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年認為:中國沒有通脹危險只有通縮危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10日 05:26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著名學者許小年日前在上海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中國經濟以后要面對的不是通脹問題,而是更為嚴重的通縮問題。因為相對于我們已經形成的龐大的生產能力來說,我們的需求還是不足的。所以,如果不控制投資過熱的話,目前這種高速的增長是無法持續的。 許小年此次是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全職經濟學及金融學教授的身份接受采訪的。他稱由于身體健康的原因,去年下半年離開中金公司,于今年1月1日加盟中歐。他進一步分析
在被問到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會不會傳遞到終端產品時,許小年的回答是不會。他解釋說,原材料供給是沒有彈性的,所以在需求增加時,它就表現為價格上漲。而制成品目前有大量的過剩生產能力,所以終端產品不敢漲價,誰漲價就意味著失去市場份額。正因為此,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傳遞不到下游去,通脹的成本都轉移到制造商的身上了,今后制造商的利潤會更薄。 展望今年的中國經濟,許小年認為,今年將是中國經濟的調整年。調整將體現在宏觀政策上有調整,貨幣政策要收緊;增長速度要放慢;增長模式要轉變,要從過去的單純追求數量增長,轉變為以提高效率為重的質量上的增長。這種調整對于政策制定者來說,就是不要再追求增長速度。許小年說,政府將今年的增長目標調低至7%,這是一個很好的做法。在調整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進一步推進經濟體制的改革,包括金融改革、國企改革,以及越來越多地涉及到法律制度的改革。 在談到銀行改革時,許小年說,上市是銀行改革的第一步,但絕對不是最后一步。以他從事投行業務7年的經驗看,上市對于大型國有企業的轉變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不僅使其透明度提高了,而且大型國企在引入了利潤最大化的國內外股東后,雖然這些股東只擁有25%至30%的股份,不能占多數,但是上市國企還是會非常重視海內外股東的意見,股票市場的價格每天都在變動,都是對其表現的定價。對于行政干預,上市國企就可以有理由拒絕了。 對于業界一直比較引人關注的金融混業問題,許小年認為,我們應該首先搞清楚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實質是什么。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當時一周股市其實才下跌了百分之十幾,但是卻引起銀行體系的癱瘓,導致美國進入10年的大蕭條時期。為了防止股票市場的危機迅速擴散到銀行,美國開始實行分業經營。今天盡管美國這個提出實行分業經營的國家也出現了混業的趨勢,但是實際上究竟是混業好還是分業好,至今仍是一個沒有定論的問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混業經營必須要有兩個前提,一是可以產生效益,二是不至于產生風險。也就是說,一定要實行混業的話,那么金融機構首先要具有自我約束的能力。中國要不要實行混業,那就要看我們的金融企業有沒有自我約束的能力了。上海證券報記者周莉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