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央行再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 正文
 
商業銀行深陷“以存定貸” 準備金率力道有限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18日 12:51 《財經時報》

  商業銀行吸存成本增加,拉存款至今仍是銀行業務特別是信貸部門的首要任務;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后,商業銀行的第一反應多是考慮如何吸收更多存款,以彌補減少的貸款資金

  本報記者 楊眉

  “貨幣信貸過快增長,會引發通貨膨脹或資產價格泡沫,可能形成新的銀行不良貸
中國第一只可轉債基金 51精彩無線大獎等你拿
中國網絡通俗歌手大賽 金犢獎大陸初審揭曉
款,積聚金融風險。”這是央行對上周再次宣布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公開解釋。

  而這一政策的直接當事者——商業銀行則表示,央行控制信貸規模有其自身考慮,商業銀行增加信貸規模,同樣是經營業績的需要。

  “尤其對上市的股份制銀行,一份好看的年報離不開經營利潤,目前,80%~90%的銀行收入仍然來源于貸款利息。”一位上市銀行人士對《財經時報》說。

  學界對此也有兩種觀點:一是贊同央行做法;另有不少學者認為:“央行做出信貸規模增長過快的判斷,缺乏量化分析的依據。如果將增長較快的信貸增長規模放在持續快速經濟增長的大背景下,這種增長速度是合理的。”

  不放貸等于不經營?

  4月11日,央行宣布將存款準備金率提高0.5個百分點,一些商業銀行決策層的反應遠不如媒體強烈。他們認為,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對目前的信貸規模難以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

  “今年3月宣布差別準備金率后,業內就普遍認為央行緊縮措施‘不到位’,隨后一定會有相應措施出臺。”某銀行主管信貸的副行長對《財經時報》解釋,“但提高0.5個百分點,從貨幣政策角度看,稱得上是‘很狠的一刀’——但實際影響不是太大,銀行管理層甚至沒有專門為此開會商量對策。”

  他算了一筆賬:存款準備金率提高0.5個百分點后,按照目前該行4000億元的存款量計算,直接減少的可貸資金是20個億。他承認,提高0.5個百分點,是央行向商業銀行再次發出警告信號;商業銀行明白這一明顯緊縮信號的意義。但保持總量穩定是央行的職能,而保證利潤的平穩增長和資產規模的擴大,也是商業銀行的天職。

  “如果讓商業銀行主動減少利潤來源中存貸差這部分收入,就等于要求制造業減少產品銷售。”這位行長說。

  如此大的信貸規模,資金來源是什么?“很簡單,依靠存款。”他回答。

  這就是典型的“以存定貸”經營模式。盡管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銀行步入體制改革,商業銀行已很少用“以存定貸”概念,并對外宣稱已改變了以前的信貸經營模式。但銀行業都明白,操作中遵循的依然是“老方子”——所謂“以資定貸”的國際經營模式,對目前的中國銀行業來說,仍被視為一種“天方夜譚”。

  也正是由于“以存定貸”信貸模式存在,行長級人物對存款準備金率提高0.5個百分點反應平淡,銀行內部的一個級別不高的業務部門——營銷部門卻緊張起來。

  “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直接受害者’是我們這些營銷人員——拉存款的任務又加碼了。”某銀行的一營銷人員對記者大吐苦水。

  存款戰將愈演愈烈

  “商業銀行的第一反應不是理解央行的信號意義,控制信貸規模,而是考慮如何吸收更多的存款,彌補減少的貸款資金。”某銀行主管市場營銷的副行長對《財經時報》說。

  2003年上半年,各商業銀行的主營業務——信貸仍以發放貸款、爭奪大貸款客戶為主;而下半年至今,拉存款成為各銀行業務特別是信貸部門的首要任務。

  “營銷部門”是目前各商業銀行的重要業務部門之一,它由原來的信貸處轉變而來。

  “名稱更換體現了商業銀行的市場化定位,也標志著信貸這一銀行主流業務的重點,由以前重貸款、輕存款的模式,變為貸款、存款兩手抓,甚至存款更為重要。”他說。

  在一些商業銀行特別是股份制商業銀行,貸款、存款兩塊業務分屬于兩位副行長。這種管理分工,體現的正是銀行業內解不開的“存款情結”。

  “社會存款總量就那么多,不競爭怎么行?有錢的企業才是銀行真正的上帝;只要上帝的要求不離譜,幾乎是有求必應。”一位銀行支行長說。“有求必應”主要是指銀行業內部對營銷人員吸收存款給予的活動經費。

