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央行加息在即 > 正文
 
貨幣信貸增長偏快 為防通脹加息時機是否成熟?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15日 08:09 中華工商時報

  本報記者 董硯龍

  由于經濟運行中仍然存在投資需求進一步膨脹、貨幣信貸增長仍然偏快、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等問題,央行此次出臺的調高存款準備金率的貨幣政策工具目的明確:主要是防止貨幣信貸過快增長會引發通貨膨脹或資產價格泡沫,可能形成新的銀行不良貸款,積聚金融風險。

全國偶像歌手大賽 第39屆世界廣告大會
體驗財富之旅贏大獎! 競價排名火爆大促銷!

  顯然,這包含著升息所無法涉及到的問題:既要防止通貨膨脹又要防范金融風險。連續調整存款準備金控制信貸規模表明管理層關注的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貨幣問題,還涉及到金融機構的穩定問題,這事關整個金融體系的問題,因此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不僅僅是個貨幣政策。

  然而,相對于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對于宏觀經濟而言只是個比較溫和的政策。年初確定的今年GDP增速目標是7%左右,但是有關的學者已經預測,今年第一季度我國GDP增速將達9%左右。無怪乎有專家提出,要控制房地產等行業的投資過熱,防止通脹,下一步唯一的出路就是加息。因此,目前是否需要出臺提高利率這個“殺手锏”就成了近期人們關注的問題。

  那么,升息的時機是否成熟?同時調整存貸款利率將意味著什么呢?

  首先,全行業融資成本將出現上升,并且將抑制消費的增長,這對于整個宏觀經濟的影響是不可小視的。

  我國經濟的運行情況目前到底是否過熱各方分歧很大。對此,4月11日國務院專門召開常務會議似乎對此給予了最好的詮釋:必須繼續加強宏觀調控,防止通貨膨脹,防止經濟大起大落。但要明確重點,區別對待。

  會議強調:調控的重點是控制投資過快增長、緩解煤電油運和重要原材料供應緊張的矛盾、加強農業和糧食生產等薄弱環節。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區別不同情況,分類指導,做到松緊適度,不急剎車,不“一刀切”。細細研讀,這無疑為今后宏觀調控政策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決策層一直強調要防止經濟“大起大落”,大起是管理層不愿看到的,但是由于我國剛剛步入新一輪快速增長的景氣周期,沒有大起前便出現大落更是管理層所不愿意看到的。

  有關專家認為,目前還有許多數字存在不協調的問題。如去年第一季度工業增長率是17.2%,比2002年同期加快6.3個百分點,而今年第一季度工業增長率為17.2%,只比去年同期增長率增長0.5%,出現明顯回落。另一方面,今年第一季度投資比去年要高,但從需求上看卻并不是很高。

  許小年此前也曾經表示,傳統的經濟過熱,其顯著特征是通脹,但是由于產能供給的增加遠遠超過了需求的增加,當前中國的經濟并沒有出現通脹。如果供給的增長高于需求的增長,那么隨之而來的就不是通脹,而甚至可能是通縮。

  由此可見,如果近期升息對于目前有效需求的不足產生打壓,剛剛走出通縮陰影的經濟有可能再次陷入低迷。

  此外,提高貸款利率勢必會縮小存貸款的利差,直接影響我國銀行的經營安全。

  統計顯示,盡管由于中間業務收入的增長,存貸利差所占各家銀行收入的比例已明顯縮小,但其仍是各家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存貸款的利差縮小將會嚴重打擊各銀行利潤來源。而如果采取存款利率不動,只提高貸款利率或者使利差擴大的話,將直接刺激銀行放大貸款,控制信貸規模過快增長的政策將失去作用。

  另一方面,升息顯然會嚴重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由于美元利率保持平穩,人民幣升息將會刺激國際投機資本,吸引大量游資進行套利,對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構成威脅。

  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已經連續三個月出現貿易逆差。海關總署的最新統計顯示,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2398.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8.2%,其中出口1157.1億美元,進口1241.4億美元,分別增長34.1%和42.3%,累計貿易逆差84.3億美元。人民幣匯率如果升值將對我國對外貿易產生更為不利的影響。

  對于會采取何種貨幣政策來防范通脹,央行顯然有著縝密的考慮,央行行長周小川此前表示目前升息還不是時候,消費物價指數(CPI)有所提升但還不到要調利率的程度。

  正如有關專家所言,調控政策應循序漸進,在控制投資方面,既要防止過快增長又不能使其資金鏈出現斷裂,一旦哪個地方資金鏈斷裂就會出現另外一種情況,一串連一串,債務鏈將接踵而至,硬著陸意味著我們將進入一個一再調節的怪圈。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加息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