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關注“三農”問題 > 正文
 
農民增收滯緩 糧食產業亟待激活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19日 10:50 中國經濟時報

  關注東北振興續篇(三) 本報記者 張迎新

  有接近7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超過1億的人口,約占全國平原面積三分之一的東北大平原不僅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也是重要的糧食主產區。

  然而,由于近年來糧食價格持續走低,致使這個“大糧倉”出現了“新東北現象”
全國偶像歌手大賽 51精彩無線大獎等你拿
中國網絡通俗歌手大賽 金犢獎大陸初審揭曉
,豐厚的糧食資源優勢變成了市場競爭中的劣勢,農民增收滯緩,大大打擊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如何激活糧食產業這盤棋,促進農民增收,對于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來說至關重要。

  糧食“瓶頸”導致農民增收滯緩

  近年來,東北由于農田抗災能力低,致使糧食產量波動較大。據記者調查,東北地區由于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的比例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一遇干旱年份,糧食就大幅減產。如,2000年的旱災,吉林省成災面積占耕地面積77.7%;遼寧省減產三成以上的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50.4%。

  更為嚴重的是,大宗糧食產品的品質不高,缺乏市場競爭力,庫存積壓居高不下。以黑龍江省為例,到2003年3月末,全省糧食庫存總量高達4287萬噸。在庫存稻谷中,新稻谷僅占10%,而陳化稻谷卻占55%。糧庫每年用于稻谷庫存相關的費用已近50億元。

  糧食的這些市場“瓶頸”,導致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據調查,從1998年以來,東北地區農民收入不僅沒有增加,而且連續3年下降。近兩年,收入雖有所增加,但增長緩慢。據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對松嫩平原的100個農戶進行調查顯示,人均年收入低于1500元的仍占三分之一,低于1000元的占15%。

  吉林省衛生廳廳長李殿富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絕不是光振興東北的工業、城市經濟。東北要實現全面小康、全面振興,必須還得振興農業、農村經濟,改變農民的弱勢地位。

  用工業思維謀劃農業發展

  東北用工業思維謀劃農業發展、調整種植業結構,使農業發展近幾年出現了一個重大的變化:農業生產向商品化、區域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在不同地區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優勢農產品產業帶。

  據記者調查,吉林、黑龍江省的糧食商品率除個別災年外,均在60%以上。松遼平原和三江平原的糧食生產大戶、專業戶、商品糧基地縣越來越多,涌現出了許多糧食加工企業。據此,吉林提出要大力發展“玉米經濟”,到“十五”末,玉米加工能力將達到830萬噸,可占玉米總產的50-55%。

  在黑龍江省,目前有日處理50噸以上大豆能力的加工企業136家,年設計加工能力達648.3萬噸,實際加工量為297.6萬噸,加工能力已經超過該省大豆的總產量。一些經濟作物、水果、畜產品和海產品的商品率均在90%以上。

  遼寧省經過多年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已經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農戶”的雛形。到2002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加工企業、農業園區、流通企業等龍頭企業達2004個,各種服務組織4338個。龍頭組織帶動農戶226萬戶,約占全省農戶的32.9%。沈陽——大連一帶城市綿延區的農村,非農產值已經超過了農業產值。

  激活糧食產業促農民增收

  有專家指出,東北的全面振興無法繞過農業的振興,而東北農業的根本問題在于糧食資源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提升東北農業競爭力就應在整合糧食資源、提高其增值轉化率上做文章。

  東北各省在振興戰略中,都把鞏固國家商品糧基地、農產品加工業及相關產業帶建設放在突出地位。黑龍江省把建設綠色特色食品基地列入重點發展的五大產業,計劃到2010年,食品工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40億元,綠色食品加工量達到800萬噸。吉林省提出要大力發展玉米大豆深加工、畜禽乳深加工、長白山生態食品三大產業,把農產品加工業建成第三個支柱產業。遼寧省提出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到2007年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200戶,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到1100億元。

  而針對如何使農民增收,中科院農業項目辦王大生認為,東北農業改變的根本在于走出東北,走入市場。只有把農民變成產業鏈條的一部分,才能提高其收入。

  據了解,農村經紀人已開始在東北熱涌。如在大連金州區,自1999年以來女經紀人隊伍已發展到22支1000多人,她們從自產自銷開始、由走街串巷叫賣發展到定點收購并到大連定點批發銷售,形成了相對穩定的供求關系,不僅有效緩解了農副產品銷售難的問題,還為廣大農民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農業生產提供了準確、快捷的信息。

  而在國家重要糧食基地吉林省德惠市,市委書記閆文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培育黨員合作社,是他們創新農村經濟發展模式的一種嘗試。這種以“民辦、官助、黨領”為主要特征的黨員合作社,是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基礎上,以農民自愿聯合、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共同發展而組織起來的一種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它可以使分散的農民聯合起來,使相對集中的產業連線,搞“園區”式開發,使信息得到共享,按照市場的目標來研究產業的發展,合作社確實起到了展示農民才華,打造自己產品品牌,走向市場的平臺作用。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