  前述副行長表示,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的直接影響并不太大,但因為銀行間吸收存款的競爭,直接帶來存款成本將加大,這對“以存定貸”的信貸管理來說,一定程度上會間接限制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

  學者焦點:信貸增長與經濟增長是否匹配?

  央行以“信貸規模增長速度過快”為由提高準備金率,學界聲音既有支持,也有懷疑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系主任陳穎教授、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陳平教授表達了基本相同的觀點:如果將信貸規模增長置于中國連續多年高達8%左右的經濟增長這一大背景下,增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面對這么好的宏觀經濟形勢和巨額的居民、企業存款,商業銀行為避免可能的信貸風險而惜貸,那不僅要被動承擔存款利息、增加經營成本,也不符合商業銀行的市場行為。

  “當然,投融資體制改革滯后造成渠道狹窄,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信貸規模的不正常增長。”陳穎所說的“渠道狹窄”,既包括銀行資金的投向渠道,也包括居民投資和企業融資渠道。太少的投資品,使銀行不得不過分依賴貸款實現收益;而融資渠道狹窄,使企業的資金來源過分依賴于銀行貸款。銀行與企業這種純粹又單一的需求,無疑于干柴烈火,一拍即合。

  “不過嚴格講,斷定信貸規模增長正常或過快,都應以統計數據及對比分析為依據。”陳穎說。

  從公開資料看,央行的判斷依據是歷次公布的金融運行報告。但報告中更多的是對信貸資金規模自身的縱向對比,如今年比上年同期增長多少、本季度比上季度增長多少等。

  國家開發銀行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王大用認為,央行的判斷應該是準確的。即使將目前的信貸規模增長速度與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對比分析,前者的增速仍顯過快。“目前貨幣供應量的兩個統計口徑M1和M2增速都在19%以上。中國經濟增速能夠達到的速度為8.5%~9%,如果允許3%~5%的正常通貨膨脹存在,貨幣供應量和信貸增長速度應該在12%~14%;再考慮體制原因,如市場化進程等因素,貨幣供應量增速最高也就16%~17%。目前19%的增速顯然超出了這一正常比例”。

  目前的中國金融體制下,貨幣供應量的增加主要是通過各商業銀行的貸款實現的;一旦貨幣供應量增速超出正常需要,就意味著通脹壓力加大。王大用認為,通過控制信貸規模而控制貨幣供應量,依然是目前實現經濟發展穩定的基礎手段。

  1億存款兩日獲息10萬商業銀行季末吸存瘋狂

  商業銀行之間比拼存款,重要手段之一是高額費用,即客戶經理們用于吸引存款的活動經費;

  在目前“以存定貸”的經營模式下,正是他們成為銀行主營業務——信貸的主力軍

  本報記者楊眉

  “如果誰能為銀行帶來日存款1億元,就可以給一個支行副行長的頭銜。”某股份制商業銀行人士對《財經時報》說,“這在許多股份制商業銀行早是公開的慣例。”

  在一些商業銀行的各支行中,多多少少都有一批這樣的“特殊人才”。而在目前“以存定貸”的經營模式下,正是他們成為銀行主營業務——信貸的主力軍。

  “第一硬指標”

  “每年的3月、6月、9月和12月,是我們這些營銷人員的苦難日。”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營銷人員說。所謂“苦難”,就是每個季度末各銀行要求的“時點存款”,即每一個季度、半年和年底最后一天的存款量。

  這是考核銀行內市場營銷人員的“第一硬指標”。

  目前,商業銀行的營銷人員的正式身份是客戶經理,客戶經理之上是高級客戶經理。兩者的區別主要取決于存款量和貸款量,即存、貸款數量越多,級別越高,工資、待遇也越豐厚。某股份制商業銀行要求,一般客戶經理日存款量的底線2000萬元,每一季度的時點存款量是5000萬元。

