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用難以約束 國家助學貸款遭遇商業難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07日 11:15 南方周末 | ||||||||||
高校擴招后,為幫助貧困學生就學,國家出臺了助學貸款政策。但是,實施這項政策的商業銀行又面臨著降低不良貸款的強大壓力,當它們發現助學貸款的還貸記錄不佳后,就在部分高校暫停了這項業務。帶有很強政策性卻又定性為商業貸款的國家助學貸款正處于兩難境地 □本報駐京記者 盧嶸
助學貸款處于兩難境地 貧困大學生上學的“救急錢”———國家助學貸款在今年走入申貸兩難的困境。記者近日從不同渠道證實:由于畢業大學生還貸情況不佳,貸款風險凸現,部分高校的助學貸款已經暫停。 教育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等部門今年1月19日聯合發布的一個通知也間接證實了這一情況,通知明確提到“國家助學貸款業務不能擅自停辦。對轄區內已經被停辦國家助學貸款業務的高校,中國人民銀行各分行要組織有關部門,加強溝通協調,采取積極妥善措施盡快恢復”。 記者從北京部分高校的學生貸款管理部門了解到,今年除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三所知名高校,大部分學校的助學貸款都處在暫停階段。即使上述三所學校,銀行發放助學貸款的名額每所學校也控制在100名學生。在北京,助學貸款在曾經的主要承辦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下屬各支行基本上已經暫停。“我們沒有正式的文件,但實際上今年各支行都沒有審批新的助學貸款了。”工行北京一個支行專門經辦助學貸款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在廣州,至少有兩所大學的助學貸款也被停辦。沒有停辦這項業務的一些商業銀行基層行的行長也明確表示,這項貸款風險大、成本高,準備大規模收縮。 1999年開辦的國家助學貸款,從去年到今年陸續進入首批貸款的還貸高峰。但是,這項單純依靠學生個人信用作為條件的商業性質貸款正因為還貸記錄不佳而動搖著銀行開辦此項業務的信心。 記者從幾家商業銀行了解到,不少高校畢業生此項貸款的違約率超過了20%,有的高校甚至達30%—40%。由此造成的結果是:一方面,一些去年入學的高校貧困新生至今申請不到貸款,為交不上學費而焦急萬分;另一方面,在對新的不良貸款考核異常嚴格的情況下,各個商業銀行不愿再審批新的助學貸款,能拖就拖。 帶有很強政策性卻又定性為商業貸款的國家助學貸款正處于兩難境地。 貧困學生急需助學貸款 對于占所有在校大學生總數約20%的貧困大學生來說,沒有助學貸款,要完成學業是不可能的。 以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系2003年入學的貧困新生呂翼非為例算一筆賬,可以清楚表明助學貸款的救急價值何在。 呂翼非來自廣西桂林靈川縣山村,在廣西屬相對貧困地區。家里三兄弟。除了他上大學外,一個弟弟在外打工,自己養活自己;一個弟弟在讀高中,每年花費要4000多元。父母在家務農,靠種養全年收入有5000元左右。 呂翼非去年以第二志愿被北京林業大學錄取。在錄取通知書上,學校已經列明第一年的學費住宿等費用要8000多元。作為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家里的父母親戚朋友只湊夠了3000多元。這是其來北京上大學的全部費用。呂翼非是通過學校專為貧困學生設立的“綠色通道”緩交學費完成入學手續的。入學后,呂翼非成功申請了新長城助學金,4年共8000元;一次性的國家獎學金4000元;再加上上學時帶來的3000元,這就是他完成4年學業的所有開支來源,平均每年不到4000元。 呂翼非上學每年的花費又是多少呢?學費每年大約5000元,住最便宜的宿舍每年要800元,書本教材每年要700元,他將自己的伙食費控制在每天9元錢,即使不算其他學習生活開銷,呂翼非在林大學習,每年至少要用1萬元。“現在有空的時候,就出去派傳單、做調查,一個月能有100多塊錢收入。只有有額外收入時才能吃得稍微好一點。” 去年9月入學后,呂翼非在學校幫助下,向工商銀行北京中關村支行申請了四年共2萬元的國家助學貸款,但直到今天貸款還沒有批下來。他所在班級33個學生中還有兩位同學也申請了助學貸款,也同樣沒有批下來。“沒有貸款,就根本沒有辦法給學校交學費。” 記者在林業大學學生助學貸款管理辦公室采訪的時候,信息系的一個女生也充滿期望地來補交申請助學貸款的材料,她所在的班申請貸款的同學也有3個。在北京高校里貧困學生較多的林業大學,目前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的人數超過了1000人。 “1000多人的貸款申請沒有一個批下來。雖然我們還在收學生的材料,但實際上,我們沒有告訴學生,和學校掛鉤的助學貸款的審批已經暫停了。”該校助學貸款管理辦公室的老師有點無奈,“開辦助學貸款是國家的政策,我們又向學生宣傳了,現在沒有文件說要停止這項貸款,所以我們還是要幫助學生辦理有關的申請手續,同時和銀行進行協商爭取。這樣的協商已經好幾輪了。” 助學貸款是高風險業務 毫無疑問,還貸記錄不佳是助學貸款遭遇瓶頸的直接誘因,并導致從去年9月份以來,高校和銀行在貸款問題上僵持。 作為發放了北京高校大部分助學貸款的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信貸科拒絕向記者明確表示是否已經暫停辦理這項貸款。 