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病癥直擊軟肋 中國經濟增長方式亟待轉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06日 12:05 新華網 | |||||||||
廣東省電力集團剛剛發布的消息,今年廣東全省電力缺口將達200多萬千瓦。全年性缺電已成定局。 權威部門提供的最新情況表明,繼去年一些地區煤電全面告急之后,今年各地電、煤消費量繼續居高不下。在電解鋁、鋼鐵等高能耗行業龐大的在建規模壓力下,資源約束矛盾日益突出。部分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上揚;煤電油運全面緊張,經濟運行繃得過緊……
看似突如其來的“考驗”只是長期累積問題的一次集中暴露。樹立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迫在眉睫。專家指出,在持續、快速的經濟增長背景下,我國經濟增長方式中長期被GDP數字大幅攀升掩蓋的不足正逐漸顯現。其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率“六大病癥”暴露日益明顯,直接給我國的經濟運行帶來隱憂: 癥結所在:過度消耗VS供給不足 在鋼鐵大軍雄心勃勃擴軍備戰的同時,我國噸鋼綜合能耗比世界先進水平高15%到30%,耗新水量是世界先進水平的2.7倍,風塵排放量則是10倍。 在地大物博的盛名之下,我國一批主力礦山資源日漸枯竭,2/3的國有骨干礦山進入中老年期,400多座礦山因資源枯竭瀕臨關閉。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石油消費大國。“如果國內石油生產和消費能力維持在目前的水平,同期的石油資源勘查不能取得重大突破,到2010年,國內石油對需求的保證程度將不到60%。”一位能源問題專家說。 問題尚不僅限于此。粗放、高排放的增長正使自然與人類的生存環境遭受“重創”。2003年,我國廢水排放總量達到453億噸,全國75%的湖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地面沉降、湖泊萎縮、灘涂消失等生態失衡問題頻繁出現。而大氣環境的嚴重污染更成了眾多城市揮之不去的心頭之痛。 面對粗放式增長的大量消耗和國內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成為惟一的選擇,目前,我國每年原油、成品油進口量已超過1億噸。但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是,對進口海外資源的過度依賴也蘊藏著風險。一方面全球資源有限,另一方面,即使在目前有限的資源中,絕大部分被少數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所壟斷,進口需求不可能無限得到滿足。 面對粗放、高耗等不合理經濟增長方式所造成的嚴峻形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發出警告:“不從根本上改變不合理的增長方式,從近期看,不要說難以維持去年9.1%的增長速度,即使保持7%的增長,難度也很大。” “因此,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是妥善應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關鍵時期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和挑戰的惟一選擇。”馬凱說。 解決“藥方”:摒棄傳統觀念完善核算體系 現在的問題在于,推進經濟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保證這一重大戰略真正落到實處,而不停留在口號式的“吶喊”?專家開出“藥方”: 一是摒棄傳統發展觀念。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轉變“重物輕人”的發展觀念,辯證地認識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人與自然的關系。 二是完善核算體系。國家有關部門正加緊研究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綠色GDP核算體系”。這一體系的應用,將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還必須同調整經濟結構、發展循環經濟、科技進步等工作協同推進。”馬凱說。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事實上,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各種自然資源,努力建設節約型社會正逐步成為國家和有關部門的工作重心。 最新消息顯示,一些地方擅自出臺的對高耗能企業的優惠電價政策已被責令予以“堅決糾正”,而對盲目投資、低水平擴張問題比較突出的建設項目,將“一律不予貸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