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西到遠東的文明對話 中歐接近與世界未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08日 19:22 瞭望東方周刊 | ||||||||||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胡奎 北京報道 當曾經創新了人類文明史的歐洲和中國攜起手來,人類未來將面臨怎樣的文化畫卷與歷史時空呢 西歐的春天總是姍姍來遲,但中國總理溫家寶5月2日踏上這片土地時,一切都顯得那
“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這是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盧秋田在接受《望東方周刊》專訪時的評論,他說:“這是中國新任總理第一次出訪歐洲,也是歐盟完成第五次東擴后首次迎來外國領導人的訪問,無論對于歐盟還是對于中國來說,意義都是特別重大的。” 盧秋田曾在歐洲工作過28年,任過駐荷蘭、盧森堡、羅馬尼亞、德國等多個國家的公使、大使,2001年底才從駐德大使職務上退居二線。這位曾親眼目睹歐盟一步步擴大的中國外交家,對于此次溫家寶總理的歐洲之行格外關注。 “這是一個新的歷史時刻。”他說。 歐盟擴大與中國崛起 就在中國總理到來的前一天,5月1日的夜晚,歐盟各成員國的天空曾被無數的彩燈和禮花照亮。對于歐洲人來說,傳統的國際勞動節在這一天多了一層新的歷史內涵:一個新歐盟在這一天正式誕生。 經過第五輪擴大,歐盟成員國從以往的15國激增到25個,歐盟成了擁有4.5億人口的世界最大單一市場,生產總值和貿易額分別占世界的20%,其GDP總量與美國近似,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所占的份額超過美國一倍(即使扣除歐盟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也與美國相仿),其在海外直接投資規模也大大地超過了美國。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歐洲研究會常務理事沈驥如,甚至將歐盟的擴大稱為一次“歷史創新”。他分析說,這25個歐洲國家過去曾有過分歧,有過戰爭,有過強烈的意識形態對抗。但如今,他們通過和平的方式和民主協商的手段,自愿結成一個新興的經濟和政治共同體。 與歐盟的這一歷史創新相呼應的,就是發生在亞歐大陸另一端中國的和平崛起。沈驥如認為,歐盟的和平擴張與中國的和平崛起,都在打破過去大國崛起要爭奪市場、原料、勢力范圍和霸權地位的歷史傳統。 從1993年成立至今,歐盟一直致力于建設一個“沒有內部邊界的統一大市場”,形成“你的市場也是我的市場,我的空間也是你的空間”的歐洲大家庭格局。在歐盟內部,德、法兩國實力最強,但他們卻非霸主或盟主,因為歐盟對于重大事項的表決機制是“加權的多數通過制”。 與之對應的是,中國新領導人提出要走“和平崛起新道路”,將“不會威脅任何人”,將崛起手段定位在和平、開放、合作與共贏的“新模式”上。 包括盧秋田、沈驥如在內的多位中國學者認為,中國與歐盟對未來國際格局和人類前途有著共同的理念認知:雙方都主張國際關系民主化,都希望建構一個多極化的世界。理念一致,行動相互呼應。 去年剛從歐洲訪問歸來的南開大學全球問題研究所所長龐中英,將中歐接近稱為一種基于雙方自覺的“共同的戰略部署”。他對《望東方周刊》說:“以溫家寶的到訪為標志,中歐兩個新興的崛起中的政治力量在新的人類歷史時空里相遇和交匯,世界格局必將為之改變! 歐洲人的中國觀與中國人的歐洲觀 “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這是溫家寶與每位歐洲領導人會晤時,雙方都必提到的一個詞匯。而回溯到一年前,中歐領導人在正式場合談到雙邊關系的定位,用的仍是“全面合作伙伴關系”。詞語的變化反應了中歐關系再上新臺階。 盧秋田會長如是解釋“全面戰略伙伴”:全面,即全方位、多層次、多領域;戰略,即全局性、長期性和穩定性;伙伴,即互信、互利、平等、雙贏。 