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稱加息與否還需繼續觀察 息口緊盯5%通脹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2日 13:07 《財經時報》 | ||||||||||
央行加息與否主要看真實貸款利率是否為負;周小川指“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還沒到5%,我們需要觀察” 本報記者 謝姝 當中國的央行、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經合組
5月19日舉行的北京國際金融論壇上,近30位海內外金融巨頭圍繞“中國金融發展與金融業治理結構”主題,闡述了各自代表的機構對中國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改革領域諸多熱點問題的觀察判斷。 周小川:是否加息還要觀察 長達30分鐘的演講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閉口不談貨幣政策問題。演講結束后,周小川未能順利離開會場。比工作人員更敏捷的大批新聞記者將他團團圍住:“央行可能加息嗎?”“加息條件是否成熟?”“如果美聯儲加息,央行怎么辦?”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還沒到5%,我們需要觀察。”周小川一邊在工作人員的護衛下擠出重圍,一邊留下幾句話——是否加息,還要“先看看”,一是“看綜合的經濟指標”,二是“看以往政策出臺的效果,時間會比較長一點”。 央行副行長吳曉靈此前也曾指出,央行加息與否,主要看真實貸款利率(通漲率減去名義貸款利率)是否為負。目前中國一年期貸款利率基準為5.31%。可見周與吳的說法吻合,而且都預示著,5%的通漲率已成央行決定是否加息的重要指標。 不過,按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預計,盡管GDP、CPI的增長率在二季度還會高位運行,但下半年都會有所回落。這或許是周小川一再強調“還需要觀察”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中國是否需要加息,周行長在等今年二、三季度的數據。 海外投行看抑制“過熱” 近一年來中國物價上漲明顯,政府頻頻出臺政策限制地產、鋼鐵等行業“過度投資”。國際金融巨頭尤其是投資銀行家對此表現出的態度是:希望中國政府在采取經濟和政策手段限制經濟過熱時,避免使用強硬措施。 瑞銀投資銀行(UBS)全球執行主席里昂.布里坦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說:“就目前表現看,很顯然,中國非常不愿意采取強硬的措施升息”;“希望中國政府保持一貫的開放態度和積極政策。” 他表示,瑞銀作為首家獲得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格的投行,在6億美元的投資額度即將用完后,將考慮申請更多投資額度。這最終取決于中國政府的批準。布里坦勛爵并不諱言:瑞銀在中國的胃口不僅限于通過QFII投資A股,對于將內資企業、民企帶到海外上市也非常感興趣。 摩根大通銀行國際總裁安浩德指出,中國正接近利用高投資和“趕超”技術經濟所能取得的增長極限;為了促進經濟持續增長,應保持“經濟開放”,即讓物價和生產要素來真實反映資源的相對稀缺性,讓價格信號實際指導生產者和消費者作出決策。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蒙代爾則對中國存在“經濟過熱”一說提出了不同看法。他的理由是:中國的供應還是長期性的,而且并未實現全面充分就業,全球能源和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是世界經濟復蘇,特別是美國經濟復蘇的結果,并不是中國造成的。 “當前中國如采取過激措施治理經濟過熱的話,可能會帶來經濟增長的下降。”蒙代爾說。 450億注資:花錢買好機制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說,國務院動用450億美元外匯儲備為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補充資本金,初衷是“花錢買好機制”。 他指出,中國的銀行治理結構的關鍵問題主要是兩個:一是建立健康體制的董事會,為使其有效開展工作,董事會下面應建立三個以上的獨立的功能,即審計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薪酬和人事提名委員會,重要的決定應當由各委員會集體做出,而不是依賴于個人的決策。另外一個重要環節是人。銀行要努力引進管理人才,主要人才最好有來自發達市場的高素質的管理人;董事主席應該由高素質的獨立董事擔任。 對于金融產品創新的更多需求,已被政府和外資銀行同時提出來。 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強調,資本市場要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積極擴展保險資金、社保基金、企業年金、補充養老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入市渠道,規范發展QFII等境外投資力量。隨著利率逐步市場化,開發衍生產品也成為當務之急。現階段將主要促進擴大公司債券發行規模。 今年前4個月,證監會沒有披露一家境外機構獲得QFII資格的消息,而5月中旬,三天內已接連批準了三家QFII——美林國際、恒生銀行、大和證券,創下“批復紀錄”。這是一個明顯的政策信號。 花旗分析不良貸款處置 花旗銀行董事長、花旗集團高級副董事長威廉.羅茲指出,20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都存在一個現象:逐漸自由化的銀行系統在沒有足夠的銀行監管和明確的政府擔保下,導致國內信貸迅速擴張,而同時很少考慮借款人的信用情況。 花旗研究認為,經濟要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要在風險控制和預期回報的基礎上,將款項發放給最具效率的借款人。但在中國,信用決策往往被市場目標和利潤目標所驅使,或被政策因素影響,而不是出于借貸的審慎原則。 花旗指出處理銀行業不良貸款風險的最佳途徑:一是認識現存的問題,在系統中迅速界定壞賬的數量和嚴重程度;二是有步驟地沖銷壞賬,出售不良資產,或及時界定損失,剝離壞賬;三是以最快的速度重新資本化和重建壞賬儲備;四是重新整合和改進現有的信貸程序,并建立堅實的信用意識,例如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制定損失評估和壞賬準備提取制度;五是金融機構應不斷增強內部審計體系,關鍵職能部門的審計都將直接匯報給董事會,或管理層以外的獨立主體。 他提醒說,隨著石油價格高漲、利率上升、息差增大和信貸緊縮,金融機構可能面臨更大的壓力。“我建議中國政府在盡可能審慎的基礎上,盡快推進已宣布的銀行業和金融體制的改革,尤其要采取措施進一步降低不良貸款,并確保不產生新的貸款問題。” 外資銀行通道拓寬 “最終進入人民幣業務市場并與中國公司一起運營,將成為許多機構期待已久的分水嶺。”德意志銀行集團董事長約瑟夫.阿克曼說。 外資銀行目前業務主要集中在批發市場上,但他們在保險、衍生產品、交易以及債信風險管理方面也有出色的專長;零售業務方面,2003年上海外資銀行來自本地業務的稅前利潤達到50%,2001年僅為16%。其中,為富人提供的個人服務是頗具吸引力的領域,信用卡、汽車貸款或抵押貸款逐漸成為外國銀行與中資伙伴合作的目標。 德意志銀行研究認為,消費者融資和消費者信貸將成為中國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外資不必建立全國性分行網絡,僅在幾個大城市建立商業網點就有可能帶來超過多數歐洲國家的潛在客戶。 阿克曼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03年底,來自19個國家的62家外資銀行,在中國設立了191個運營機構,總資產接近4000億元人民幣,比2002年增加了21.5%;但這個龐大的數據也僅占銀行總資產的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