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光:宏觀調控政策宜轉向中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20日 11:48 中國經濟時報 | |||||||||
記者 柏晶偉 北京報道前幾年,我國實行的宏觀調控政策,實質上是“從松”的經濟政策,現在通貨緊縮趨勢已經淡出,宏觀調控政策應該由“從松”的政策轉向“中性”的政策。 著名經濟學家劉國光在4月17日召開的“中國經濟發展論壇第三屆年會”上認為,目前實施的調控政策指向既要防通脹苗頭滋長,又要防通縮趨勢重現。
他指出,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很特殊,從物價方面看,雖然消費品價格指數由負轉正,投資品和部分生產資料價格漲勢強勁,但消費品價格除糧食等農產品價格上漲較快外,其余比較疲弱,甚至還有下降的。從投資方面看,當前雖然由于部分行業投資擴張較猛引起部分物資如煤、電、油、運等供應緊張,但勞動力不緊張,失業率還在增長;資金不緊張,銀行存差很大;產能不緊張,大部分寬松甚至過剩。從經濟運行來看,當前既有局部過熱,特別是投資過多的現象,又有從總體上供大于求、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 劉國光強調,由“從松”轉向“中性”就是要求適度收緊。積極的財政政策要調整方向,穩健的貨幣政策也要從緊一些,但不能太緊,不能像治理嚴重通貨膨脹時采用的剎車手段。對一些消費熱點和投資重點還要繼續支持,對過度的低水平重復投資要“削峰”。要堅持上下微調,松緊適度。對新一輪投資擴張造成的產能過度膨脹要密切注意。 劉國光認為,通過投資規模適當控制,既能遏止因投資膨脹而導致的投資品價格領先上漲,防止通脹苗頭滋長在先,又能抑制過度建設造成的產能過剩,防止通縮趨勢再現于后,從而實現“雙防”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