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德經濟論壇在天津召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4日 09:07 經濟日報 | |||||||||
本報天津5月23日電 2004年中德經濟論壇今天在這里舉行,來自中德兩國的政府官員、知名企業領袖和著名經濟學家就“企業的跨國合作與發展機遇”這一主題展開研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張立昌同志給論壇發來賀信。 隨著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德經濟合作的廣泛開展,不僅跨國公司,連中小企業也走到前臺,認真探討國際合作與跨國投資的可能方式。據有關統計,截至今年2月,德國在華
在論壇上,中德兩國的跨國公司和中小企業同臺亮相,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謝伏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佳貴,中國工業經濟協會副會長艾豐以及中德兩國著名經濟學家、企業家沃爾特、樊綱、范恒山、戴根有、李維安、魏新、劉曉光和近20多家德國企業代表參加了研討。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張立昌同志在賀信中說,中國經濟的發展與繁榮為包括德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了豐富的投資機會,為尋求共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石。天津市制造業基礎雄厚,配套能力強,中德企業相互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經貿合作的潛力很大,能在現有的基礎上,取得更進一步的突破。 參加論壇的代表就中德兩國中小企業相互投資合作、中國當前宏觀經濟形勢、跨國企業的投融資環境以及“德國制造”和“中國制造”在中國市場上各自所扮演的角色等問題作了深入而廣泛的研討。論壇還提出“海河三角”經濟次區域的概念,認為在新的形勢之下,環渤海經濟圈再一次受到關注,并有可能在進一步的區域細分和水平分工中取得新的突破。包括京津冀在內,西向山西北部、內蒙古西部和山東部分地區的扇形地帶即海河河系三角,將是環渤海地區的重要經濟引擎。 對于這個經濟區域,學界有很多說法,如大北京、京津冀、京三角、京畿圈等。最近召開的“京津冀都市圈發展研討會”提出了3+2首都經濟圈的構想,并表述為“一軸”,即京津塘高速公路為軸形成產業帶,以京津兩市作為首都經濟圈雙核心,推動京津塘和京津保產業區和京張承生態涵養區的發展,加入內蒙古和山東部分地區。這其實已經明確了海河三角經濟區的大致范圍。 本屆論壇由中國《經濟日報》社主辦,德國《中國之窗》雜志社(China Contact)、德國中國商會、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聯合協辦,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企業家》雜志社承辦。經濟日報社社長武春河在會上致辭,中共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管委會主任皮黔生,經濟日報社總編輯馮并等分別主持了會議。 (記者 盧盤卿 康華 連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