  一些“有錢”的單位,如上市公司、能源、交通和房地產企業,以及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成為銀行客戶經理們追逐的“上帝”。

  “如果有親戚朋友在這些單位任職,又碰巧做領導,最好還分管財務,那你就是我們這一行中最幸運的人。”一客戶經理透露,他所在支行的一位女副行長升遷的原因,就是她在某政府機構任要職的丈夫,從其分管的某些有錢單位為支行拉來1億多元存款。

  這種靠“拉”存款而進入銀行業甚至擁有較高頭銜的“特殊人才”,在銀行業不足為奇。

  存款的背后

  包括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內的各商業銀行,最喜歡對外介紹和宣傳的業績之一,就是每一個季度末、半年和年終時的存款指標。這也一直是各銀行自己網站頻繁披露并放在顯著位置的重要信息之一。如某地分行的存款量突破多少個億,也都屬于“喜訊”和“捷報”。

  商業銀行“吹噓”存款指標,外人包括一些學者一直保持不屑——社會存款是一個定量,從總體上看不是你多就是我多,拉來拉去不過是存款總量在各銀行間的重新分配而已,何況只是某個“時點”的量,有何意義?

  “意義大得很!”某銀行的一支行行長反駁說,“從總行角度看,有存款才有貸款,才有利潤;從支行角度看,事關行長個人及其職工的業績考核和獎金發放。”他介紹,今年一季度末,他所在支行的存款達到了40個億,排名從原來的倒數名次變成了北京地區的前3甲。這種排名直接體現支行行長的“業績”,不僅是升遷考核的硬指標,也與獎金直接掛鉤。

  他所在銀行每季度的獎金分配中,存款指標所占比重為60%。

  不得不承受的成本

  商業銀行之間比拼存款,重要的手段之一便是高額費用,即客戶經理們用于吸引存款的活動經費。尤其在關鍵時刻,只有不惜費用,才能完成存款指標。

  “我們的費用是按存款額的萬分之幾提取的。”某商業銀行一客戶經理說。具體比例不同的銀行間略有差別,但在季度末或年底,為了完成某一時點的存款指標,給予存款單位高達萬分之十的費用比例也是常見的,即一個億存款,僅僅存放一兩天,給予對方的費用就高達10萬元。

  這些費用的形式也是形形色色的。可以是以銀行請客吃飯、送禮的形式花費的,也可以是存款單位有關人員提供發票報銷的,更有直接由銀行送給對方現金的,發票問題銀行自己解決。

  “我們一般是一兩個星期就將這部分費用報銷一次。”某銀行一客戶經理告訴《財經時報》。

  至于這類費用在銀行的經營成本中占了多大比重,一位營銷業務副行長承認:“對銀行來說,這筆費用是巨大的,但是不得不花的。否則,不僅吸引不來新客戶,原有的存款客戶也會被其他銀行搶走。”

  中間業務困惑

  “看看最近農業銀行帶頭收取信用卡年費引發的輿論爭議和法律糾紛,就會了解商業銀行為什么難以靠開發中間業務增加收益。”某商業銀行負責人說,在中國,星級酒店消費收取15%的服務費,人們似乎沒有什么異議,而銀行服務要收費,哪怕一年只收10元,老百姓也接受不了。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銀行根本就不是企業。提供免費服務是應該的。”金融專家陳穎教授分析,這種“銀行不是企業”的觀念,也體現在銀行本身的行為中。“各商業銀行推出的中間業務其實并不少,但品種是否適合市場需要、收費模式是否合理,似乎也缺少市場行為的性質”。

  可以預見,在法律允許銀行混業經營之前,商業銀行的主要的收入依舊是存貸利差收入。因此,通過多存多貸賺取更多的利潤,或許將在中國的銀行業長期存在。

  正如一位銀行行長所言:“我們經營班子要對董事會負責,而董事會提出的首要年度考核指標,就是利潤指標。我們的核心業務,就是根據利潤指標倒推貸款規模,然后再拉來足夠的存款。”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