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水土不服 占國內市場份額處于下降狀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01日 08:34 瞭望東方周刊 | ||||||||||
中國正在對5萬多家農村信用社以及一批城市信用社、城市商業銀行進行改革其中的機會不言而喻 ●外資銀行總體市場份額處于下降的狀態,并沒有像許多人想像的那樣對以國有銀行為代表的中資銀行形成全面沖擊
●在參股、合資、獨資這三項外國銀行可能選擇的模式中,近期以參股和合資最受到中國政府認可 中國加入WTO兩年多以來,金融領域正有條不紊地按照預定的框架向外資開放,眾多外資金融機構已通過適當的程序進入中國金融市場。 截至2003年底,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的62家外資銀行在華設立了191家營業性機構,其中84家已獲準經營人民幣業務。另外還設立了211家代表處。在華外資銀行的資產總額已達到466億美元,占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的1.4%。外資銀行的貸款余額為217億美元,其中外匯貸款余額164億美元,占銀行業金融機構外匯貸款的13%。 外資觸角延伸 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地域和運營門檻的限制進一步放寬。2003年12月1日起,中國政府允許外資銀行將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地域擴大到濟南、福州、成都、重慶,使得開放人民幣業務的城市增加到13個;另外,市場準入程序已進一步簡化。2003年12月,中國銀監會將外國銀行分行營運資金最高一檔從6億元人民幣降低到5億元,將第五檔從4億元降低到3億元;在華注冊獨、合資銀行分行的營運資金要求從六檔簡化和降低為1億元、2億元和3億元三個檔次。在CEPA框架下,港澳地區銀行業的準入門檻更是進一步降低。 人民幣業務開放邁出重大步伐。2003年12月1日起,符合法定條件的外資銀行被允許在已開放人民幣業務的地域,向各類中國企業提供各種人民幣服務。2004年2月2日,中國銀監會已經批準匯豐銀行上海分行等4家銀行向中資企業提供人民幣服務。這是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邁出的歷史性一步,為外資銀行全面開拓本幣業務提供了全新和巨大的發展空間。 外資銀行參股中資銀行速度加快,比重不斷加大。2003年12月,中國銀監會決定將單個外資機構入股的比例由原來規定的15%提高到20%;合計外資投資所占比例如低于25%,被入股機構的性質和業務范圍不發生改變。一些世界著名的銀行,如國際金融公司(參股南京商業銀行、興業銀行和上海銀行)、匯豐銀行(參股上海銀行)、花旗銀行(參股浦發銀行)、德國施威比豪爾住房儲蓄銀行(與中國建設銀行合資成立中德儲蓄銀行)、恒生銀行(參股興業銀行)的加入,使得多家中資銀行的股權結構等發生了改變。 2004年,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兩家國有銀行的股份制改造正式啟動,其中一個內部治理機制上的要求,就是要積極引入國際性的戰略投資者,這既是外資進入中國市場趨勢的延續,同時也使得外資金融機構能夠正式入股中國金融市場上影響力最大的國有銀行。 外資銀行業務逐漸拓展,在許多領域體現出相當的競爭力。2003年11月底,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了東亞銀行廣州分行等7家外資銀行進入國內人民幣拆借市場。匯豐銀行、香港東亞銀行、永亨銀行等已經開展房地產按揭業務。另外,個人外匯投資產品、信用卡、網上銀行、托管等業務均已開展,僅2003年,銀監會就批準7家外資銀行在華開辦網上銀行業務,5家外資銀行分行開辦合格境外機構境內證券投資托管業務。 也會“水土不服” 外資銀行在全國范圍內總體市場份額處于下降的狀態,同時外資銀行并沒有像許多人想像的那樣對以國有銀行為代表的中資銀行形成全面沖擊。外資銀行在外匯貸款市場的份額從2001年的15%跌至2002年的7.4%,2003年回升到13%。這種格局有值得探討的深層次的原因,如部分外資銀行面對中國快速的經濟增長缺乏把握重大業務機遇的能力、業務范圍的限制、中資銀行貸款擴張相對較快等。 部分外資銀行在擴張初期面臨“水土不服”的癥狀。截至2003年8月25日,不良貸款率超過20%的外資銀行有24家,超過90%的有7家;外資銀行的專項準備金存在較大的缺口;風險相對突出,表現為貸款集中度過高,法人治理結構不明等,以及流動性需求壓力增大和違規經營問題。其中一些銀行已經黯然關張。2001-2003年,深圳地區就有法國巴黎銀行深圳分行等四家銀行先后撤離,而2002年在華外國銀行分行數目比上年減少了12家。 中國監管機構對于外資銀行的監管日益嚴格規范。2003年9月底,中國銀監會發布通告,處罰美聯銀行北京上海兩家代表處。近期中國銀監會發布《外資銀行并表監管管理辦法》,對外資銀行并表監管方式進行了調整。這一舉措標志著銀監會朝著符合國際慣例的現代風險監管方向前進了一步,更為注重從總體上評估外資銀行總行和分支機構的風險狀況。 應注意五個問題 與中國金融機構建立良好合作基礎上的競爭關系。中資銀行長期經營中積累形成的相對廣泛的分支機構網絡、雄厚的客戶基礎和對于中國金融市場的了解,使得外資銀行許多業務的開展還需要中資銀行的支持。 充分發揮混業經營的體制優勢。目前,中國正處于從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的轉換過程中,中國層出不窮的金融控股公司就是一個有代表性的平臺。在這個方面,外資金融機構通常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如果能夠開發出適應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對于中國的金融創新、對于外資金融機構拓展生存空間都有積極的意義。 要對中國的金融市場進行客觀的風險收益評估。中國的金融市場與成熟市場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同時也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其中產生的利潤空間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看到贏利前景的市場。但進入其中任何一個領域,都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阻礙。例如在產品定價方面,目前國內大多數金融產品的費率和傭金比例等都有統一規定,價格優勢無法體現。 慎重選擇合作伙伴。目前看來,外資選擇的中方合作伙伴均看重三個背景:一是政治背景,二是國際背景,三是資本背景。但在中國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同時具備這三個背景的企業很少,使得外資在選擇可以與其相匹配的合作伙伴上發生困難。 盡快實現人才、金融產品和金融技術的本土化。 中國下一步的政策趨勢 到2006年,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將顯著提高。從銀行業來看,根據WTO有關協議,加入后3年內,開放昆明、珠海、北京、廈門;加入后4年內,開放汕頭、寧波、沈陽、西安;加入后5年內,取消所有地域限制。逐步取消人民幣業務客戶對象限制。加入后5年內,允許外資銀行對所有中國客戶提供服務。允許外資銀行設立同城營業網點,審批條件與中資銀行相同。加入后5年內,取消所有現存的對外資銀行所有權、經營和設立形式,包括對分支機構和許可證發放進行限制的非審慎性措施。 短期內參與中國金融市場的途徑,合格的境外金融機構參股中國銀行業受到積極鼓勵。 2003年12月8日,中國銀監會發布《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鼓勵境外金融機構中長期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該《辦法》允許境外金融機構按照自愿和商業的原則,參與中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重組與改造,并對投資入股的條件與程序加以適當的規范,改變了以往外資入股需要逐個請示上報的做法,減少了個案之間的差別與不確定性。因此,在參股、合資、獨資這三項外國銀行可能選擇的模式中,近期以參股和合資為主最受到政府認可。當前,中國正在對全國5萬多家農村信用社以及一批城市信用社、城市商業銀行進行改革,其中的機會不言而喻。 文/巴曙松、華中煒
|