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葉路在何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6日 16:16 南風窗 | |||||||||
最近幾年,盡管擁有“普洱”這樣的中國名茶,云南茶葉企業在與其他地區和國家的貿易競爭中正日益失去市場。 “現在,云南本地的茶葉企業效益都不行了,情況很令我們擔心。”2004年4月,云南省茶葉協會會長鄒家駒說,“但是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在我們手上很平常的普洱茶一旦被臺灣、香港商人買走后,無論價格還是名聲很快就翻番了。”
買茶好像買玉石 對于外界茶商大量進入思茅,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參與茶葉活動,人們意見不一。思茅市一名茶商說:“他們太喜歡沽名釣譽了,許多被他們拿到外面銷售的普洱茶,經常是以次充好,改變生產日期,甚至用出茶書來提高價格,欺騙消費者。” 鄒家駒說:“臺灣普洱茶書的功利意識太強,出書人自己有什么存貨就編造什么歷史,往往都是以介紹、愛護普洱茶的名義,但目的都是為了賣高價。” 有人從2004年春的廣交會上給鄒家駒帶來一張《普洱茶圖譜》。圖上的鳳凰沱茶,標明是20世紀70~80年代生產的。無獨有偶,他不久前看到臺灣2000年出版的《普洱茶譜》一書上也標明早期鳳凰沱茶產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鳳凰沱茶產于20世紀80年代。 鄒家駒說:“這些圖譜太離譜了,南澗生產鳳凰沱茶是20世紀90年代的事。我聽說在上海、廣州等不少地方鳳凰沱茶圖案上的鳳凰都貴得分單眼皮雙眼皮了。真好笑,印刷上的問題都有文章做。” “廣州芳村賣的云南《普洱茶圖譜》謬誤太多了,這樣使渾水摸魚者宰客會更加得心應手。”鄒家駒說,“現在市場上賣的所謂陳年普洱茶,絕大部分都不是真的。普洱茶消費者,特別是普洱茶經營者,買茶時不能只靠耳風、只靠眼里誘人的標貼,還要充分使用自己的嗅覺和味覺,運用頭腦和知識,品評出歲月,品評出歷史。” 云南農業大學教授周紅杰說:“這些問題可以說是現在普洱茶‘商文化’的重要內容,這種文化的出現對普洱茶的發展短時間內表現出推進作用。然而,負面的影響將是對云南茶葉的重大損害。最大的悲哀是云南的茶人不懂云南茶葉,而追隨外來‘名人’,盲目崇拜,并相互利用過分炒作,使普洱茶失去了本來面目,進入了神秘的文化行業。” 周教授認為目前市場上以香港、臺灣為主流的普洱茶已經成為看包裝、講年代、視陳舊、比名氣、尋來源等玄學體系。而真正講科學、講客觀、講真實需要花很多的時間。“這些問題需要引起茶學界、云南省政府的重視了。”他說,“我們從事茶葉教學的人時常無法解釋,為什么許多人要去把學氣功的或是看大門的、做小生意的外來人都奉為‘茶王’,而不愿學習一點科學的知識。” 鄒家駒有一名酷愛普洱茶的朋友,前些日子在昆明一家茶館喝了一壺據說是50年的普洱磚茶,消費2000多元。鄒問他味道如何,他卻不知道如何回答。鄒告訴這名朋友肯定上當了,云南大學外語系畢業的一名女導游興奮地告訴過他,不久前她帶了一名印度人到那家茶館買茶,三筒茶的價格3000多元。印度人前腳走,店主后腳主動跟上給了她1000多元的回扣。 “現在對于許多不懂普洱茶的人來說,其價格的離奇變化完全可以用買賣玉石來比喻了。”鄒家駒感慨地說,“什么都可以作假,但歲月假不了,滄桑歲月流失在普洱茶上的陳香和滋味假不了。” 誰來整合普洱茶 但是也有人對各種各樣炒作普洱茶價格的情況持樂觀態度。 “茶葉價格的內外有別,往往在于營銷手段,而普洱茶本身的品質并不差,現在最為缺乏的就是營銷。”思茅市茶產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夏兵說,“如果市場能接受,就說明普洱茶具備這樣的價值,只是以前人們沒有重視;如果市場不接受,則怎么努力、吹噓也沒有用。” 夏兵認為:“現在思茅所有茶企業的效益都不行,根本沒有力量去和別人競爭。本來上海、湖北等許多專家已經發現普洱茶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并且已經從中提取出有效成分,但是目前一直沒有爭取到國家權威部門的科學認定。”由此他遺憾地認為:“普洱茶的茶文化和茶品位一直沒有被營銷出來,所以想爭取更高的經濟利益,想大規模擴展高端市場明顯底氣不足。” 目前,思茅本地的茶企業基本上還處于賣茶葉原料的境地,很多連生存都成問題,根本談不上獲取高利潤。思茅的茶葉效益在云南省內已經是最好的,所以可以想象云南全省茶葉行業的低迷狀態。而作為每年有近10億元財政赤字的思茅地方政府已經沒有能力“自己建設自己,自己發展普洱茶”。 “我認為引進外資是最好的辦法,包括引進一些先進的管理和營銷方法,不僅僅是普洱茶,整個云南的茶葉行業都需要這樣的整合和變革了。”夏兵說,“我不反對外面的茶商們千里迢迢來思茅投資、認養,或者承包茶園經營,不管是名義上還是資金上的,因為他們在外面為了賺錢,努力宣傳的都是普洱茶、云南茶的好處。只要我們政府的管理、服務工作跟上了,都可以給云南茶葉帶來良好的影響和結果,成為我們發展的機遇。” 夏兵還說:“我一直在和許多人說,如果我們的茶產業要發展,就必須做好讓別人先發財的思想準備;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太多考慮得失,提前去討價還價,那么就我們現在的茶葉條件很難吸引來最好的合作伙伴。” “現在,如果有人能夠從種植、加工和銷售上整合云南普洱茶,即全部壟斷云南普洱茶市場,將形成一個巨大的利益空間。”思茅市的一名茶葉官員說。 2004年4月初,一家北京企業自己找到思茅市,表示經過調查研究,認為思茅的普洱茶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他們希望能夠進行合作。具體的做法是:由政府出面做工作,讓思茅市所有的茶葉企業通過合同的方式全部賣給北京公司,然后由他們進行統一營銷。這家公司還表示:“如果一切順利,下一步將考慮在思茅投入巨資,建立專門的生產基地。” “我們應該歡迎更多這樣的合作者,甚至競爭者。”夏兵說。 中國擁有世界23%的茶葉品種,但茶葉的世界生產份額卻只有6%。以產大葉茶為主的云南省目前茶葉產量每年約160萬擔,為中國第三產茶大省,但是云南的茶文化在中國處于低水平狀態,遠遠落后于沿海地區。張順高教授說:“雖然云南是產茶大省,并且在喝茶方面有著悠久歷史,但是云南幾乎沒有什么中國知名的茶葉品牌,當然中國在國際上也沒有什么知名的茶葉品牌。” 現在,包括云南省在內的中國生產、加工茶葉的地點極其分散,而且制茶技術很少更新改良。大部分中國茶葉出口是散裝,而不是像國際通行的那樣,用精心包裝的集裝箱出口。 誰更重視云南茶產業? 20世紀80年代初,香港港九茶葉商會會長郭宏廉就在廣州交易會上告訴鄒家駒:香港民眾在長期的普洱茶飲用中發現,用越南、泰國乃至大陸廣西、廣東原料生產的普洱茶,應市可以,但不宜長期存放;而用云南大葉種原料生產的普洱茶,耐放耐泡,如加工得當,在長期自然陳化中去掉較為強烈的苦澀味,滑口陳香,必定成為普洱茶之極品。 鄒家駒說:“那些年在交易會上,廣東、四川和貴州的普洱茶攤位上門可羅雀,我的身邊卻時時擠滿了港澳茶商。云南普洱茶得以傳播發展,在眾多的競爭者中獨樹一幟,與云南普洱茶產區內豐富的古生和栽培型大茶樹有著密切的關系。” 對比下來,目前作為生產普洱茶的云南人好像都不如外地人懂普洱茶,“這是可笑又可氣的事情”。云南農業大學教授周紅杰說:“歷史上所指的普洱茶,實際上是以云南大葉種茶制成的曬青毛茶為原料、經加工整理而成各種云南茶葉的統稱。現代的普洱茶是將曬青毛茶后發酵處理精制而成。有人不懂茶葉歷史,將兩者混淆起來,搞出什么普洱紅茶、普洱綠茶、普洱……等等,令人發笑。” 前些年,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云南許多地方片面強調高產,強調低產茶園改造,致使大片古生茶園消失。國家茶葉質量檢測中心主任駱少君認為:“萬畝成片集中的良種茶園不是好事。生態環境沒有了,病蟲害發生頻繁,不得不大量使用農藥,而使茶葉農殘超標,嚴重影響了銷售和出口。” 20世紀70年代中,銷往西藏的云南緊壓茶出了問題。藏民反映飲后出現頭昏、腹痛、腹瀉等癥狀。國家民委專門派人下來調查發現:那時茶葉產量有限,云南省茶葉公司文件規定可以收購一部分荒野茶(開始叫叢茶)拼入邊銷茶。不知是拼配比例出了問題,是銷區不對路,還是采摘不認真,誤采誤收了類似野生茶葉的其他植物。總之,云南緊壓茶從此大批退出了西藏市場。 云南大學茶學系教授蔡新說:“我們的祖先在長期接觸野生茶樹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知道哪些樹種可食用,哪些樹種不可食用。盲目籠統地說食用野生茶葉好是會出問題的。勐海巴達大茶樹也屬大理種,但不能食用。在茶葉拼配中使用過多的伊洛瓦底種(也叫滇緬種),同樣是有害無益的。 目前,對比外界對云南茶葉的積極關注,云南省內的一些狀況卻令人不解。對外自稱“世界茶鄉、普洱茶都”的思茅直到2003年8月才成立了專門的政府管理機構,10月才開始工作。而在思茅市所有的領導中,對茶葉工作歷來只有“分管的領導,沒有專管的領導”。 本刊授權新浪網獨家發布,未經《南風窗》同意任何報刊及網站不得轉載,本刊保留法律追究的權利。如需轉載,請與南風窗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