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改革艱難試行 “兩部制電價”會導致不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04日 09:44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姚峰 上海報道 電價改革終于在巨大的電荒陰影下艱難試行。 在業界爭論許久的“兩部制電價”即將在試點中的東北電力市場啟動。
東北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方慶海此前表示,發改委已決定在東北進行“兩部制電價”改革試點,目前已下發征求意見稿;東北電網公司正在組織各部門進行研究與測算。 兩部制電價是指電價分別根據電廠的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來作價,以容量電價來反映固定成本的補償,以電量電價反映變動成本的補償,前者由政府根據平均成本來制定,后者由市場競爭形成。 電價改革是電改的核心之一,是對電網公司、發電公司之間的利益再分配。 但電監會的一位專家組成員認為,“兩部制電價”依然走在價格雙軌制的老路上,兩部制電價對于電力市場的建設的作用還待觀察。 而在電監會對東北區域電力市場規劃的論述中,由于其沒有電價的最終決定權,回避了電價形成這一關鍵問題,“兩部制電價”的詞語并沒有出現在方案中。 電力定價畢竟走出了第一步。 出臺始末 知情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此前一直按照“小步走、不停步、堅決不走回頭路”的方針進行著電價改革。 “兩部制電價”改革的出發點是在保護電廠投資者利益的前提下推進電力行業市場化進程,其中容量電價是保護投資者的重要部分,這顯然是一個市場阻力較小的電價改革方式。 多年來,從還本付息電價到經營期電價,再到目前適應市場化改革的分環節電價,圍繞電價改革的爭論與探討從沒有停止過。兩部制電價規定的就是分環節電價中,發電端競價上網的電價形成模式。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趙小平說,如果將還本付息電價和經營期電價政策看作是我國電價機制的第一次變革的話,那么,此次可視為電價機制的第二次轉軌。 第一階段的還本付息電價出臺的背景源于1980年代中期的嚴重電力短缺。 當時由于建設資金不足,電力工業發展緩慢,電力供應無法滿足國民經濟對電力的需求。為調動社會各方面投資辦電的積極性,1985年,國務院實行了多家辦電和多渠道集資辦電的政策,對集資興建的電廠實行還本付息電價,允許新建成的電力項目按照還本付息需要核定電價。 到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經營期電價”政策取代了“還本付息電價”政策。這一政策主要是將按電力項目還貸期還本付息需要定價,改為按社會平均先進成本定價,同時統一規范了電力企業的資本金收益率水平。 但到2002年底,隨著廠網分開和電力市場的改革試點的推進,原有的政府定價方式受到空前挑戰,加上2003年全國大范圍的“電荒”,建立既吸引電力長期投資又通過價格杠桿達到電力供求的動態平衡的電價形成機制,就顯得極為迫切。 去年9月,國家發改委、電監會、電網公司、五大發電公司、三峽總公司及相關部門的近300名代表聚集北京,召開了全國電價工作會。這次“通氣會”正式在電力行業傳達了《電價改革方案》國辦發〔2003〕62號文件,以下簡稱《方案》,根據這個方案,實行了5年多的“經營期電價”將逐步被“兩部制電價”取代。 與會人士透露,《方案》中沒有出現時間的“卡點”,而是以“事件”為坐標來描述改革步驟。如在“電力市場競價前”,上網電價實行政府定價;“競價上網的初期”,實行兩部制電價。 電價審批權 兩部制的計價方式將對已有利益格局產生很大影響。 “兩部制電價”由容量電價和電量電價組成,其中容量電價是保護投資者的重要部分,這部分電量與電價的最終決定權仍然在發改委手中;電量電價則由市場競爭產生。 