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貨幣政策持續加力 金融機構更加惜售現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18日 12:50 《財經時報》 | ||||||||||
銀河證券認為,目前市場上各券種下跌更多歸因于市場對遠期利率上升的擔心,而非資金面緊張所致;專家建議:動用稅收等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配合,從中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 本報記者 魏璇
作為再度提高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的反應,本周二(4月13日)央行意料之中地再度采取數量招標發行央行票據,以引導市場利率;同樣在意料之中,200億央行票據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第4次流標。市場人士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指出,目前市場除了表現出流動性緊缺,更充滿了對貨幣政策下一步走向的茫然情緒。 “央行再提準備金率是為了控制信貸規模和防止經濟過熱,甚至可能還有扭轉結構性失衡進一步加劇的目的。但我認為,央行在付出巨大成本和代價的情況下,已然較難達成上述目的。”國泰君安有關專家直言不諱。 貨幣市場波動 央行指出,提高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將一次性減少可用資金1100億元。但考慮到金融機構在央行的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余額在2萬億元以上,再加上3萬億以上流動性較高的國債、金融債券和央行票據等金融資產,商業銀行在提高準備金率后,依然能夠保持正常的支付清算和貸款能力的穩定增長。 由于許多金融機構懷疑央行政策能否收到理想效果,市場對進一步的政策走向持觀望態度,在資金投放方面表現非常謹慎。 4月13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業務數量招標發行兩期票據,分別為50億3個月票據,參考收益率2.1372%;150億1年期票據參考收益率2.8172%。投標結果,兩期票據都出現了流標。其中3個月中標18億元,1年期中標64.5億元。這是央行開展公開市場操作業務以來,票據流標比例最高的一次。專家認為,招標結果反映了在提升存款準備金率后,市場上短暫的資金緊張和對未來利率走勢的預期。 在央行宣布提高準備金率第二天,上交所國債綜合指數繼續下跌,報收96.61點,并于盤中創出了96.56點的歷史新低。雖然,下跌幅度較上個交易日有所減弱,但成交量卻較之有了一定的放大。銀河證券固定收益部專家認為,目前市場上各券種的下跌,更多地歸因于市場對遠期利率上升的擔心,而并非資金面的緊張所致。 投資者預期再緊縮 市場人士分析指出,在下跌的國債券種中,110、112和301等三只券種的跌幅較大,都超過了0.4%,而307券種也以0.33%的跌幅位居跌幅榜前列。分析當日領跌這幾只券種,剩余年限均在5.85至7.55年之間,屬于典型的中期券品種,說明了目前市場上對這個期限區間現券的看淡。 除了債券市場受到沖擊,回購市場同樣有所反應。13日銀行間債券回購加權平均利率水平較周一上升了近11個基點。其中,7天回購的加權利率水平快速突破1.9%的關口,較前一交易日上升了9個基點,達到1.9541%。長期回購品種的升速更快,其中1個月、2個月回購的加權平均利率水平分別較前一交易日上升了32和39個基點,報收于2.61%和2.63%;3個月回購的加權平均利率水平達到2.84%,已經超過了1年期央行票據的發行利率。 此外,交易所回購市場7天回購品種利率明顯上漲,最終報收2%,與前期的平均收盤1.7%有了18%的漲幅。不過,前期漲幅較大的中長期品種利率有所回落,短期品種沒有明顯上漲動向。 北京城市商業銀行的專家表示,央行票據流標和貨幣市場資金利率水平上揚,并非是市場資金面真的出現緊缺,而是投資者普遍擔憂央行進一步采取緊縮政策的外在表現。 有分析認為,央行普調存款準備金率后,仍然在公開市場發行央行票據,實際上是向市場繼續傳遞緊縮的信號。市場預期,央行的緊縮性貨幣政策可能不會就此止步。 央行任重道遠 自2003年8月央行上調一個百分點存款準備金率,至今年3月24日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再到本周一(4月12日)繼續上調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準備金率這副“猛藥”已經在一年時間內被連續使用了三次。目前的經濟數據依然為第四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提供某種可能。 漢唐證券專家分析認為:“0.5個百分點的幅度應該算溫和。央行可以說還有進一步提高準備金率的空間,但不會馬上提升利率。和去年的剎車力度相比,今年央行采取觀察經濟數據走勢,實施頻率高、力度小的措施。” 除了將“控制信貸的過快增長,防止經濟過熱,緩解通脹壓力”為己任的中央銀行,銀監會也出面助陣,控制信貸過快增長。13日,由銀監會組成5個檢查組,對廣東、浙江、河南、河北、湖北、江西、江蘇7省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對鋼鐵等行業的貸款情況進行重點檢查,涉及國家開發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和農村信用社縣級聯社。 由此可見,貨幣政策當局除了在信貸規模總量、貨幣投放等問題上非常警惕,對經濟結構失衡問題同樣擔憂。 一位商業銀行負責人告訴《財經時報》:“貨幣政策畢竟是總量政策,很難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有直接的效果。”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專家指出:“商業銀行要以盈利、以效益為目的。如果給一個企業貸款能帶來這些收益,為什么不做?現在警告鋼鐵行業過熱,但商業銀行管不了那么多,因為給他們貸款確實能很快有所回報,銀行當然樂意為之。” 國家信息中心日前發布的經濟景氣監測預警報告中,專家再次表示了對投資和信貸高增長的擔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表示,在貨幣信貸總量調控上,一方面要看到當前流動性總量偏大的現實,還要注意,縮小已經偏多的流動性將是一個逐步的過程;要注意調高利率可能產生的其他影響因素。 有專家認為,金融調控的最大問題是如何保證調控適度。2003年以來的緊縮政策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未從根本抑制住信貸膨脹和投資沖動。如今動用稅收等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配合,從中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共同協調經濟中的不平衡問題,應是經濟過熱問題的解決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