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專家座談會“預演” 學者熱辯中國經濟問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10日 15:09 《財經時報》 | ||||||||||
央行副行長郭樹清認為,長期以來中國的出口價格水平下降,進口價格水平上升,是典型的貿易條件惡化表現;第三產業比重較低,導致就業增速遠低于預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表示,如高端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行業大量依靠進口,中國有可能回到過去高投資、高消耗、低效益的老路上,回到“粗放型”增長的老路上 本報記者 定軍
按照慣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每個季度都要聽取一次國內經濟專家關于近期形勢的看法。4月,又到了該舉行座談會的時候。 或許為了進行一種“預熱”,中國誠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中國社科院經濟所近日聯合主辦經濟研討會;參會的一些權威人士預計:在即將到來的總理此次座談會上,各路經濟學家會將再現火熱的爭論場面,因為他們對目前經濟形勢的判斷差異肯定比較大。 專家透露,國內有關經濟研究機構近日已經接到通知,立即對一季度經濟形勢做出評估,并盡快把意見報告國務院;由溫總理主持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也預計在近日舉行。 據多次參加過總理座談會的經濟專家介紹,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和結構的話題非常敏感,各方意見存在較多不同看法;加之宏觀調控已經遇到了一個重要的關口,最終怎樣決策,令人矚目。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樹成認為:“未來的政策走向存在多種可能——不是兩種,恐怕是三種或四種。”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郭樹清則指出:“現在中國經濟總量到底有沒有問題?總量問題又在很大程度上和結構問題聯在一起。這是我們中國經濟面臨的重要難題。” 盡管目前經濟學家在許多問題上存有不同的看法,但對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經濟結構、資源瓶頸等深層次矛盾有惡化傾向的觀點,幾乎已成共識。 另據《財經時報》了解,今年一季度的統計數字和宏觀分析,國家統計局大約在本月中旬公布;屆時將舉行例行的新聞發布會。而與去年不同,國家統計局還未就當前經濟形勢向經濟學家們進行調查訪問。不過,國家統計局官員證實,一個有關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的統計指標正在考慮中,將來可能每季度公布一次。 增長模式遭遇挑戰 經濟專家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出現的結構性深層次問題,已經關系到整個經濟增長模式是否有效。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表示,從“九五計劃”到“十五計劃”前半期,中國在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等方面是有成效的。但從去年以來情況看,大量投資集中到能源原材料消耗高、污染嚴重、產業結構低端的一些行業,而高端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行業只能大量依靠進口。2003年中國進口的各類機械設備2000億美元以上,相當于一萬多億元國內生產總值。這表明,“在很大程度上,中國有可能回到過去那種高投資、高消耗、低效益的老路上去,回到過去那種粗放型增長的老路上去”。 國家發改委的調研統計表明,從投資領域看,今年頭兩個月房地產開發、鋼鐵、電力、城建、化工等五個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額占到全國總量的58.8%;部分行業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勢頭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有的還在加劇。同期,在制造業的30個行業中,有16個行業投資增幅超過1倍,其中鋼鐵工業投資增長172.6%,建材行業增長137.4%。 鄭新立指出,“一些行業整體投資增長過快,必然會使我們總供求的關系發生逆轉”;在鋼鐵、水泥、氧化鋁等過快投資的項目上,由于一些公司采取用子公司貸款充當自有資金的辦法,導致這些行業里銀行貸款資金可能占到50%甚至60%以上,遠高于國家統計局的企業自籌資金比例統計數字。 貿易條件惡化 專家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出現的問題,還表現在過分依賴于外部需求并導致外貿條件嚴重惡化,以及產業結構沒有很好帶動就業增長等方面。 郭樹清表示,長期以來,中國的出口價格水平下降,進口價格水平上升,這是典型的貿易條件惡化表現。更重要的是,就產業比例來說,第三產業的比重非常低,已經連續十幾年保持在32%的水平,這導致就業增速遠低于預期;而第二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總體在1997年、1998年就達到頂峰,未來其就業量不會有太多增加。 此前有數據表明,中國進口額總量和進口產品價格一直上升,而出口產品價格一直降低。世貿組織統計,2003年中國貨物出口額的世界排名已從上年的第5位升至第4位,進口從第6位躍升至第3位;而且出口產品價格在下降,進口產品在上升。 據日本《外國貿易概況》、日本銀行《企業物價和進出口價格》的統計,與1990年相比,2002年日本的對華出口價格上升了3.0%,但對華進口價格下降了18.4%。因此,對日本而言,由于對華貿易條件改善,每年節約的外匯達1.9萬億日元,相當于日本GDP的0.4%,為2002年度日本企業對華直接投資(據財務省統計)約10倍。 鄭新立指出,中國目前經濟對外依賴性太強。