曾經給首都醫科大學學生貸過款的北京市商業銀行一家支行行長訴說了自己的苦惱:“和房貸、車貸等擔保貸款相比,助學貸款是信用貸款,這種貸款風險是最大的。我不能說大學生的覺悟不高,但在社會信用系統還不完善,法律訴訟又往往找不到人的情況下,一般商業銀行都不會主動去做這種貸款。更何況現在銀監會對新增不良貸款控制非常嚴格,我們行甚至要求新增貸款風險是零。如果因為助學貸款形成幾百萬不良資產,作為一個支行是無論如何也承受不了的。” 中國銀行浙江嘉興分行的王權行長曾對媒體算過一筆賬:“對銀行來說,辦理和管理一筆幾千元的貸款同一筆幾十萬的貸款是一樣的。助學貸款的特點是金額少業務量大,造成這種貸款的成本高,利潤低。另外就是追討麻煩。大學生畢業后分到五湖四海,銀行業務員催幾十幾百個賬戶還貸是很麻煩的,何況有時候還不知人的去向。追討幾千元一筆貸款,花的機票錢都不止這個數了!” 王權透露,在他們發放的幾百筆助學貸款中,不能按時還貸的達到了30%多。 其實,國有商業銀行對國家助學貸款不積極的態度由來已久。為了推進國家助學貸款的實施,2001年6月,教育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曾專門召開全國助學貸款工作會議。在那個會上,當時的央行副行長肖鋼系統分析了商業銀行態度不積極的原由: 第一,目前社會信用環境不佳,加上學生畢業以后流動性比較大,商業銀行又缺乏有效的貸款跟蹤管理手段和防范無擔保貸款風險的手段,因此部分商業銀行擔心發放助學貸款收不回來,辦理國家助學貸款的積極性不高。第二,由于國家助學貸款筆數多,金額小,另外學生在校期間不支付貸款利息,但銀行仍要墊交有關稅費,因此銀行開辦此項業務成本高收益低,導致主動推進不夠。 個人信用難以約束 從近兩年的助學貸款還貸現狀來看,商業銀行的顧慮不無道理。 按照去年8月份央行關于助學貸款的有關通知,如果高校的不良還款率超過20%,不按時還款的人數達到20人,銀行將暫時中止對學生的貸款。 部分省市高校的違約情況已經隨著還貸高峰逐步來臨而突破了這條底線。廣州一所大學去年底到期還貸違約的畢業研究生就有40多人,涉及的貸款金額近百萬。西南一所大學2003年畢業生進入還款期的人數為5859人,連續違約90日以上的學生人數已經達到了792人之多。北京、天津等地高校也出現類似現象。 北京市工商銀行某支行辦理助學貸款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近為催還貸款,光是電話費就花了1萬多元,郵寄催討信件所花的郵費達1.2萬元,即使如此催款情況也不是很理想。 記者從教育部獲得的最新數據表明,到今年3月底,全國申請助學貸款的學生人數累計已達188.6萬人,申請的金額累計140.4億元。而已經獲得貸款的學生是85.5萬人,已經發放的貸款金額是69.5億元。實際獲批的人數和金額都沒有超過申請總量的50%。 老畢業生的還款違約率已經影響到新入學貧困生的學習,大學生的信用問題因此受到“拷問”。 為防范國家助學貸款的信貸風險,央行在不久前的一份通知里已經取消了20%的限定,要求各經辦銀行根據實際情況重新與高校協商違約率的設定問題。 但是,在這個問題上,教育部門的態度和銀行并不完全一致。北京某高校學生處處長告訴記者,“對大學生不還貸的原因應該具體分析。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對這個問題都作過專門調查,發現除了少數學生惡意違約以外,出現違約還有這樣幾種情況。一是考上研究生或者畢業后支邊支教,學生實際沒有收入或者收入很低,銀行對于這類學生還貸展期沒有做好;二是目前就業比較困難,找不到工作或是即使找到工作,收入也難以償還貸款。申請貸款的學生本來就比較貧窮,工作后家庭負擔也很重;三是一些偶然因素,比如學生一時遺忘,或者還貸余額只剩幾塊,幾十塊錢,銀行也照算違約。從這個角度說,一概認為學生違約率高不夠全面。” 其實,國家有關部門也曾制定過針對此項政策性貸款的約束條款:學生所借貸款本息必須在畢業后四年內還清。借款學生不能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按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規定計收罰息。貸款銀行定期在媒體上公布違約借款人姓名、身份證號及違約行為。依法追究違約借款人法律責任。對不主動與見證人和貸款銀行聯系,不提供工作單位和通訊方式,不守信用的學生,也要記錄在案,將來納入全國個人信用信息系統。 但是實際情況表明,上述措施的約束力是非常有限的。 為保證國家助學貸款的回收,有關部門還曾制定過針對特困生的政策,特困生貸款到期無法收回的部分,由向銀行提出貸款建議的學校和學生貸款管理中心共同負責償還(其中:學校償還60%,學生貸款管理中心償還40%)。學校所需的償還貸款資金在學校的學費收入中列支;學生貸款管理中心所需的償還貸款資金,在財政部門批準后的貼息經費中專項列支,專款專用。 由于種種原因,這些被銀行認為是風險保障條款的政策后來被取消了,助學貸款的風險基本上由銀行獨家承擔。由此造成的后果是,貧困學生為交不了學費發愁、學校為銀行不批貸款著急、銀行為形成新的不良貸款而憂心忡忡。 建設銀行北京某支行行長表示:要控制風險,信用貸款只能轉為擔保貸款。恢復助學貸款必須要有擔保這個前提。最簡單的就是學校提供擔保。如果說學校不是擔保法要求的合格主體,大學還有法人性質的校辦實體可以提供擔保。 而大學方面則表示,學校可以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并協助銀行督促學生償還貸款,但不能承擔學生違約造成的損失,因為貸款合同的兩個主體是銀行和學生,而非銀行和學校。 