中國歐洲學會會長、社科院歐洲所原所長裘元倫對《望東方周刊》說,中國和歐盟目前都處在發展的非常關鍵時刻。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確立,對雙方關系影響至深。 他分析說,看看溫家寶與各國領導人討論的問題單子,就可以看出雙方關系的加深,“就像兩個人關系好,一見面就有很多話要談,而且談得深”。 溫家寶帶去了有關政治、經濟、軍售、文化、安全等方面的廣泛議題,其中最主要的還是經貿,將涉及高科技合作、技術轉讓、爭取早日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歐盟東擴短期內對中國造成的貿易損失與補償手段等等。在訪問德國時,雙方還專門談到擴大中小企業合作的問題。 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曾于不久前率領幾乎全套班子訪華。據了解,普羅迪曾在會晤時與胡錦濤“打賭”:10年后,歐洲將是中國最大的合作伙伴。 其實根本用不了10年。隨著此次10個東歐國家的加入,歐盟在外貿總量上已超過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 有人稱歐盟擴大對中國是雙刃劍。對此,國際政治分析家關愚謙指出,歐盟剛剛接納10個新成員國,大部分皆為中國長期打交道的伙伴。10國加入歐盟以后,將會降低關稅壁壘,使中國面臨的貿易和投資機會大增。 裘元倫指出,中歐關系不像中美關系那樣存在深層次和結構性的內在矛盾,雙方在一些領域有分歧,但雙方處理分歧的方式是負責任和相互尊重的,并且,這些分歧都在日益縮小,共同利益在不斷擴大。 從遠西到遠東的文明對話 在歐洲人的地理教科書上,歐洲處于亞歐大陸的最西端的“歐洲半島”上,而中國則在這塊大陸的最東端,即所謂遠東。一西一東,天然一體,并分別發育創造了東西方兩大文明。 這兩個文明在一百多年前曾有痛苦的沖突。中華文明因為歐洲駛來的炮艦,而幾乎終結了它五千年的傳承。 而今,伴隨著中國總理來訪的步伐,以及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確定,人們感受的是前所未有的東西方兩大文明的對話與融合浪潮。 裘元倫教授指出,對今天的中歐雙方的政府和人民來說,都有一個重新發現對方的過程。從歷史上講,中國人較早了解到的是歐洲而不是美國。但二戰后,中國人交往最多的是美國。歐洲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前期,在中國人心目中的排位還是較靠后。相同,中國人在歐洲人心目中的排位也一直靠后。 但今天,從中國政治家到專家學者,從商人到普通民眾,人們越來越多地發現有著同樣悠久歷史文化積淀的歐洲人的高雅、厚道與可親近,感受到歐洲科技和工業的實力。 許多中國人還從歐盟國家對待伊拉克戰爭的態度,感受到了歐洲人的安全觀。大部分歐洲人對文明多樣化和文化多元性的看重,與強調美式民主并信奉單邊主義的美國人有著不同。 盧秋田會長認為,正是這些理念的接近性,使得中國和歐洲正打破“文明沖突”的預言,走向“文明的融合”。 盧秋田認為,今天中歐接近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天時、地利與人和條件。現實的國際政治使得中歐兩國都有相互借鑒和借助的需要。新歐盟的誕生使中歐對話與合作的平臺更加寬廣,而中歐領導人之間表現出來的由衷地相互欣賞、信任、尊重與和睦關系,亦成國際外交舞臺的動人風景。 “中國和歐盟為建立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所做出的歷史創新是相互呼應、相互支持的。這是雙方開展長期、穩定、全面合作的堅實政治基礎。中國和歐盟的真誠合作將對21世紀世界的面貌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和歐盟是推動當代世界歷史創新的戰略伙伴!鄙蝮K如研究員的這一判斷,亦代表了許多中國人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