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上賓成“過街鼠” 反思“溫州購房團”現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07日 15:51 新華網 | |||||||||
新華網上海4月7日電 (記者 慎海雄 張和平) 3年前,當溫州人浩浩蕩蕩地進軍杭州、上海等地,如買菜般“吃”下一棟棟商品房時,人們紛紛以羨慕的口吻贊嘆溫州人“有眼光,有實力”;許多媒體為溫州人激活了當地的地產市場而大加贊揚;一些地方的黨政領導親自布置接待方案,對溫州購房團 奉若上賓。不料時過境遷,當年的贊揚之聲剛過,如今對溫州購房團斥責撻伐之聲
春江水暖,溫商先知 現任上海市浙江商會秘書長的陳康漢清楚地記得:2001年8月,正是他帶著百余名溫州購房者雄糾糾地搶灘大上海,使申城樓市刮起一股"溫州旋風"。這也是溫州商人第一次跨出家門的大規模購房行動。當年供職于《溫州晚報》社的陳康漢回憶說,那些購房者基本上是溫州的大小老板,購房資金也是他們的經商辦廠積累的閑散資金,急需有新的消費和投資方向。據記者了解,當時溫州人看中上海樓市還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其一,當時在全國同類城市中,上海的房價比較低,商品房價格還有相當的上漲空間。其二,上海是海納百川之城,歡迎各地人士前來創業發展。不少溫州人早就有來滬辦企業或是經商的想法,在滬買房建立根據地則是第一步,而且上海無論辦公居家都是理想選擇。其三,上海的教育水平高,當時在滬買房能獲得藍印戶口,讓子女到上海讀書,這對于重視下一代的溫州人來說也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其實,溫州人早已從家門口發現了傳統意義上僅限于居住的房產蘊含的巨大商機。作為中國市場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多達160萬的溫州商人遍布全國各地,“外出賺錢,回鄉買房”是許多溫州人的追求。而城市化的進程根本無力圓起所有溫州人的“都市夢”。就這樣,溫州房地產成了緊俏商品,精明的溫州人從中發現了商機。從1998年起,不少以尋找游資出路為目的的溫州人將資金投向當地的房地產。短短3年,溫州房地產市場價格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市區房價從2000元/平方米左右翻了一倍多,達到2001年的7000元以上/平方米。許多炒房族從中大賺了一把。隨即,“熱身”之后的溫州人像當年外出經商一樣抱團跨出家門,把資金轉向臨近的上海、杭州等地的房地產市場。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到2003年末,溫州購房大軍已達到了據稱是“人馬十萬、資本千億”的規模。僅溫州某報社的房產投資俱樂部,會員人數多達6000人;在杭州,購房者中溫州人的比重一度達到2成;在上海,高峰時每年有20億元以上的資金主要來自溫州。一些溫州人南征北戰,繼杭州、上海之后,溫州購房團的足跡遍及東至大連、西至伊犁、南到三亞,北達滿洲里的數十座大中小城市;有的甚至跨出國門,打量起泰國等國的房產市場了。 事實上,溫州人花自己的錢買房產炒商鋪,就像人們買東西炒股票一樣,本無可厚非,但溫州購房團從誕生之日起,就似乎與媒體結了緣,從大紅大紫到惡名纏身,溫州購房者一直是媒體聚焦的熱點。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因素是,溫州購房者原本是些游兵散勇,而溫州的地方媒體從業者也從中看到了商機。從2001年開始,當地一些媒體先后組織起一隊隊購房團。購房團所到之處,大規模的新聞報道接踵而至,鋪天蓋地的房地產廣告相伴而來。隨著溫州購房團的名聲越來越響,連溫州當地的媒體都成了外地房地產商投放廣告的熱門。然而,媒體爆炒溫州購房團的一個結果是,客觀上導致了溫州人“炒房”效應的放大。 溫州購房團到底有沒有強大到左右中國房產走勢的功效?長期從事房地產市場研究的南都集團董事長周慶治直言不諱地指出:相對于中國巨大的房地產市場而言,溫州人投到房地產市場的資金無異于九牛一毛、滄海一粟。他分析說,去年全國房地產投入約9萬億,其中北京有約2000萬平方米的房產成交,光此一地就超千億;而上海一年的房地產交易額也在千億左右。溫州購房團的資金只能起到激活市場的作用,不可能左右市場。而對于外界有關溫州人“投入千億炒房”的傳言,記者近日連續走訪了溫州、上海等地的房產部門、中介機構和購房者,發現此數據純屬以訛傳訛,源于猜測。溫州市政府有關人士說:“可以肯定的是,這個1000億元的數字是夸大其詞。” 上海市政府有關人士分析認為,構成上海房價持續攀升的主要因素是地產價格的上漲,而不是溫州人“炒房”的結果。專家指出,上海房產價格中地價因素占五成以上,去年上海中心地價甚至爆出每畝15270萬元的天價,樓面地價達到每平方米9162元。房地產專家周慶治認為,國際上通行的標準是投資性購房的比例一旦超過30%,房地產就有泡沫化問題,而國內除上海在20%外,其它城市都遠遠低于這個標準。當然,適度預警也是需要的。 理性看待溫州商人 近日,溫州的地方媒體已接到上級部門的電話通知,將不再組織購房團到各地購房。這是對各地媒體指責之聲的一種回應。由此,圍繞溫州購房團的是是非非將漸趨消融。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有商機,溫州人是不會輕易放過的。 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敢為人先的溫州人留下了許多創舉。此次“溫州購房團”現象再次給人們上了一堂市場經濟課。“溫州人在房地產市場一不偷二不搶三不騙,沒有采取任何不健康不道德的手段從事房地產,我們應該以理性和寬容的態度看待他們。”中國超然不動產營銷機構董事長吳昊說,“溫州人捕捉商機的本領值得人們學習。” 許多研究者認為,溫州人在大規模購房行動中,的確利用了我國房地產市場鏈條中的一些縫隙。“但這些縫隙不是溫州人挖出來的,而是本身具有的。”溫州市政府有關人士指出,政府可以運用“無形的手”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的游戲規則,但沒有理由以行政手段打壓溫州人的市場行為;而且,聰明的政府應該是不斷制造投資機會,以吸引資金的到來。 商機是要靠發現的。同樣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為什么溫州人會不斷捕捉新商機,而許多人卻對此熟視無睹呢?只有當越來越多的人捕捉商機的本領提高時,中國的市場經濟才會更加繁榮。(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