這實際上是將未來的電價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交與市場,另一部分還是計劃審批。由于這兩部分電量的各自比重目前還很難測定,這就使得這項改革成為一柄“雙刃劍”,這兩部分電量在電力市場交易中的份額多少決定了這項改革的“市場化”含金量的多少。 而容量電價在電價結構中的相對穩定性成為電力投資者關注的重點。由于方案為政府宏觀調控留有充分的余地,調控是否得當,“容量電價”在一定程度上將決定電力長期投資是否合理。 發改委預期的設想是,政府根據電力供求狀況調整容量電價的系數:供大于求時,系數變小;供小于求時,系數增大,即缺電時多支付一些,反之則減少。政府以此保證電力投資者的預期收益和投資信心。 電監會價格監管處處長黃少中認為,容量電價實施的范圍確定在區域電力市場層次,還是區域電力市場內各省級市場層,是一個亟待研究的問題。同一區域市場內,省與省之間容量電價的高低差異,不僅會帶來發電企業之間、發電企業與電網企業之間的利益調整,還會帶來地方與中央、地方與地方之間利益的調整。 同時,容量電量如何準確計量也是一個操作難度很大的問題。國電動力經濟研究中心副總經濟師李英認為,容量電費的計取以發電機組的可用率為基礎,但可用率如何判斷及處理,判斷主體是誰,如何進行有效監管,這些問題尚未明確。 而容量電價能否合理確定,將直接決定在此基礎上通過競價而產生的電量電價,也就直接影響到區域電力市場的建設能否順利進行。 上海大學教授、國家電監會專家組成員言茂松認為,兩部制電價充分考慮了電廠的成本,無法在發電端形成充分的競爭;將來的輸配電價也在電網企業的成本上制定,電價改革就變成了調整發電環節與輸電環節,即調整電廠與電網企業之間的利益。 兩部制電價以及即將在華東施行的輸配電價,使部分電力專家擔憂,電力體制改革會不會變成了電廠和電網之間利益的再分配,而作為終端消費者的用戶又能從改革中直接受益多少? 功效之爭 電監會將東北區域電力市場的建設劃分為初期、中期和遠期三個階段性目標:以廠網分開、競價上網為標志的初期目標;以輸配電分開、開展發電公司與獨立配電公司和大用戶雙邊交易為標志的中期目標;以在售電端引入競爭機制、實現所有市場主體參與的全面競爭為標志的遠期目標。 李英認為,按照改革方案,競價實施后各區域電力市場內將實行同一容量電價水平,事實上,受不同類別、不同裝機容量、不同建設時間等因素決定,電廠的固定成本差異很大。比如,水電機組與火電機組相比,因為固定成本高、運行成本低,因此容量電價會較高。同為火電機組,容量大的機組與容量小的機組相比,容量成本也會較高。 言茂松也認為,兩部制電價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作用,能不能鼓勵效率高的機組多發,都存在著很多問題。 以新、舊機組為例,一般說來,新建機組同老機組相比效率更高,也更加環保,人力、煤耗、環保脫硫的成本都要低。但新機組剛剛建成,折舊尚未結束,有還本付息壓力;而老機組則經過多年的運行,已經沒有了還本付息的壓力。也就是說,新機組的固定成本就會遠遠大于老機組,而變動成本則要小。 言茂松說,由于固定成本形成容量電價,在同一區域內采取同樣的容量電價水平,那么同樣的容量電價,對于固定成本低的老機組來說,在競價上網的時候,就可以提出比新機組更為低的電量電價,也就具有更大的競價優勢,就會競爭到更多的電量。相反,新機組的固定成本高,無法報出比老機組更有優勢的電量電價,就無法競爭到足夠的電量。結果就是新機組競爭不過老機組,資源造成浪費。而且,由于無法得到足夠的電量,新機組的投資收回沒有保證,也就根本不會鼓勵資本進入發電端。 言茂松還表示,我國目前正在推行的“兩部制電價”中,其“電量市場”仍采用國際上通用的‘統一出清’電價或‘按報價支付’電價。這兩種方法存在著一定缺陷。在電力短缺時必將導致電價飛升,政府不得不動用限價或直接關閉市場,最終必將導致行政配給,使改革被迫終止甚至倒退。 據悉,試點中的東北區域電力市場目前仍處于模擬運行階段,所謂“模擬”是指上網競價的電量,其交易結果只作為一個數據。按照改革設計方案,東北區域電力市場在模擬運行3-6個月后進入試運行階段,這意味著“兩部制電價”到那時才會真正進入實施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