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預估中國經濟今年增速:保持7.7%的增長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21日 07:53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國際金融報記者 吳天一 綜合報道 世界銀行4月20日發表了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區域經濟半年報,報告預測2004年中國經濟有可能保持7.7%的增長率,2005年增速將放緩至7.2%。2004年中國外貿會有小幅盈余,通脹率預期在2%-3%左右。
200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長9.1%;全年實現貿易順差255.4億美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長1.2%。今年首季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強勢增長,GDP增長9.7%;貿易逆差84.3億美元,CPI增長2.8%。 報告稱,在增速接近10%的情況下,中國采取行動促使經濟軟著陸的意義重大。中國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確保未來增長的效率和可持續性,然而,中國面臨的挑戰是嚴峻的。 2001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東亞地區經濟增長的火車頭。2003年進口猛增40%,2004年一季度的統計數字表明,在生產出口工業品的原材料需求的刺激下,這種增長態勢仍在持續,大部分原材料來自其周邊國家和地區。 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迪帕克說:“中國的進口增長有可能會放慢,因此其他亞洲國家有必要轉向依靠國內需求來維持增長。” 報告稱,對中國的出口增長占東亞國家出口增長的50%以上,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冷卻下來,這種趨勢必然會放緩。 該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霍米.卡拉思說:“本地區面臨的最大風險不是來自中國增速放慢,而是來自該國經濟的硬著陸,要避免硬著陸需要制定技巧和協調的政策。” 報告認為,中國政府正在努力把經濟增長速度降低到更容易管理的水平。要做得這一點,中國必須在繼續創造就業機會和經濟改革之間取得平衡,而且同時還要保持經濟穩定和抑制投資過快增長。 報告稱,中國繼續成為全球轉移生產設施的首選目的地。中國作為出口平臺的實力促進了收入提高和就業機會的增多。盡管城鎮登記失業率有所上升,但是總的就業在增加,2004年新增就業860萬人。 同時,進口增長40%,使得中國成為亞洲地區發展的推動力。雖然很大一部分進口是由出口和國內消費帶動的,但國內投資是主要的原動力。2003年,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率(中國經濟中公認的對投資的一種不完善的衡量標準)達到47%。 報告還表示,中國經濟正經歷三大轉型——現代化、城鎮化和全球化。農村發展成為一個特別焦點,對農村地區外出人口的有序管理成為管理中國日益擴張的城市地區生產力和“可居住性”的關鍵。 另外,2003年全年以及2004年初,中國還體現出了雖然仍不全面、但卻明顯的發展戰略——對物力、財力、人力和自然資源在促進增長方面的作用給予同等的重視,而不是過度關注物力和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