如中國外貿依存度是62%,美國只有16%;日本號稱“貿易立國”,外貿依存度也不過18%。“這說明中國經濟沒有很好地依賴居民消費的增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需要加大。過高的投資率從長期來講只意味著增加供給,這會進一步加劇供求矛盾”。 據商務部市場運行調節司4月初預估,對600種主要商品2004年上半年全國市場供求情況的排隊分析顯示,供過于求的商品有462種,占總數的77%,這一比例同比減少8.5個百分點,與2003年下半年相比減少1.8個百分點;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138種,占排隊總數的23%;但是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 投資增快消費好轉進口強勁 多數專家表示了對經濟結構惡化的擔心,如投資增長快,消費增長慢;第三產業增長緩慢,第二產業增長過快;出口產品價格偏低,進口產品價格偏高等 本報記者 定軍 大部分國內經濟專家認為,目前整體經濟形勢良好,但經濟結構有惡化跡象。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表示,從總量來看,估計一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可能超過9%,因為去年四季度接近10%;今年的特點是:投資增長非常快,消費比去年好,外貿進口強勁。 統計數字表明,一季度企業家信心指數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別提高5.1和6.3點,繼續保持近年的最好水平;全國企業景氣指數與去年四季度基本持平,同比則提高4.7點,延續了2003年下半年以來的持續快速發展的勢頭,并保持近年的新高。 今年1~2月消費品市場商品銷售量、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都比去年高;同期工業生產增幅變化不大,但進出口和利用外資的增幅有所減緩。 前兩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5%,高于去年同期1.3個百分點;城鎮50萬元以上的投資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含城鄉集體和個人投資)同比增長53%,而去年同期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城鄉集體和個人投資)同比增幅只有32.8%。 1~2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合同外資金額、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1.74%、34.54%、10.28%,分別低于去年同期20個百分點以上;外貿出口、進口同比分別增長28.7%和42%,分別低于去年同期約10個百分點。 專家認為,鑒于經濟增長的慣性影響,3月數據不會有大的變化。此前,包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天則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等10多家研究部門預測,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率在8.7%和9.1%之間,其中有7家單位預測在9%或以上。 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袁鋼明表示,從去年開始到現在,中國的經濟熱度是合適的,所以要保持;即使要調控也要適時適度。 不過,更多的專家表示了對經濟結構惡化的擔心。比如投資增長快,消費增長慢;第三產業增長緩慢,第二產業增長過快;出口產品價格偏低、進口產品價格偏高等。 經濟專家座談會:爭論將繼續? 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學家座談會上,有關“經濟是否過熱”的問題可能被專家回避,而主要探討經濟結構問題 本報記者 定軍 國務院總理聽取經濟學家的意見,從上屆政府已經開始,新一屆政府總理更把它制度化。溫總理除邀請經濟學家召開座談會,還邀請民主黨派及有關方面的專家出席座談會,聽取情況。 《財經時報》了解到,2003年一、二、三季度剛過去不久,總理就分別召開了三次經濟學家座談會。每一次會上經濟學家爭論都很激烈。去年四季度過后,由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沒有單獨邀請經濟學家開會。但各方面專家,民主黨派和全國工商聯、企業代表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順帶討論了對2003年全年經濟的看法。 2004年“兩會”期間,在溫總理參加的政協討論會上,經濟學家們的交鋒達到了高潮。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劉樹成后來的分析綜合,大大小小的觀點就有10種之多。 其中包括吳敬璉、張卓元、林毅夫的“過熱論”;蕭灼基、厲以寧的“不輕談經濟過熱論”;江蘇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龍的“有冷有熱論”;前統計局副局長賀堅的“經濟不熱論”;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的“不輕談經濟過熱不過熱”;以及央行行長周小川、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對于通貨膨脹的不同觀點等。 上述多種觀點實際上是一段時間以來關于“中國經濟是否過熱”爭論的深化。此前,社會上存在“經濟過熱,需要踩剎車”、“不過熱,需要踩油門”、“正常,照引擎的力度前進”、“既有控制,又有擴張”等四種觀點。 相關專家認為,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學家座談會上,有關“經濟是否過熱”的問題可能被經濟學家回避,而主要探討經濟結構問題。國務院作為經濟決策部門,則不大可能陷入學界的爭論中,盡管一些官員作為學者,實際上也已經陷入了這場爭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