雙方就這么僵持著,誰也不肯讓步。 如何化解兩難處境 助學貸款的困境已經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前不久,教育部、央行、銀監會發出聯合通知,把此事提到了相當高度:“各部門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做好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重要性,著眼于人才培養的大局,齊心協力把國家助學貸款這件事辦好。”通知還明確表示,“國家助學貸款業務不能擅自停辦。” 教育部則提醒大學生負起應有的責任:國家助學貸款是大學生跨入社會的第一筆信用記錄,國家積極鼓勵大學生使用信用貸款完成學業,同時也通過國家助學貸款的實施教育大學生維護個人信用。在維護個人信用的基礎上,今天的大學生還肩負著改善整個國家信用狀況的歷史使命,大學生的信用意識和信用知識將直接影響中國信用體系的實施和發展。 據了解,教育部、銀行、高校曾多次召開關于助學貸款的座談會,并對增強還貸約束力提出了具體設想,包括:①利用高等學校畢業生學歷查詢系統,收集國家助學貸款借款學生的有關信息,接受經辦銀行對貸款學生個人情況的查詢;②逐步建立高等學校學生個人信用征詢系統;③公安部門將首先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換發第二代公民身份證,實現身份證號碼終身惟一化,并協助銀行查找違約借款學生工作和居住地址;5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建立國家助學貸款學生的個人信用檔案,并納入電子化系統管理,實現學校、銀行間聯網;⑤在媒體上公布違約人姓名等信息;⑥各用人單位和銀行、海關、出入境管理等單位在錄用、發展新金融業務、出入境驗放等業務時,應查驗銀行、教育系統發布的國家助學貸款信息。 另外,創辦類似房貸保險、車貸保險的學貸保險,以及設立貧困學生還貸風險基金等設想也被討論過。 教育部官員向記者透露,助學貸款產生的問題已經引起了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注意,現在正在積極研究新的解決辦法,有關措施不久后將出臺。 -背景 國家助學貸款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教育部、財政部1999年8月聯合制定的《關于國家助學貸款的管理規定(試行)》的定義,國家助學貸款是以幫助學校中經濟確實困難的學生支付在校期間的學費和日常生活費為目的,運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資助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的重要形式。 為體現國家對經濟困難學生的優惠政策、減輕學生的還貸負擔,財政部門對接受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給予利息補貼。學生所借貸款利息的50%由財政貼息,其余50%由學生個人負擔。財政部門每年按期、按規定向學生貸款管理中心撥付貸款貼息經費。國家同時鼓勵社會各界以各種形式為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助學貸款擔保和貼息。 學生所借貸款本息必須在畢業后四年內還清。為保證國家助學貸款的回收,學生畢業前必須與經辦銀行重新確認或變更借款合同,并辦理相應的擔保手續。此項手續辦妥后,學校方可辦理學生的畢業手續。 特困生貸款到期無法收回部分,由提出建議的學校和學生貸款管理中心共同負責償還(其中:學校償還60%,學生貸款管理中心償還40%)。學校所需的償還貸款資金在學校的學費收入中列支;學生貸款管理中心所需的償還貸款資金,在財政部門批準后的貼息經費中專項列支,專款專用。 借款學生不能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按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規定計收罰息。對未還清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生,其接收單位或者工作單位負有協助經辦銀行按期催收貸款的義務,并在其工作變動時,提前告知經辦銀行;經辦銀行有權向其現工作單位和原工作單位追索所欠貸款。 為保證國家助學貸款制度的順利實行,由教育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組成全國助學貸款部際協調小組。教育部設立全國學生貸款管理中心,作為部際協調組的日常辦事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相應的協調組織和管理中心。 1999年,國家助學貸款制度先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武漢、沈陽、西安、南京八個城市進行了試點。從2000年9月1日起,國家助學貸款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所有普通高等學校均能申辦國家助學貸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