鐵有限公司違規上馬概算總投資105.9億元人民幣的鋼鐵項目被叫停,為該項目開綠燈的常州市委書記等8名當地政府官員和銀行責任人被查處,公司法人因涉嫌經濟犯罪被拘留。 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中央顯示宏觀調控決心和力度的舉措。 作為民營企業的鐵本公司,其投資計劃是在2002年前做出的,正式投資在2002年初,當時政府主要擔心通貨緊縮,因此鼓勵投資和消費。 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和優點,就是它允許“試錯”。一個不斷增長的經濟,必然要有供求失衡,有過熱和偏冷,必然要有經濟周期。有學者認為,就算目前經濟的確過熱,對付過熱也應先運用經濟手段。在利率、匯率、稅收等經濟調控手段未充分運用的時候,行政手段應該慎用。 當某個行業的過剩、過熱苗頭出現時,這正是市場機制將要實質啟動之際。如果行政力量急于干預,就人為中斷了市場反饋的信號。即使短期取得成效,卻喪失了通過自行調整而提升整體經濟素質的機會。民營企業的經營自由和基本的財產權也應得到保障。 4月30日至5月6日,在剛查處鐵本案之后,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到江蘇考察工作時指出,既要遏制經濟過熱,又要保護發展的積極性。胡錦濤強調,各地各部門要把這種積極性引導到深化改革、優化結構、提高效益上來,保持經濟平穩協調較快發展。 本刊授權新浪網獨家發布,未經《南風窗》同意任何報刊及網站不得轉載,本刊保留法律追究的權利。如需轉載,請與南風窗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