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重化工時代將面臨多重挑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09日 20:56 《中國科技財富》 | ||||||||
當下,已經沒有什么力量能夠阻止中國邁入重化工時代的腳步,但是在眾多約束條件(和平時期、能源、市場、人口、技術、環境約束)的制約下,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也有可能出現反復。 在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中,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帶以及東北老工業基地為代表的區域經濟日漸成型。沿海發達地區與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差距在日益擴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傳啟將中國當下的現代化進程總結為“長江模式”,“整個國家的現代化是有梯度的,所以現代化進程只能向前,而不能后退。否則,發達地區就會擠占非發達地區的發展空間。如果發達地區的發展出現倒退,就會出現地區經濟間的‘互相殘殺’的現象。”何傳啟對記者說,“在倒退中的前進,是犧牲原有財富的基礎上的增長。這種在倒退中的發展可能對于局部地區是有利的,但是從全國經濟布局來講卻是弊大于利。” 中國未來的工業化進程恐怕更要正視這樣的問題。不同地區的現代化程度是不同的,如果那些已經完成工業化進程的地區,如京、滬和沿海地區,從發展知識經濟的道路上退回到工業生產階段,將有可能擠占欠發達地區工業發展的市場空間。這樣的矛盾,已經在長三角與東北老工業基地之間顯現出來。 “中國要想不讓現代化進程出現地區間的斷裂,就要使不同產業形成合理布局,各經濟體形成自己的發展空間。”何傳啟說,“在此基礎上要努力突破原有產業循環,如果不能打破原有發展周期,經濟就會在原地循環。” 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重化工化可能將使中國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重化工業具有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特點,所以,由它推動的經濟增長不一定會帶來就業的同步增長,在某些行業甚至會導致就業人數的絕對減少。有人測算,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在輕工業階段,大約能安置300萬人就業,而在重化工業階段,只能安排70萬人就業。試想英國在工業革命的過程中將其一半的人口移民海外,中國經濟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導致就業機會大大減少,就業問題會更加嚴重,同時伴隨工業化而來的城市化進程加快也會使就業問題日漸突出。 近年來出現的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不同步,工業發展與鄉鎮企業發展不同步,以及由此導致的就業形勢和“三農”形勢(特別是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形勢)的嚴峻化,都與我國開始進入重工業化時期有著直接關系。重工業屬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度較大,但吸納就業的能力較低,因此與輕工業和第三產業相比,容易出現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不同步的現象。近年來我國經濟雖然一直在穩定增長,但就業形勢和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形勢卻日趨嚴峻。 與之相應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將成為重化工時代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國的社會保障剛剛開始建立,隨之而來的重化工時代排斥勞動力的特性和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農業勞動力的轉移都將加重社會保障體系的壓力,給我國的收入分配體系提出了一個大問題。能不能在今后15-20年中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將關系到中國經濟和工業化進程的順利推進。 回想起中國一百年來的工業強國夢均告破滅,人們不禁要問:中國這一輪的重化工進程能否一帆風順呢? 當前這一輪重化工業化投資熱潮所帶動的經濟擴張,與改革前重工業自我武裝、內部循環的發展基礎完全不同,它與消費結構升級和中產階級逐步擴大密切相關,有基礎產業供給能力增強為支撐,是中國工業化向中期階段縱深推進的歷史必然要求。 當下,已經沒有什么力量能夠阻止中國邁入重化工時代的腳步,但是在眾多約束條件(和平時期、能源、市場、人口、技術、環境約束)的制約下,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也有可能出現反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