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媒體熱評】銀行卡收費之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11日 10:16 《財經時報》 | |||||||||
【新聞背景】 3月中旬,中國農業銀行率先公告:將于4月1日在國內對借記卡收取費用。中國消費者協會隨即公開聲稱這一行為違反《合同法》,并屬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所規定的“霸王條款”。該協會還表示將于今年7月1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闡述銀行在收費問題上的眾多不合理之處。
與此同時,在湖南和重慶,農行、工行、建行先后被當地的消費者告上了法庭。在山東、廣東和江蘇,部分消費者退掉了不常用的借記卡。而在互聯網上,一篇名為《無恥的銀行卡收費》的文章引起了熱烈回應,唾罵的語詞俯拾皆是。 對這一連串事件,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總行至今沒有正式作出回應。央視的報道說:銀監會、國家發改委也都還沒有計劃對銀行卡收費做出新的規定和說明。 【財經媒體觀點】 以認同實現公平《中國經濟時報》2004-04-07 銀行服務收費是一個理性的轉變,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也要保持理性、遵守公平。銀行收費從來就不是一個“要不要”的問題,而是一個“如何收取為合理”的問題。這個問題應當交給市場,交給市場交易的雙方通過約定去解決,或是通過銀行選擇客戶和客戶選擇銀行去解決。在交易雙方都有相對寬松選擇權的情況下,銀行服務產品的供求關系會有一個相對合理的均衡,銀行服務的“收費”就可獲得大家的認同。 銀行業的市場化邏輯 《中華工商時報》2004-04-06 服務收費是銀行業市場化的一個基本邏輯。然而,這并不是說,服務收費是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市場化程度的一個指標。在現有情況下,銀行收費可能意味著對消費者的一種不公。在銀行業市場化進程獲致更多進展以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服務收費沖動應該受到一定制約。 2004年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改制的關鍵一年。盡管收費可以帶來很大一筆收入,但看上去仍然無關改制大局。所以,它們現在急于要做的,應該是想方設法做好改制工作,而不是挖空心思找轍收費。 銀行“善意”讓步 《經濟日報》2004-04-08 近日,處于借記卡年費漩渦中心的兩家銀行:農行和工行終于作出反應,表示將會調整原來“一刀切”的借記卡收費計劃。 無論這借記卡年費收得有沒有道理,但銀行在此項改革中確實有操之過急之嫌。有人甚至稱之為“旁門左道型”的盈利方式,認為此舉的確會帶來立竿見影的收益,但也會弱化銀行苦練內功的利益驅動,從長遠看是于銀行業不利的。設法吸收到充足的儲蓄,謹慎規避貸款風險,并逐漸具備鑒別高成長行業的投資眼光,做好做大自己的主業,方是銀行盈利的必由之路。 外資銀行的同仁建議中資銀行,應該真正學習國際的做法,在完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對不同客戶收取賬戶管理費,而非借記卡的年費。 銀行收費意欲何為? 《21世紀經濟報道》2004-04-08 銀行卡收費事件及其造成的轟動效應至少可以表明兩件事,一是四大銀行正在以它們的傲慢和霸道培養一個敵視它的群體;二是普通老百姓的權利意識已經慢慢覺醒,他們不再甘愿被種種“霸王條款”玩弄于股掌之間,退卡就表明了老百姓對于銀行的此項“服務”投了反對票。 可以預見,如果四大銀行不能在收取卡費的同時在改善服務和治理結構上取得進步,它終將會被廣大權利意識不斷覺醒的老百姓所拋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